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1-05 03:56:43
导语: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新形势下德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跟不上实际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专业工作人员还拿不出多少成熟的理论成果来指导和影响学校教师的道德教育活动。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很多教师只能生吞活剥国家的道德教育指导方针和写在文件里的德育基本原则及其规范体系。其次,是教育者的形象不佳。按照教育规律,没有教育者的为人师表形象,教育者不能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就没有教育,德育教学更是这样。一种成功的道德教育,教育者应始终是主导,被教育者是主体,主体是否愿意被主导,跟着主导走,重要的不是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而是教育者的“教育形象”。这就是我们说的以身立教、言传身教。再次,是学校里的道德教育,特别是中职学校的道德教育,管理机构和制度都不大健全,职责不明,人员不足。作为道德理论教育,中职生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中职德育必修课程进行的。这些课程由于其课程目标和标准的限制,涉及德育的内容实际上不很全面,并不能解决中职学生应当掌握的德育理论知识。从实际情况看,还存在脱节的现象。一般来说,德育教学的课程形式都存在一定弊端,仅靠单独开设专门课程进行德育教学,容易让学生感到德育问题是脱离其他理论和实践内容的附加的内容,仅靠在各门课程中穿插德育理论内容,容易因教师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欠缺而无法将问题深入。
学校的德育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作为改造学生的一种活动,不仅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坚持和遵守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原则,而且要求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课程的教学除了课堂讲解的方式以外,还必须提供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可以尝试在如下方法的结合中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教师演讲和客座演讲。教师可以用演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有关德育课程的基础理论及其历史发展概况。例如,职业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在社会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价值抉择的框架和模式,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关于人生价值的大讨论等。教师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和管理者以及职业教育机构专职教师来给学生做专题报告或联合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德育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密切联系,提供给学生一个接触实践情况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弥补本校德育教师本身在抽象的德育理论方面的不足,让学生了解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相关理论。
第二,讨论和辩论。教师可以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小组,就某个德育主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记录讨论的情况并在全班做反馈报告。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辩论小组,设定一个辩论题目,让学生有时间收集相关的材料、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然后做一个正式的辩论。讨论和辩论都可以从某一个具体的案例开始,例如温岭虐童案折射出新形势下幼师职业道德面临的挑战,让学生设想可能的解决方案。讨论和辩论也可以安排在每一部分政治理论的讲解之前进行,这样学生可以不受约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师讲解了德育理论以后,再让学生回顾以往的讨论、检讨和对照自己的观点,可以增强讨论的实际效果。
第三,角色扮演的情境训练和个人示范。教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实际案例,通过多人组合创式情境模拟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所涉及的角色,像警察、肇事者、旁观路人、调查员等,从表情、服饰、姿态、礼貌用语、热情接待服务等多方面考察和训练,并通过分组互相点评、教师点评等方式,纠正其不足之处并演示正确做法,是学生感受职业礼仪规范。教师也可以只提供案例事实的一个大概情况,以便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想象和设想在不同的场景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伦理问题,并大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样的角色扮演可以既是生动形象的,又是富有创意的。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和受教育者所在集体内的相互影响,是两个不可忽视和偏废的方面。凡是要求学生应当有的行为,教师本人应该首先具有这种行为,并且做到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人只能用人来建树”。活的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教师、家长等人的全部生活和一切言行举止。
第四,日志和课外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日志的方式记录他们在实习或社会志愿服务中遭遇的伦理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实际处理情况,定期安排时间讨论这些日志中的记录。教师也可以指定一个案例或让学生选择一个案例,以论文的形式写分析报告并作为课外作业提交。在这些论文中,教师不应当期待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清晰的、无误的结论,相反要鼓励学生承认存在的困惑和两难,大胆地提出自己创造性的观点并为自己辩护。同时,可以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增强德育实效性。例如,我校以民族结对子班形式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进民族团结;开展“文明校园行”活动,让习礼仪、讲文明深入人心,让学生们树立“万事皆从礼”的观念,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劳动服务态度。这样的德育课外活动,贴近实际生活,浅显易懂,寓教于乐,学生不仅积极参与,而且记得住做得来,从而使德育的实效性大大增加。
作者:王莉 张鹏 单位:巴州师范学校
- 上一篇: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德育课程的构建
- 下一篇:技工院校德育课程资源库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