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探讨4篇
时间:2022-12-05 09:31:32
导语: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探讨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1.1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分数。目前,大部分的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太过于注重小学生的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都是以提高学生成绩分数为目的,来进行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培训教学,从而忽视小学生的品德与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小学生无法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使小学生厌倦语文教学课程,也就发挥不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1.2教师尚未正确领悟德育教育的内涵。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够充分,也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入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实现。与此同时,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够充分,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只是空谈,这样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品德问题,还会降低小学生的素质水平。
1.3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要想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而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会影响小学生品德培养,还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升学率。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2.1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课堂是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与品德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的主要措施。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通过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素养。与此同时,感情熏陶法还可使小学生与语文教师的情感统一,促使小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展示,这样有利于语文教师德育教学的开展,使小学生有效地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吸收品德教育。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运用讲析理解法,对德育和智育进行完美结合,在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发挥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来引导小学生自行思考与探究,并理解小学生提出的要求问题,最好给予肯定与支持。这样才可促使小学生热爱语文教学课程,同时也能使小学生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含义。另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就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入品德教育,可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2在实践中中实施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都得到提升。为了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语文教师可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训与品德教育目的。与此同时,从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这样还可促进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2.3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实施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是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通过把德育融入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不仅可丰富课外阅读语文内容,还可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语文教师首先应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爱好来准备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资料。其次,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小学生的正确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思想觉悟,促使小学生能在课外阅读中获取语文基础知识与品德教育。另外,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外阅读课程中,还应安排各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活动,来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进而使小学生能够热爱语文课外阅读,促使小学生品德的提升。
2.4从教师角度出发实施德育教育。为了能够使得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教师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品德培养,这样才能使得品德教育更加具有实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正确的言行与观念,主要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情感得到提升。因为只有语文教师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另外,在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对语文基础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促使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并制定培训计划,这样不仅可使小学生的特长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每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积极探索,寻找有效策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课外活动、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四个角度实施德育教育,不仅可以使得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而且也可使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李亚萍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泉眼岭中心校
第二篇
1.德育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分析智伯死亡原因时也曾写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圣德谓之小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而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其对思想品德和道德价值的认知与理解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道德体系。正所谓:“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由此可见,对于德育的教育就要从小开始。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是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为他们建立一套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使小学生们能够从小就拥有美好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品质,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
2.1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古语有云:“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们在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仅仅拘泥于教材。教师们应当深刻的认识到教材之外有一个更加广阔的育人天地,并且小学生们也正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时期。因此,教师们应当多多开展课外活动,将德育的教育渗透到活动中,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活动来学习德育、理解德育。,如,教师们可以开展一些应时的活动,根据当时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探析江苏省涟水县李集中心小学朱争艳所发生的社会时事,让学生们做一些献爱心等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能够从活动中有所收获。除此之外,教师们也可以开展一些课外读书的活动。教师们应当充分的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们去读一些关于人性、命运与家园的小学生丛书,让学生们认识到书籍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一些人生的哲理与感悟,使他们能够学会判断是非曲直,拥有正义感与责任心。
