制度建设推进普通高中德育实践分析

时间:2022-07-17 10:40:23

导语:制度建设推进普通高中德育实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制度建设推进普通高中德育实践分析

[摘要]通过对普通高中学校的调研发现,各年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方面均存在一些典型问题。为此,提出以制度建设推进普通高中德育实践的策略,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普通高中;德育;导师制;生涯规划;制度育人

通过对一所普通高中学校的调研发现,该校高一学生缺乏自信和归属感,自我调控能力较差;高二学生缺乏合作共进意识,规则意识淡薄,道德观念模糊;高三学生缺乏前期学业规划,不能面对挫折,情绪低落、焦虑,对人生感到迷茫。这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阳光自信、学习上能同舟共济、行动上能自我控制、情绪上会自主调整、心中有学校荣誉感、为人上自尊自爱、精神上自立自强、困境中积极应对,从而绽放生命的光彩,德育活动应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并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使内容与目标相一致、途径与目的相吻合。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认真反思并明确职责,在此基础上设计方案、选择策略,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此,应通过构建德育制度来推进德育实践,提高德育实效。

一、队伍建设推进德育实践

学校应整合德育工作队伍,设立德育处,下设学生发展中心(负责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生活指导等工作),人员包括1位德育处主任、3位德育处副主任(分别负责各年段德育工作),1位团委书记、1位团委副书记,1位心理咨询师、1位职业规划师、1位专职生活辅导员,共八人。1.德育处主任工作职责。德育主任工作职责包括:与校长一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制定并实施德育计划,定期反思总结;部署阶段性工作,做好每月改进小结,并上报一周安排;协助校长选配各年段首席导师,审批首席导师计划,给导师提供培训和指导;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德育策略,及时处理学生违纪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而不是简单地将违纪情况记录在档案里;定期召开首席导师会议,做好学生的品德测评和评优工作;落实困难学生的经济补助和结对助学;协调团委、学生会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协助学生发展中心做好生涯规划及学生心理疏导等相关工作;努力争取校外教育机构和有关部门的配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团委书记工作职责。团委书记工作职责包括: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计划,负责评比总结;与各处密切配合,负责社团活动,加强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每年组织一次“团代会”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选举新的团委干部,并进行培训和指导,切实提升团员整体素质;通过中学业余党校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宣传、大型活动组织、升旗仪式、各班团支书管理等工作。3.德育处副主任职责德育处副主任职责包括:开展年段学生思想教育和主题班会活动;安排教师值周、在校生统计、校园卫生(如卫生服务站、卫生责任区、大扫除及值周班等)、红十字、全校家访、全体班干部培训等工作;做好会议记录和年级段首席导师考核。

二、全员育人推进德育实践

为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强化全员育人的责任感,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应突出德育的核心地位,构建“教学治理与德育建设一体化”的联动机制。根据国家规范性文件和地方实施意见,制定导师制方案,提高学生的自主、自治、自理能力;建立由校长任组长,各年段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校办、德育处、教务处、各年级负责人为组员的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主要由德育处负责。学校要积极探索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的德育机制。1.导师工作职责与待遇。(1)导师工作职责导师工作职责包括:管理学生,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指导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文明素养;每周与结对的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谈话,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情绪变化情况,适时帮助学生转变态度,纠正不良行为,为学生的善行引航;发现严重问题时,及时与其他任课教师、家长交流与协商帮教策略,实现有针对性的教育,并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鼓励学生发展合理的个性特长,支持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增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此外,导师要协助首席导师策划、组织、实施班级重要事务工作,并要有较强的补位意识。(2)首席导师的其他职责首席导师还负责行政班学生和导师的结对,牵头制定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班级日常管理细则(如班干部岗位职责、课代表工作职责、班级常规要求等),统筹安排班级参加大型活动;召集行政班导师团队定期召开思想分析会,及时分析整理班级情况,提出加强班级管理的措施,构建起和谐、合作、锐意进取的导师团队;做好学生基本情况登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把相关信息输入学生的个人电子档案。(3)导师工作津贴待遇首席导师享受常规班主任津贴,非首席导师享受首席导师1/3或1/4的津贴。2.导师具体工作制度。导师应每月与结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入谈心,督促学生制订下个月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应对措施。重点关注单亲、重组、挂靠家庭的学生,指导家庭教育,并要特别关心孤儿。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取得的成就,并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思想、学习、心理、交往等方面的困惑说出来,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学校应定期召开导师案例交流会,组织导师探究特殊问题,“切片会诊”疑难问题,汇总交流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导师参加各种观摩学习和培训,增强“实战”能力。3.导师考核评价制度。学校对导师进行公开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确定导师津贴标准的重要依据。并且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定、职务工资等级晋升中,对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倾斜。

