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应试教育方法研究
时间:2022-05-10 10:33:18
导语:高中应试教育方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以教师为榜样,立德育之先锋
所谓师者,传达授业解惑也。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生心中更是一面旗帜,是一面镜子。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首先对教师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等方面作科学的考核和要求。尤其在高中这个学生思想的初步定型时期,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老师,往往可以通过其所表现出的细枝末节来引导学生的道德主流方向。这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自己的道德素质,以教师为先锋,树立高中道德教育的主心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深受道德的熏陶。
二、以课堂为阵地,掀德育之运动
课堂是教育的基础场所,也是有效场所之一。在高中的众多课堂之中,政治课无疑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当然,对学生而言,德育是一个使外部影响不断内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真善教育和道德引导,从而使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产生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意识。为此,教师应该注重思想政治课中的每一个环节,围绕德育进行科学紧密的设置。首先,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以简短有效的课前导入直指德育主题,其间可利用小故事等方式,寓理于事;其次,做充分有效的课堂讲解,使学生有所学,学有所得,达到寓理于学;最后,将所授知识转入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使其所学更上一层楼,达到学有所用。例如,在对浙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的创新》中的“文化创新途径探索”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作以下教学:首先,在课前五分钟选择《二十四孝图》中的《埋儿奉母》、《扇枕温衾》等几个富有代表性的故事作为导入,同时让学生对这些故事所表现出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孝道进行讨论,并得出在我国的传统孝道中,的确存在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这一结论;其次,在课堂中恰当引入金莲等当代全国十佳之孝贤的故事,让学生以此分析目前我们普遍所提倡的“孝道”与古代传统中的“孝道”有何异同,从而得出我们所需进行文化创新的切入点———取古之精华;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将视角转入实际生活中,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围绕《孝道,我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也要做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将自己对“孝道”的感悟得到升华,即让“所学”回归到“所用”。
三、以家庭为支撑,供德育之动力
今天的“应试教育”的形成中,社会环境也有其该谴责的一面。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利益价值观和对教育成果的急功近利式的价值评价,迫使高中教育置于“利化”的环境之中。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个体,也是学生最首要接触和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为此,在高中德育这一过程中,家庭的力量是最不可忽视的。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在对学生的德育这一环节中保持二者的高度统一和通畅。这就要求学校要做好足够的沟通工作,家庭要给予学校足够的支持,从而形成二者之间的紧密统一体。而如何让这一统一体产生吸引力?在这里,笔者将其归功于学生、家庭、学校、德育间的有效互动。例如,在对浙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中的《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课中的“什么是价值”进行教学时,可以一改往日课堂教学的方式,利用期末时间通过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这期间,使学生充分发挥在亲子活动中自主性和创造性,并在座谈期间借助家长对“价值”以及对“子女价值”作自己的看法,并作相互间的交流。以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延伸式德育,充分发动家庭和学校的力量,为高中德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结语
当然,高中的道德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里,笔者仅仅围绕德育主体和环境做了浅层次的初探。至于如何更有效实现“以德育人,以人为本”,仍需广大专家学者出言献策。
作者:胡芝萍工作单位: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
- 上一篇:职业高中德育问题分析
- 下一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