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教育管理研究3篇
时间:2022-05-10 10:38:38
导语:高中德育教育管理研究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创造良好校园氛围环境是很容易对一个人的举止行为甚至思想产生影响的。学校作为学生离开家庭后的学习场所,学校的环境与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相关管理者一定要为建立一个校风良好的校园环境而做出实际的举措。首先可以在学生接触较多的宣传栏上定期讲述关于先进模范代表的事迹,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也可以定期开展德育教育的讲座。总之,要使学校形成一股德育教育的风气。
2.加强课堂德育工作
学生除了在学校组织举行的各类活动中可以感受与学习到良好的品德,还有一部分知识的来源是在课堂上学习来的。课堂上的教育传输的是理论知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实施性,但是,理论知识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学生只有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实践中才不会出现盲从以及错误的事情。另外,任课老师还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性与生动性,尽可能的在理论知识的传输中加入实例来向学生阐释道理,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知识,更好的理解。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德育课堂的教育,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相关任课老师的水平,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3.老师做好表率,以德育人
学生在学校所接触的是同龄人与老师,而学生往往将老师作为自己的表率。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因此,老师要每时每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教育学生时要以德服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学生传达好的品德。在老师严于律己的时候,学校也要通过对老师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来提高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4.制定奖励制度,鼓励学生
学校一方面要教育学生的品德,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措施,使学生有动力、有激情向好的方面学习。这里的鼓励措施针对的一方面是学生,一方面是班级。学校对于思想品德好、同时做过好人好事的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这种奖励对于鼓舞身边的同学是很有帮助的。此外,也要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奖励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可以在鼓励学生品德进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集体荣誉感也是德育工作中所要培养的。所以,制定以学生与以班级为单位的奖励制度是十分可行有效的。
5.结合学生家庭,共同教育
学校虽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仅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因素。学校的管理体系往往是很难衍生到家庭中的,但是也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了解学生的家庭,为家长提供教育方面的建议与指导,使家长能够更好的教育孩子。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表现情况,让家长可以根据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现在几种常见、特殊的家庭情况有:留守学生以及农民工子女。针对这两种典型的群体,学校要特别的关心与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如针对留守学生,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家庭教育,那么,老师以及学校就要弥补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多给学生像家一般的关爱与教育,使他们不会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在品德方面出现问题。针对农民工子女,由于他们身处异乡,缺少归属感,且极易由于经济上的差异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学校一定要注重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让他们融入集体,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高中德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应该建立可行的、科学的德育管理体系,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家庭教育以及学生的特殊情况来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学生可以在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下健康成长。
作者:林进工作单位:福建省连江第二中学
第二篇
1.德育导师制的概述和理念
德育导师制的主要理念是,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者、知识上的传播者更是德育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研究者,学校要不断拓展德育渠道,在校外建立德育工作基地,及时聘请校外辅导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让学校成为家长放心孩子依赖的教育环境。
2.高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案例分析
2.1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标:学校通过实现德育导师制,把德育任务分配到导师工作中,导师通过用心沟通,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以行导行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引导,集学业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为一体的全面德育教育工作。
(2)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机制:为了德育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建立学生档案和导师工作方案,建立总结汇报制度,建立家访联络工作安排,建立导师与学生定期开展交流的时间方案以及德育考评制度,保证导师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
(3)德育导师的制的考评方案:学校大力推行的德育导师制工作,需要高中各个年级和班级师生的全力配合。首先各个年级要组织每学期最少三次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德育导师制的汇报总结和专题研究会,把每个班开展德育导师制的相关材料上报,由政教处对每个班的情况进行考核,决定奖惩。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一次找学生沟通,写好交流的主要话题,要有一定的文字材料为依据,非班主任可在年终考核得基准分五分,并且可以作为评优的先决条件。
2.2平望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学生分组实施步骤:首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试行,全体教师承担学生的德育导师。其次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协同班干部负责分组工作,按照个体差异,优化组合的原则,实现小组的编排。在编排过程应该注意,本小组内部既要有基础好成绩好的学生,还要有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且性格方面也应该均衡,男女比例应该达到一致。
(2)确立受导关系实施步骤:学生在进行分组后,教师抽签确定自己所负责的德育合作小组,并承担该组全部学生的德育导师。每个班的班主任负责向德育导师提交受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灯,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素材。
(3)导师工作职能:导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思想、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细节上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行为导向。关心受导学生平时的学业情况和家庭情况,以及特长的发展等,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受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安排课余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和兴趣小组,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波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整。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遇到的各种情况。
