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
时间:2022-01-12 10:55:40
导语:生态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维度定义并将其归纳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建构生态德育课程是新时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二)推进学校德育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发现,任何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散、碎、浅三大问题。我们迫切需要走出学校德育的困境,寻找道德教育通向青少年生活的桥梁。为培育我校新的德育特色,我们用系统的眼光、整体的策略和开放的视野,进行整体构建“生态德育”新体系。
二、生态德育课程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我校开展的生态德育是一种生态教育活动,一种新德育观,它要在受教育者思想上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合理调节学生个体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优化学生的做人品质,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美丽。(一)学生个体与自我之间关系的优化。通过实施养成教育,让学生不断优化自身素质;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让学生悦纳自己,保持心理健康;通过实施自信主题教育,用学生的亮点点亮学生,激发学生昂扬自信的积极情绪;通过开展“自律”教育,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发展前景,学会了做自己的主人。(二)学生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优化。我们通过实施爱心主题教育,培育和增强学生的爱心意识,并践行爱,奉献爱,营造“人人献爱心”的热烈氛围;通过实施诚信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诚信”的优良品质;通过开展感恩主题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诸实际行动,培养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三)学生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优化。我们通过开展励志教育让学生树立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开展责任教育,培养健康的家国情怀,培养强健的历史责任感,养成负责任的习惯,逐步内化为责任自觉意识。(四)学生个体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优化。我们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关心环境,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环保的意识,使他们自觉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通过开展节日教育,感悟天、地、人“三才”的贯通一气,追求和升华“天人合一”的观念。
三、生态德育课程的实施
(一)聚焦核心素养,开发生态德育课程。围绕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目标,我们规划起始年级以“适应”为支点,重在“步入规范、养成习惯、强化责任、激发动力”;中年级以“美德”为支点,重在“唤醒良知、培养爱心、生成智慧、优质过渡”;高年级以“担当”为支点,重在“诚信立身、自信扬长、放飞理想、走向成功”。以主题教育为抓手,按照“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思路,以培养学生形成基础性道德为目标,构建了“金桥学校生态德育课程体系”,将初中四年的德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八大主题、一百二十课时”。每一课时的设计都围绕各自的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德育“远、大、虚、空”的问题,同时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德育课程体系。(二)走向深度学习,打造生态德育课堂。生态德育课堂是让生命个体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的课堂。我们要求生态德育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第一,制定规范,开设德育必修课。学校规定,将道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方案,固定课时,纳入课程表,建立德育自己的阵地,以实际行动践行我校“德育为首、做人第一”的办学理念。第二,注重内生,活化必修课。学科教学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提出了“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深入挖掘道德教育的内生点,引导学生升华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经历深刻体验。第三,张扬个性,开发选修课。实践中,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开发构建了涵盖六个领域的三十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修。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使教育像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三)注重生活体验,开展生态德育活动。遵循“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提升”的德育实施原则,我们认真设计各种校内外相互融合的生态德育实践活动。第一,认真抓好每学期初的“养成教育月”活动。坚持“反复训练、阶段推进、周期巩固、注重实效、考核督促”的原则,采取“定时专一、分类突破”的工作策略,逐步实现养成教育活动月的各项目标,展现养成教育的成果。第二,认真抓好各年级每个学期的主题教育活动。每个学期的活动由学校统一规定的主题教育动员大会、撰写凡人哲语、撰写主题征文、开展主题教育演讲、评选主题教育之星等活动和年级创新性活动组成。第三,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巡礼”活动。每年定期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尊重学生兴趣及特长,让学生在实践经历中体验生命成长的快乐与意义。第四,重视开展传统节庆教育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第五,以心灵对话实现人文关怀,为发展助跑。学校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筹建“谈心小屋”,开通心理热线。第六,学校与周边社区实现共建,开展教育导航活动;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充分依托社区的优质资源,通过共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四)浓化文化浸润,创建生态德育校园。为了使校园环境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我们对一些“硬环境”进行“软装潢”。我们在教室走廊里悬挂学生的书画作品,反映了学生眼中真、善、美的世界。在各楼回廊、教室后墙还悬挂了由“小思想家”“小哲学家”所作的作品———凡人哲语,学生漫步回廊便能受到“无声的教育”。(五)强化激励导向,实施生态德育评价。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素养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评价指向的发展性相统一,建立了“双轴驱动”发展性评价体系。一是在班级层面举行“十星级班级”评选,从文明礼仪、内务整理、学习质量、特长发展等十个方面对班级进行全面评价,贴星挂牌,引起班级团队对每一项德育活动课程的重视,确保德育课程的实施效果。二是在学生层面实行“七彩金桥星级学生积分晋级制度”,变“挑错式减分”为“激励性加分”,努力实现学生从“被动发展”到“自主发展”和“快乐发展”的跨越,激发起了学生参与德育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生态德育课程实施成效与反思
自实施生态德育以来,我校的德育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学校校园面貌大变,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三室文化”建设和学生“家庭文化”建设,大大拓展了生态德育环境影响策略的影响力。其次,学校和教师的德育理念得到极大的提升,德育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并创造出许多德育工作的新鲜经验和成功范例。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生态德育实践,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较快的提升,学生培养起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平和的处事方式、健康的价值追求、高雅的精神追求,实现了“人人好习惯、处处有爱心、个个重责任、事事讲诚信、天天有进步、生生知感恩”的德育目标。核心素养时代,我校生态德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德育课程多呈现为分子式、条块分割式,板块之间也缺乏有机的联系;德育主客体颠倒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剧了德育主体的“生态缺失”,不但影响了生态德育建构的实际效力,而且也助长了以外在环境“评估”模型替代德育主体德性生成的评价模型,这对生态德育价值的彰显和架构策略都是无益的。学校生态德育的建构必须植根于社会文化背景,并与社会生活保持和谐一致,必须关注学生个体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同时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道德文化建设中,以求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方向的一致和教育效果的统一。
作者:陶安军 姜涛 单位:宁阳金桥学校
- 上一篇:浅析新媒体德育课程教学
- 下一篇:高中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