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定位

时间:2022-06-11 03:57:30

导语: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定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定位

“立德树人”中的“立德”,外化体现为培养一种规范、德行。指主体在一定时空、社会环境下,以过往经验、知识、认知、情感等为基础,建立“合乎自身且与外界和谐发展”的自我定位、价值倾向与行为规范;是一种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内外统一的精神追求。“立德”要符合新时代的价值需求,使青年人在社会生活中自然主动的认同符合时代主流精神的道德规范、人性修养和社会价值认知,进一步按照所认同的规范来指导自身的行为和活动,实现“树人”目标。高职学院“立德树人”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清晰描绘新时代高职“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国家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持续重视,使得新时代“立德树人”持续引起教育界广泛讨论。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中提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立德树人教育仍是根本任务,是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研究现状。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参与调研的专家、教育工作者也不断增多。从文献统计看,本文于2019年3月在知网(CNKI)以“高职德育”为篇名进行“期刊”检索,获得2014-2018年间的文献数据,见表1。进一步检索“高职德育”与下列词组为篇名的交叉检索结果,见表2。整体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理论不断发展,各方面研究均有所突破,但仍存在问题。高职德育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成功、健康、优秀的群体和个人的成因分析高职德育教育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细致分析和研究是充分的,基本上全部瞄准了“问题学生”的“学生问题”。从“治病救人”的角度思考是对的,但我们既要在问题中找原因,也要在成功中寻得失。缺乏对成功、健康、优秀的群体和个人的成因分析和效果巩固,缺乏对比,不利于德育思路的拓展。2.理论众说纷纭、体系眼花缭乱,缺少对体系、途径、方法的有效性数据支撑高职德育教育的理论不是少,而是不精,许多的理论成果和方法是从本科层次嫁接而来,缺乏长时间系统地观察分析和实践检验,对比数据和反馈点不足,缺少对体系、途径、方法有效性的数据支撑。3.“立德”与“修能”在理论层面衔接和融合仍稍显不足高职教育自身定位和其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社会时代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受到生源特点的客观制约。内在最基本的冲突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无可筛选、低分弱能力、知识积累缺陷的学生现状”之间的差距。德育理论在助力解决高职教育面临的“时代高标”与“学生弱能”的能力差距问题上力有不逮,“德育”、“能育”要做到彼此兼顾全面发展还比较困难。高职“立德树人”教育研究缺少对德能兼修教育方法踏实有效的实践和整理,以及缺少“人才综合评价”的社会接轨通道。(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能够把握高职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德育成长规律;能够紧扣时代脉络,多方面、多角度开展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重点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多数高职学生把“德育教育视为任务”是德育教育的失败学校和教育者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始终,是没有问题的。但多数高职学生把政治学习、思想教育、团课、观影、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德育实施方案和途径作为任务,而不是自觉践行,真实情绪是厌恶和应付了事的不在少数。2.把数字化学生管理的创新直接等视为德育途径的创新存在严重偏差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管理提供了高效和便捷的数据统计分析,多数高职院校也将数字校园和智能学管平台建设列为重点,再加上网络思政的拓展和网络学生教学、服务功能的拓展。虚拟的师生距离看似拉近,实际上是把管理创新直接等价为德育创新,一些学院的网络思政就是把课堂内容上传到网课,要求学生点击观看,而实际关注不高,带入感不强,教育者们反认为效率很高,于是学生在现实中更难见到老师,也没能做到价值入心入脑。真正的网络思政功能反而成为鸡肋。3.以传统课程教育模式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很难打破师生不同圈层的视域差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一个进步,师德引领,全课程参与。但多数院校实施时,仍以传统授课模式,无法改变教与学的师生角色对立,教师很难成为学生德育的引领者。加上外界咨讯的泛滥、社会现实的复杂多变,对课程灌输式的宣教形成对冲,使得师生构建信任变得困难,无信则无法沟通、无法有效形成德育影响力。