2.2结合实际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因此,教师们在将德育内容运用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性。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来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程度都还不是很高。如果教师们仅仅是对小学生们讲一些哲理性的知识学生们是很难理解的,也会导致教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们也要认清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语文教育,所以,教师们不要只是注重德育教育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以自然的形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2.3开展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也是渗透德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们应当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好的文章不仅仅是单纯的依靠良好的语言和技巧,其美好的人格品质也是十分重要。教师们可以多多为学生们提供具有积极意义的作文命题,例如:爱国主义、孝道、感恩、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人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话题,让学生们能够在写作中学习和认识到德育的魅力。同时,教师们还可以要求学生们每天记日记,通过记日记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自我的督促与德育教育。
3.总结
综上所述,是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进行的探析。当今的小学生们就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顽石,而教师们的任务就是要对他们进行不断的加工而使其成为瑰丽的美玉,并让他们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目的就在于此。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这也充分说明了德育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朱争艳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李集中心小学
第三篇
一、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为了有效的使德育教育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就要充分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因素,在讲课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讲述给学生,这样会使语文课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更加自然,不会使学生产生说教式的感觉,进而产生抵触心理。比如在学习《我爱祖国》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借助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的延展,为学生讲述一些抗战历史,告诉学生我们当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对爱祖国有一个更加立体化的认知,这样既进行了课文教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实现了德育教育与教材的完美融合。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德育因素,然后将德育教育穿插到语文课堂上,使其发挥“1>2”的课堂效果。
二、结合教学内容延展渗透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延展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对老师的德育教育达到欣然接受的效果。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的课文时,老师可以根据雷锋助人为乐这一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孩子讲述当代助人为乐的榜样,可以是一些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讲述给学生,以此来教育学生应该懂得助人为乐,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一把手。这种在教学中穿插榜样故事的方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听讲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课堂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紧密衔接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思想上的教育的接受程度,不至于使学生感到厌烦。
三、结合训练实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实施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缺少针对性的训练,老师可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明显化和强化训练。比如,在学生看书时,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坐姿进行纠正;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老师要适时对于这种行为给予夸奖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同学回答问题出错时,老师要对其他同学的过激表现进行指出并告知学生正确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际;在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时告诉学生纪律的实施是有其科学的原因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违反了课堂纪律,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不仅是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有纪律有要求的,让学生接受纪律无处不在这一事实并做到好好遵守。德育教育的实施可在语文课堂的诸多情景下实现,只要老师怀有一种德育渗透教育的意识,语文课堂是可以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诸多机会的。但是,在训练中老师也应注意,不能“为了德育教育而实行德育教育”,进而将语文教学放到第二位置,使德育教育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也就脱离了在语文课堂实行德育渗透的要求,忽略了“渗透”的限制作用。因为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德育教育只是在这一前提下与语文课堂进行有机融合,如果将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放到德育教学之上,难免给人带来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使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双双脱离了其基本要求,这无疑是违背新课改的要求的。所以,老师要尤其掌握好德育教育的“度”,使语文课堂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语文源于生活又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因此,对于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也可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下实现对德育教育的真实感悟。比如,老师可以模拟公交车场景,让学生演示在遇到老人后应该怎么做,在不小心踩到别人脚后应该怎样做,在碰到有小偷偷东西时应该怎样做。学生的做法可能正确也可能存在某些不当之处,老师要对学生做的正确的地方加以表扬,对于做法存在不当之处的地方应该指出并告知正确的做法,以此达到对孩子德育教育的目的。比如我之前在课堂模拟小偷偷东西场景时,班上有部分学生直接采取了大叫的做法,我告诉学生,虽然他是出自好心,但由于他们还是孩子,在很多状况发生时首先应该考虑的还是自身的安全问题,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再去做一些打抱不平的事情,或者也可以采取一些不那么暴露自己的做法,比如可以在小偷看不见时偷偷示意被偷者或者可以告诉大人,让大人想办法进行告知。这样这种将语文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在学生对课本知识充分运用之余,也在更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使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化。总之,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不能一味将孩子置身于道德的最高点,在教孩子做一些道德高尚的举动的同时忽视对孩子的自身安全教育,这样也使得德育教育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其今后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小学的语文课堂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上实现普遍化。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不仅不会妨碍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吸收,还可以使学生在老师进行德育教学时放松心情,对知识的学习和德育教育的接受效果达到最佳化。所以,语文课堂上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种实现双赢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袁华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实验学校
