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融合

时间:2022-01-02 02:59:45

导语:地方文化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方文化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融合

摘要:为了提升中职生人文精神,增强其文化自信,文章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文化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融合发展的策略,包括尊重人性,变革教学理念;开放生态,丰富教学资源;创新驱动,革新教学方法;重塑结构,改善评价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地方文化;中职德育课程

在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基石。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2],德育课程教学更是提升中职生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

一、尊重人性,变革教学理念

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源于其最大限度地尊重人性、敬畏人的体验、重视人的创造性。其无论与哪个行业领域“+”,首先要满足的应是用户需求。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成长”。因此,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选取来自学生生活实际的乡土乡情内容拓宽教材文本,以此更加贴近学生,打动学生。同时,把与课程相关的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数字资源到慕课平台上,并同步到“雨课堂”,关注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当然,也可以借助社交软件,如QQ、微信等,与学生良性互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所有的努力皆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高品质教育。

二、开放生态,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中的名人事迹等精神资源,寻求与教材的结合点,适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道德品行教育等。另一方面,利用地方文化的物质载体形式,如笔者所在的无锡市有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等,适时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实业报国的信念。学校也可依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起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供学生学习分享。同时,学生也可以将学习感悟、拍摄短视频、照片等上传到平台,最终生成的资源也是这个教学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实现从“一颗大树”变成“一片森林”。

三、创新驱动,革新教学方法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现场教学”相结合则是一种时代。“课前在线学习+课中现场引导+课后参与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的路径。例如,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一课教学时,笔者就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笔者将导学案、课件、有关重难点解析的微课、无锡本土知名企业(红豆、小天鹅、海澜等)的介绍网页及视频通过“雨课堂”推送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通过平台统计的数据笔者了解到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课件不懂的反馈等,这样课堂教学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课上,首先导入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案例“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并提出设问“荣式企业生产经营成功重要的因素有哪些?”同时,开通了弹幕功能,学生用网络化语言各抒己见,在互动中思维碰撞。接着,笔者通过实时发送相关习题了解学生课前微课学习情况。另外,通过情景剧、辩论赛等学生参与式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而课后作业更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拍摄3分钟的短视频,以“寻找我身边的高素质劳动者”并上传至平台,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企业、走进职业。

四、重塑结构,改善评价机制

一是树立科学的评价理念。不仅追求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每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如感悟地方文化魅力体验的获得、学好技能报效家乡热情和信心的树立、为“中国梦”实习勇于奋斗的责任担当等。不仅关注学生发展的结果,更应着眼个体成长的过程。二是完善评价指标,包括线下指标如学生个人作业提交情况、小组参与表现,线上如地方文化资源库浏览、讨论话题互动反馈、学习感悟分析等,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三是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基于互联网技术,努力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区等多主体参与的网络评价体系。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此背景下,地方文化与中职德育课程的深度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DB/OL].(2017-10-29)[2018-10-25].military.cnr.cn/zgjq/20171029/t20171029_524004021_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通知[DB/OL].(2015-01-07)[2018-1025].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0/201501/t20150107_183069.html.

作者:沈丽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