二、“新时代”背景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中德育教育带来的优势与挑战

(一)“新时代”全媒体传播战略格局。构建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同时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师德建设为本,做到学识通达、言之有物,“讲好中国故事”《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一文中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中国近百年真实的革命历程、真实的发展建设成就、真实的理论道路进程,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史实素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通过全社会和校内老师全面聚焦于“讲好中国故事”,能够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对高职院校来讲,要以师德建设为引领,全体教师要主动拓宽自身知识储备,生动全面、深入浅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全体教师和校内媒体要积极适应全媒体时展大势,加快推进校内外媒体深度融合,做到校内外“同唱一首歌,唱响我的歌”。(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内在动力,并丰富了思政教育理论;同时思政教师要能利用新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增强高职青年政治意识,筑牢德育之基新时代诞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让青年人更直观的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脉络,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做了生动诠释。对高职院校来讲,思政教师要能迅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摸清脉络,能够用新的理论解释社会现象和发展变革,能帮助广大青年人增强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让每一名学生感受到政治生活就在身边、时代创新力量就在你我。(三)新时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探索建立相适应的网络思政阵地和途径新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德育教育在社会化整合、超学院德育体系构建、多元德育评价体系构建、网络德育平台构建等德育思路规划在具体实施层面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很多院校也先后实施和实践,取得了许多成绩,并总结发展出很多理论成果。但是,由于参与实践和实施的主体设计的德育整体框架存在差异;具体实施者对整体德育系统的理解存在差异;加之各专业特点、教学任务和时间分配、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很多德育教育成果或因人员调动而“人走政息”;或因教育者素质参差而“正经歪嘴”;或因专业和院校特色不同,时间配比不合理,无法完成成果迁移,而“南橘北枳”。所以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专业特长、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出具有前瞻性和专业适用性的有效网络思政阵地和途径。

三、新时代立德树人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目标应有新的定位

新时代“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培养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对当前高校立德树人新的时代要求。在此要求下,高职德育目标也应有新的定位。(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要定位于以修。正和呵护“善与良知”的价值观建设为底线目标面临生源逐年缩水的现实,高职院校不断向下扩招,学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整体质量偏弱。高职学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智慧程度、成长经历、情绪情感、家庭教育的影响,有较大比重的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摇摆不定、人生目标模糊不清,目光短浅,行为偏执个性、情绪化的特点(例如学习无用论、急于打工挣钱、沉迷游戏、奢侈享乐、功利自私等)。高职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2019年国家为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改革完善高职考试录取办法,通过申请考试的方式鼓励更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可以预想不远的未来高职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将更加突出,高职德育教育面临的困难也可能会更加突出。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最多不足三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必须在德育教育中选取全体高职学生思想的“最大公约数”——善,作为德育教育的底线目标。通过唤起和修正高职学生对“善”的正确价值判断为起点和突破口,以接纳度最高、最友好的话题,迅速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和沟通,构建德育教育的心灵通道。(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要定位于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价值观建设为首要目标。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第一任务是必须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以善为根基,逐渐发展和完善自身价值观内涵,首要建立的就是“理想信念”。高职院校培养能够肩负起在新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使命的“有理想”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和党的思想建设的首位。使高职学生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三)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要定位于培育。“工匠精神”为重要目标高职院校培养能够掌握好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本领”的青年,要坚持能力发展和思想建设相协同的一体化育人原则。新时代的发展,对全国人民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思想、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特别是学习掌握创造、创新、执政、建设本领方面的要求。青年一代“有本领”,是时代的根本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有很好的教育资源和经验的积累,挖掘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的育人要素,构建新型“学徒制”,树立“工匠精神”为引领的职业精神和奋斗品质,对激发高职学生“个人梦想”“匠心筑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现育德育能协同发展。(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要定位于培育。学生“自我觉醒”为成功目标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高职学生同样是青年中的一员。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要能够不断强化青年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使每一名毕业生都能学有所成、安身立命的同时,把品德修养和使命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把“担当有为”修炼成学生不断要求自我进步的一种意志习惯,培养一种永恒斗争精神品质,建立“终身学习,永不言败”奋斗精神。(五)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要定位于强化。内部“平等公平”为保障目标高职学院的学生人才培养务必做到对每一名学生公平、全面、细致入微、方法多样。高职学院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构建公平的德育评价机制和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平等的关注,平等的尊重、平等的权益。教育者要用更多的爱和使命帮助每一名学生成长,鼓励其进步,不歧视、不放弃每一名学生。这是高职德育教育面对复杂生源结构成败的关键保障。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不断加强德育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精神脉络、时代任务与使命相结合,明确德育教育目标新定位与高职学生结构性变化相适应的必要性,再结合学院资源和专业特点,明晰德育工作思路,创新设计德育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

作者:田冲 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