(4)考核方案: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考评。考评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年级组考评、导师考评和政教处考评。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规范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评选出优秀德育导师和学生给予表彰。
3.高中德育导师制的优点
德育导师制主要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在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需要帮助的制度。学校选择一批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和关心学生并且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教师贴近学生,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目的。德育导师制的重点是动员多方面的教师力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德育导师制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安排的导师将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德育导师应该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同时对学生群进行指导,让学生觉得导师平易近人。总之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
4.结束语
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管理模式,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更人性化和亲情化的教育初衷,对教师而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契机。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学校要善于总结经验,并且要大胆尝试,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师生共同参与,实现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德育导师制的育人功能。
作者:张华健工作单位:江苏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第三篇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中指出,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及质量,不仅要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做出有效的教育,还要对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纪律教育,强调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兴衰的关键,且高度评价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主要方针,积极研究及分析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师和学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
二、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匾乏。在对本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中笔者发现,德育的教材脱离实际,其教学内容多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缺乏趣味性,也没有对生活的融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无法精神集中,也没能对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做出积极地反应、回答。在实际的问题中,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关注和行为做出改变的内容少之又少,贴近高中生活实际的案例更是成了稀有物品,很难找出可以涉及社会热门话题、热点新闻的案例内容。对于这种匾乏内容的德育教材,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就更别说达到教育目标,起到“育人”的效果了。
2.德育方式单一。在对德育教育的实践中笔者还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善恶分析、价值观、道德观的直接授教。讨论课,也变成了学生之间的“课间休息”,只有少数学生进行发言,难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德育课上的主要工具是德育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其主要的教育地点是课堂。德育课的教学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教师用严肃的态度步上讲台,在学生正襟危坐、沉默寡言的教学气氛下进行,就算展开德育实践课,教师也只是出于形式,没有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3.德育考核流于形式。在当前,各个高中学校依旧以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教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方针,受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影响,学校对德育课的授教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学生为考试而学,大部分的学校及教师都把德育教育进行系统化、应试化、按每个考核所需内容让学生进行吸收,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于学生,把德育变成单纯的考试知识点来迎接考核的需要。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的评估在措施、制度、条件等方面都没有一套可行的规范制度,使得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变得无章可循。
三、高中德育教育采取的措施
1.改良德育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提高德育教学成效有效途径。在高中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制造、利用环境、情景的氛围来融入教学,可用情境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富有一定感情情绪的场景。如在本班中,教师把学生带到英雄纪念馆中参观历史英雄的雄姿,在过程中以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现身述说,让学生从中体会其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的道德思想升华。
2.加强对德育教材的改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教材也应适时地更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教材,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优良的德育思想观念,进而保障德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我国德育领域的规范化,因地适宜,制定一些与本土有着实际联系的家长、学校、乡土、人际交往、美德等一系列教材,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使德育教育变得既有特色又有意义。在高中阶段,德育的教育变得更加迫切,德育教材的内容应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品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涵盖,从而令学生对社会有着正面的认识。
3.创造良好的德育育人的环境。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各种活动和课程实践为载体,让道德教育和思想上的修养做到情景的交融,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对德育教育活动和实践的过程中,对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产生优质的变化。在对德育教育的评估中,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定的道德规范,从而令学生进行落实执行,再根据此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和评估的结合中吸收德育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综上所述,培养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是现代教育中的必然要求,以此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做出优良的导航,令学生在汲取知识、利用知识的同时,也能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行完善,为将来踏入社会、工作、生活做出充足准备。
作者:德青工作单位:西藏林芝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论分析
- 下一篇:高中德育周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