第四篇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1)领略祖国山河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如《日月潭》、《桂林山水》、《庐山的云雾》等课文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在教育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带领学生领略它们的美,使学生更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以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如《王二小》、《小英雄雨来》、《文天祥》等课文反映了祖国人民在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抗敌的民族精神。(3)关注祖国的风貌、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如《山海关》、《万里长城》等课文描写了历史遗产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4)激励学生从自己做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詹天佑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深受感动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在和平年代,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该如何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关心环保的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热门话题。学校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学习《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开始时小村庄里的村民生活得怎么样,周围环境怎么样。然后让学生目睹、了解山村被洪水冲毁的惨状。紧接着提出疑问:是谁把小山村夺去了?原来是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乱砍滥伐树木产生的恶果。这是人为造成的,我们怨不得别人,只能自食其果。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比如,菲律宾的特大台风“海燕”,北京的雾霾等恶劣天气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近两年来发生的“沙尘暴”、泥石流等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引导学生关心环境。结合短文《榜样的力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让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变得越来越美好。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省吃俭用,即使是捉襟见肘,也想方设法让我们吃得好、玩得好。我们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但同时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娇纵任性和不知感恩等缺点。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懂得感恩呢?在学习《花边饺子里的爱》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作者童年时,妈妈为了让“我”和弟弟能吃上肉馅的饺子,故意把肉馅的饺子捏上花边;成年后,给母亲过生日,作者也包了一个带糖馅的花边饺子,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借此,我提问:你们的父母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骄傲地回答:“他们给我买最漂亮的书包”,“最漂亮的衣服”,“带我去旅游”,“好吃的都留给我”……我顺着孩子们的答案,大声说:“是啊,父母是多么的爱我们,我们多么幸福啊!”停顿了四、五秒钟后,我接着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爱你的父母的呢?”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都把头埋得低低的,偶尔听到一两声小小的声音:“妈妈叫我给她倒水,我做了。”看到这一幕,我惊呆了。但仔细想想,他们都是家里的皇帝啊。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回家给父母揉揉肩或捶捶背或洗洗脚等,把父母当时的神情和说的话记录下来,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第二天,看着同学们的作业,我觉得他们一夜之间好像长大了不少。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但现在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只要有一点不如意或不顺心,或家长达不到他的要求,就草草地结束了自己美好的生命。这让家长痛心不已,也让教育工作者们深深地惋惜。这些悲剧提醒我们:教育,不止是教给孩子知识,还得教会他们珍惜生命。《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催人泪下的课文,课文写的是母亲对“我”深深的爱和“我”对母亲无尽的思念。教学时,我让学生思考:对母亲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展开对生命的理解和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只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不管我们的生活怎样,遭遇怎样,都应该好好地对待我们的生命。法国著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
五、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浪费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节约,要想改变这一不良现象,还得从学校教育抓起、做起。我们不但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节约,还得把节约带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悯农》一课时,教会学生朗读、背诵后,还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描绘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粒粒皆辛苦”。在此基础上开展“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活动,引导学生看看自己的爷爷奶奶是如何生活,如何对待食物,平时是如何花钱的;看一看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辛勤劳动的。说一说看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做法后你是怎样的心情,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对不对呢?以后应该怎么做呢?把自己的打算写出来,并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与自己做个比较,与同学做个比较,看看谁更勤劳,谁更懂得节约。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节约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懂得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六、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坚毅的道德品质
现在的学生有独生子女,也有两兄妹的,就是说,在一个家庭里,多的也就两个孩子,相比以前,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了很多。但是,很多家长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听从孩子的: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久了就形成孩子的任性和惰性,就会缺乏坚韧的毅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就要使孩子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从生活与学习中的点滴里积累、培养。作为教师,我们清楚地知道“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没有坚毅的品格,就无法成就辉煌的事业,只有具有坚毅的韧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语文学习本身就需要坚毅:刚入学时学习拼音的枯燥到读好完整的文章,从一笔一画练字到写成一篇篇优美的作文,其中浸透着学生的汗水,凝结着学生付出的辛劳,这个漫长的过程使学生无形中练就了恒心与毅力。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道德情感的熏陶,社会道德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是长期而复杂的,实施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有坚持不懈的恒心,足够的耐心,过人的智慧与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叶长丽 单位: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莲塘小学
- 上一篇: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6篇
- 下一篇:德育教育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