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论文
时间:2022-07-28 11:51:34
导语:国内外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引言
在中国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强调了网络媒体平台的重要性,认为发挥网络社区优势可以增强学生道德教育的主动性[3],但是,对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的涉及并不多。本文将着重从德育教育的途径、方法、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几方面进行研究。
2树立教育引导的德育观念
2.1树立开放式的德育观念
传统的高校德育是在相对保守、封闭的校园环境下进行的,教育环境的可控性较强。但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凸显出许多不足,比如说理比较生硬、方式比较呆板、信息传播单向等。在网络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围墙已经无法挡住汹涌而来的信息洪流,封闭的道德环境已不复存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年大学生处于一个空前开放的世界,其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周围的人与事,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自由和开放。他们更加关心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其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超越一国、一校的视野,用全球意识更新自己的观念,培养思想开阔、知识丰富,并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全球的竞争和发展。
2.2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
“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新世纪教育的核心理念。在网络时代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是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性,塑造良好的品格,因此所谓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应放在教育引导上。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应当在引进现代社会先进思想的同时,承认并警惕那些负面消极的价值观的存在,不仅仅是不良飞风气或是消极的舆论。在承认的同时,站在年轻人的立场上,用他们所认可的方式,用科学的观点,来客观地分析这些现象,巩固和完善他们的价值观,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和卓越的人生目标。
3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具有新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单向教育”的误区,缺乏师生的互动性交流,在提倡教师应具有主动性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网络时代,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即使被灌输进大学生的头脑,也会很快地被来自网络的负面信息所稀释或抵消。所以,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教学方法和其教育的特殊规律,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在一定意义上讲,知识“内化”就是知识“进头脑”。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原本就不是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机制的研究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规范的制度和人性化的引导之上,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网络信息自身的发展和传播特点,才能做到阶段性地完善高校德育的工作机制。
4.1加强高校网络德育的监控管理机制
现今的科技进步、信息传播和商业运作都离不开网络资源的帮助,其地位急速上升的同时网络危害与网络犯罪也日益浮现在使用者面前。因此法制化的网络管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需求。正如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中所说“:天上的公路的确也需要一定的空中交通管制。”为了中国高校德育步入网络时代,完善的网络监控管理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它一方面可以提前防范不良信息侵袭和渗透,另一方面是健全中国法制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健全的网络法律法规是应放在首位的。法律是规范网络行为的重要手段。网络技术在中国起步较晚,但中国政府对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非常重视,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不少网络安全、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犯罪的手段也日趋复杂,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要加强网络空间的技术监控。尽管网络是“虚拟”的,但只要充分发挥其本身的自控能力,采取技术性防范措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必要的信息审查制度。要做好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各高校网络宣传部门还应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审查制度。
4.2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机制和保障机制
网络环境下,我们应加强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牢牢把握网络德育工作的主动权。这要求高校要建设一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与此同时,就保障机制而言:首先,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切实做好高校网络德育的组织保障工作。高校必须建立以党团、宣传、学工等部门为领导,以党团干部、学生辅导员、思政教师为主体的多层次网络管理体系,深入学生中间,利用QQ、校园BBS等网络交流平台进行有针对性地工作。其次,要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努力做好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环境保障工作。最后,高校还要争取社会力量对高校网络建设的支持,努力做好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资源保障工作。
5结论
网络技术的推广和拓展,是人类社会由工业化社会转变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代表这全新的生产力和生存形态。网络存活在大学生生活教育的各个部分,他们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步入社会、接受知识与资讯。这给传统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复杂多变的因素与较大的冲击。科学对于人类的利弊,根本上是一个人们如何利用的问题。只要我们紧紧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发扬网络的积极影响,及时剔除和转化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正确引导青年学生,使网络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培养、教育、服务功能的新载体,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不断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钱丝雨[1]陈梦蛟[2]工作单位:[1]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强化高中德育论文
- 下一篇:中国梦志愿服务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