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14 11:32:18

导语: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研究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在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上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他们孤独感较重,思想和心理表现都较为封闭,心灵一般不易被感化,害怕遭到轻视与歧视,有些人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因为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要比非留守孩子多。一是人生观不正确。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残缺的家庭结构很难使留守儿童发展到父母所期望的程度,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回到家乡显示爱的方式往往只限于单纯的资金给予。孩子极易形成打工挣钱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的思想,把自己的将来过早定格在打工挣钱这个唯一目的上,思想功利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二是道德意志薄弱。留守儿童道德意志的薄弱,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他们在道德上的失范。据调查显示,犯罪的“留守儿童”中,有56.4%与留守的父亲或母亲单独生活在一起,32.2%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1%与亲戚生活在一起,0.9%被寄养在他人家里。其中父母外出打工三年以上的占26%,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有65.3%,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有23.3%,非常想念父母的有64.1%。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三是道德心理不健康。由于正常的心理环境的缺失和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留守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形成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敏感、孤独、不安、胆怯和自我封闭等。这些有着强烈自卑感的留守儿童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对社会的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任感。这些性格缺陷和心里障碍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心。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公布的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道德教育缺失。多数家长长年在外打工,一年中难得与孩子相见,父母少了与孩子之间正常的感情交流,使家庭教育的功能被人为的弱化,非常容易导致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偏差。亲情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对情感的渴望难以得到满足,极易在心理与现实之间形成落差,在现实中表现为情感冷漠,内心封闭,不相信他人,逆反心理强,内心比较敏感,有心事或遇到困难时,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更有甚者,一些留守儿童由于交友不当,往往被引入歧途。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与父母的亲情关系趋于淡漠,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从而难以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在正常的道德情感方面常常会表现出诸多的偏差。

2.学校道德教育不全面。中国现有的学校道德教育还停留在书本上和考试上,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学校的道德教育甚至还因为应试教育而被人为减少课时,个别农村学校甚至对于道德教育这一块的学习不做考虑和安排,学校老师对于道德教育也没有很好地探索。教育起点的不公平让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留守孩子更加自卑,更加弱势,加上注重应试教育的目的性,极少关注道德教育的过程性,致使农村留守孩子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就留下了道德隐患。

3.道德教育机制不健全。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关注和支持,但是,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政府在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的建立健全上没有探索出好的出路,特别是现有户籍制度的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不相一致,留守孩子的道德教育机制出现了问题,致使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出现了困难。

三、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

1.完善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中的角色。留守儿童道德问题之所以日益严重,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致使进城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了监护困难,这些困难其实是可以通过改善和健全机制来予以解决的。譬如说,可以通过设立留守儿童探亲假,让在外务工的父母可以享受必要的时间,让孩子与父母能定期聚会。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户籍改革制度,对于那些在某个城市工作五年以上的,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予以解决城市户口,让他们的妻儿老小能够顺利进城,让他们的孩子能够顺利到他们务工的城市上学,并且能够享受相应的城市人待遇。同时,还可以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农村乡镇通过政府补贴,成立相应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中心,聘请有文化、有爱心的人士当留守孩子的临时父母,履行父母职责。

2.完善家庭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中的责任。家长要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优秀品德的教育,从而约束和制止不文明、不道德、不守法的行为的发生,培养孩子向上、向善、向美的优良品格。由于留守儿童问题是子女与父母联系过少、缺乏沟通管教引起的,首先应该使留守儿童的父母对该问题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为了能够让子女健康成长,作为父母,应做到与孩子多些情感的交流。父母应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多鼓励孩子们自行独立,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解开孩子心中的结,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感受父爱、母爱的温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奋发向上的精神。父母应多向孩子讲讲外面打工的艰辛,世界的精彩,知识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树立学好知识的思想,要使孩子养成艰苦朴素的好品德。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老师的联系沟通,把子女的教育监护权利更多地给予临时监护人,让他们尽可能地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出现的问题。

3.创造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搞好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农村儿童道德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做到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促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一是创建一个有父爱、母爱、兄弟姐妹之爱的完整家庭。父母可通过合理选择临时监护人的方式,通过结构上的父母来创建事实上较为完整的家庭。即父母在外出前,合理选择熟悉孩子、有爱心的、能给孩子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监护人。尽量避免隔代管教和盲目托管现象的发生。二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生活环境。现有农村孩子大多从小学开始就要寄宿,学校在孩子道德教育上起着十分大的作用,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素质,有意识地选派有能力有素质的城市教师到农村结对帮扶,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要加大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大道德教育的课时,提高道德教育的质量,开展好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应试教育相同的位置上予以考核,对不重视道德教育的学校领导和相关老师予以严惩。真正在学校营造起重视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创造一个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成长成才的环境。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红十字会、民政救助相关部门都要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还要成立相关基金帮助留守儿童,青年志愿者协会应多组织志愿者下农村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留守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下成长,感受到社会的爱心。(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何建云工作单位: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