三、全程育人推进德育实践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涯规划对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更为凸显。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对大学的情况也所知甚少,这就迫切需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本质需求,有助于学生为未来的生涯发展做好准备,增强生涯奋斗的动力和自觉成长意识;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导人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可以有不同的走向,兴趣不同、能力各异,从而不再过于关注升学率。因此,结合区域特点和学校特色,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生涯规划制度是不可或缺的。1.生涯规划教育原则。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关乎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的人生指导,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生涯教育主体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任务角色,辅导学生开展自我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调适、决策和执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建构意识,让学生自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全面生涯教育原则。将生涯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有机渗入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到实践活动中。三是生涯教育渐进原则。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地开展系列活动。2.生涯规划整体设计。生涯规划包括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两部分。学业规划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业水平、专业倾向、生涯发展意向,科学合理地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修习计划;职业规划是学生对自我未来生涯发展做出较为全面的设想和计划。学校可实施“一体两翼”课程,以各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面渗透为主体依托,以辅导讲座和实践活动为两翼。(1)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呈现,有机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将有关的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科教学课程谱系之中,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例如,英语教材中就有很多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素材,在“奥林匹克”一课中,在不影响课时目标达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引入深受学生喜爱的李娜、姚明等职业运动员的事迹,让学生讨论成功的职业运动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又如,教学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科专业素养是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法宝,感悟努力学习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对实现自己理想的重要性。(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门开设生涯导向课,设立“知己、知彼、选择”三个方面的理论学习内容。“知己”内容是生涯导向课的基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在“知己”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方法,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唤醒自我生涯规划意识,明确自己的升学意愿,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借助职业倾向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偏好,将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必修、选修课程,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在“知彼”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各种职业及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进一步认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领域,了解该领域对学识、能力和特质的要求;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大学,了解大学的科系、专业设置和招生要求;了解社会职业需求、专业发展趋向和人才市场需求。在“选择”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将明确专业性向,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结合家长、教师的建议,初步选择适合的大学科系,明确高考选考科目,合理制订个人修习计划,并根据各阶段的变化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提升自己的生涯管理能力和行动力。(3)生涯讲座和实践活动辅助学校可以整合有用资源,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举办包括理论指导、生涯人物、学长大学、大学专业、心理问题、青年励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的系列讲座。而在让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学校可以依托选修活动课、社团活动和职业体验馆,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促进其知行合一。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职业体验馆,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加深职业要求等规则的认识,调动全感官参与体验,思考和领悟不同职业的特点,发现自己的专业倾向。组织学生参加职业培训课程,让学生融入训练项目,增长职业见识,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勇于拼搏、超越自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任务完成的不同阶段进行团队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感恩意识与奉献精神,并让学生学会理解、信任、尊重他人。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高校、职业高中、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励志远足、野营活动、素质拓展训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潜能并增强意志品质与身体素质。走进军营、走向自然,感悟生活、净化心灵,只要学生留心身边的一切,就会发现学习和生活处处充满奥妙和智慧。3.生涯规划保障措施学校要保障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如:学校建设以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的专业教师队伍和导师群,定期开展轮流培训;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并设立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学校学生发展中心负责协调各部门,科学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

四、全面育人推进德育实践

首席导师要做好一周、一月、一学期的常规工作。比如:大课间活动时,应到场检查本班学生做操跑步的情况,定期出黑板报;掌握班级自修课和活动课等信息;每月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参加年级组首席导师例会;动员学生复习,进行文明考试教育;完成注册工作和思想品德考核,评选出先进,统计家校联系情况和班费使用情况,写好总结;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和假期安全教育,按要求落实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班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落实的重要途径。班主任要以德育为魂,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活动。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评比、学雷锋做好事、民主评议会、影视品味会、读书鉴赏会等欣赏性主题班会活动;以国家规定的重大节日为内容开展节日性主题班会活动;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或生活中的违纪行为等开展问题性主题班会活动;针对最新热点或重大事件开展时事性主题班会活动。师生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实施计划;把握主题,设计班会课,把品德性和娱乐性有机地融合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中;填写活动记录并存档上报。此外,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学校要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绿化、美化校园;要求班主任每天督促班里学生保持教室、校园清洁,定期进行卫生大扫除,做到环境卫生无死角。学校要保证经费落实,改善卫生硬件设施。德育工作制度应有帮困助学实施细则、“学困生”帮教制度、六项竞赛评比细则、学生奖惩条例、值周班制度、卫生服务站工作制度、生活辅导老师职责、心理辅导员职责、校医工作职责等,这些制度的作用在于促进全方位育人。以上提出了通过制度建设推进德育实践的策略,学校可以基于校情和学情,进行灵活选用或调整。学校要积极响应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新部署的要求,深度推进立德树人常态化制度化。

作者:徐峰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同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