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育影响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1-30 03:32:36
导语:中职德育教育影响及应对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媒体以其传播方式的互动性、传播内容的个性化、接收方式的可移动性、信息内容的海量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等特点,给中职德育教育带来挑战和契机。面对挑战和契机,中职学校应有以下的应对措施:提高教师的新媒体应用能力,搭建开展德育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加强针对新媒体的监督与控制,提升学生的媒体道德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中职学校;德育教育
目前新媒体已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中普遍使用,中职学校也不例外,它给教育教学,特别是德育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德育教育带来新的契机。要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抓住新媒体带来的新契机,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中职学校就应思考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新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网络、移动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新的传播渠道,利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新的传播终端,以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传播方式的互动性。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向受众传播信息,信息的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由单向变为双向,通过微信、微博、QQ、论坛等,给用户提供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接收信息、传播信息,还可以动态驱动、实时响应,进行无地域限制、无时间限制的互动交流。(二)传播内容的个性化。新媒体使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信息传播者,用户通过新媒体提供的便利条件表达自己的见解,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三)接收和传播的可移动性。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通过无线网络,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传播终端,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接收和传播信息,实现了接收和传播信息的可移动性。(四)信息内容的海量性。新媒体依托数字、移动通讯、网络等技术革新,形成巨大的网络体系,信息量非常大,更新速度也很快。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海量信息,特别是随着手机、电脑、电视等多种终端融合,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搜索、接收所需的信息。(五)传播速度的快捷性新媒体可以即时传播新信息,使信息传播与事件发生几乎同步,这为人们快速便捷地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方式。
二、新媒体给中职德育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体给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冲击。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对信息的、传播以及接收更加快捷。特别是智能手机盛行后,学生上网更加方便。由于网络世界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中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又比较差,这样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却人手一部手机,打游戏、看视频,对授课内容毫无反映。甚至有的学生不顾作息时间,通宵达旦的上网,上课时间即使不上网,也是毫无精神。这些休闲娱乐、不良信息、网络游戏使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不思学习,最后荒废了学业,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受到了干扰。(二)新媒体威胁着德育教师的主导地位。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教材等载体,通过德育教师的理论解读与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由于教师为学生解决多方面的疑惑,所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始终是信息传授的权威者,并受到学生的尊重。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类新媒体平台的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而且海量的信息,使学生不再只听取教师的“一家之言”。信息的全时段、全方位的传播打破了课堂的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些变化降低了德育教师的权威性,大大威胁着德育教师的主导地位。(三)新媒体使德育教育的内容受到挑战。新媒体提供了海量信息,学生能便捷快速地获取各类信息。而这些信息内容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有健康有益的,也有不健康颓废的。中职学生在网上接触到错误信息,难以辨别真伪、善恶。由于这些不健康、颓废的信息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职学生的道德观念、核心价值的形成,所以新媒体将给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带来挑战。(四)新媒体给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带来挑战。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个别谈话或者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来实现。这种教育模式教师可以控制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信息都是健康、积极的,但这样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处于被灌输、训诫式的教育氛围中,因而往往因为缺乏感染力和亲和力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新媒体以其互动性等特点对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就削弱了以教师为主导传统德育教育效果,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构成挑战。
三、新媒体也为中职德育教育带来新的契机
(一)新媒体成为中职德育教育的新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在各个网络间实现集聚和互动。对中职生来说,这种传播方式的跨地域、跨时间特征势必提高学生间彼此交流和相互支持的频度和力度。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各种网络工具,将构建中职德育教育的新载体。在中职校园中,各种QQ群、微信群、数字化校园平台不断出现,正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着德育教育的正能量。这种德育教育载体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约束走向自由,从静态变为动态,进而形成更广泛的知识和资源共享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新媒体时代德育教育的载体形式。(二)新媒体提高了中职德育教育的工作效率。新媒体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新媒体技术之所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效果,就在于它的传播速度快。当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日渐式微的时候,新媒体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学生只要具备基本的上网技术,就可以获取对某些事件的价值判断信息。不仅如此,这种没有面对面真实交流的虚拟信息交换,可以使学生对现实的判断能力得以不断升华,可以说新媒体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便利性。(三)新媒体丰富了德育教育的资源。在传统的中职德育教育中,通常以教材中的理论体系为依据,进行内容上的编排,这种内容编排未能实现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和与青年学生互动的强化,通常被冠以“填鸭式”灌输。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性与获取的便捷性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内容有限、传授方式单一的不足。德育工作者可以依据教材内容的理论体系,借助海量的德育教育信息,实现德育教育空间由封闭向开放、由静态向动态、由抽象向具体的转变,大大丰富了中职德育教育的内容资源。
四、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德育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应用能力。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要快速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引导舆论导向,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话语和行动,重塑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应该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结构,学习并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培养自身的新媒体素养,提高自己分析、传播信息的能力。不仅要学会利用新媒体读书、看报、浏览信息,还要学会使用微博、QQ、网络论坛、贴吧等新媒体工具,同时还要学会编辑信息、跟踪评论。因此,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自觉地接受媒介素养培训,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从而提升自己的新媒体应用能力。(二)搭建开展德育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德育教师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信息反馈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那么教师要以新媒体为媒介,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信息传递,因此在中职学校中,搭建新媒体平台是构建中职德育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搭建新媒体平台,一是要加强微博、微信、QQ、论坛、贴吧等工具的软硬件建设,提高访问品质,增强吸引力;二是要加强创新,提供丰富、有内涵的信息内容。(三)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督与控制。新媒体作为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为教育者所掌控,保证其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学校要制定学生在校内使用新媒体的相关制度,教育学生要根据学校作息制度使用新媒体,避免在课堂、深夜等时间使用新媒体。必要时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屏蔽网络信息保证学生的学习和休息。设立信息员岗位,通过建立校园的各种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舆论引导。尤其要加强对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等过程中的监控,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一些不良的信息平台进行封锁。要在学生中开展自觉守法的教育,文明上网,要把虚拟世界的自律与现实世界的自控结合起来,做到不传播虚伪、不良信息。(四)提升学生的媒体道德素养。学生作为新媒体德育教育功能发挥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德育信息的生产者和传递者,因此提升学生的媒体道德素质将是新媒体发挥其功能的必要因素。那么中职学校就应加强学生的媒体道德素养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力和选择力。新媒体信息海量,良莠不齐,需要引导学生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提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跟风、不信谣、不盲目地进行转发和评论。其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对新媒体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帮助学生进行意志锻炼,引导其科学地看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达到现实人格与虚拟人格的有机结合。同时,教育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摆脱对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过分依赖,关注现实世界,适应现实生活,自觉抵制庸俗、低级文化的侵蚀,努力追求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
作者:周伯闻 单位:福建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
[1]谭欣.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6(16).
[2]侯东喜,乔长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2).
[3]谭霞,敖静.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7).
[4]杨剑钊,许一飞.论自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优化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4).
- 上一篇: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分析
- 下一篇:“微时代”德育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