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德育教育结合重要性思索
时间:2022-05-13 10:50:00
导语:网络与德育教育结合重要性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目前,“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抢眼的词汇,互联网像一个不断生长和扩展的大网,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上网人数中的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随着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引发了青少年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已给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机遇
1.网络为德育教育开避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环境模式。
2.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德育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
方便快捷的网络,使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影响力。另外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网络使德育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德育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4.网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讨论,主动了解各种信息资源,接受来自各个不同角度的建议,经过自身的判断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二是促进学生开放精神的树立。网络使学生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参与社会生活。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网络这一虚拟现实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开拓。四是网络有利于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
二、网络浪潮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德育教育理念的主导性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过度商业化了的文化、金钱文化、封建迷信、反对言论以及西方文化等各种流派多渠道的渗入,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次,就网络文化而言,它的多元性尚处于“网络人办文化”的初级阶段,有待于发生“文化人办网络”的质变。显然,在此情景下,德育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诸多浅薄的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性又空前增强,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成本和社会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判断。这些同样会在网络信息中以各种面貌出现并诱导学生在行为和意识上发生质的变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德育以什么样的对策来保证自身理念传输的主导性地位,就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之一。
2.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给现有德育教育方法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带来新的冲击
在互联网上,网络成员可以同步共享信息,自由选择交流方式,自主决定行为模式。而传统德育教育的课堂传授、评先进树榜样的方法则显得过于机械和单调。针对这种情况,尽管部分学校已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普遍存在着高技术少文化、重宣传轻知识、多简介少深入的缺陷,导致了学校网站只成为学校自我宣传的窗口,没能成为一个传播知识、引导学生成才的重要思想阵地。所以德育以什么样的途径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二。
3.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与现有德育教育模式的滞后性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时代德育的背景是新的,挑战是新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而这种直接认识方式不知不觉的剥夺了青年学生的独立性知觉。再者,网络信息都是以数字符号的形式传播的,甚至人在网络上也以数字符号的形式出现。因此,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与现有德育教育模式的滞后性,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三。
三、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在新时期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1.关注网络,弘扬东方文化,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
(1)针对网络文化的多元信息流的冲击,德育工作者要对网络保持高度的关注,学校网络中心要明确管理规范,建章立制。要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保护民族文化。
(2)针对网络文化中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我们要大力弘扬东方文化,重建东方文化的优越感,其意义绝不仅限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维护自己民族一己利益,而是要在摈弃狭隘民族主义的同时,用我们伟大的文化遗产去匡扶正义。
(3)加强学生自律教育。学校可邀请相关的网络负责人来校,就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学生如何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主题进行讲座。
2.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
(1)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阵地。学校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既要有旨在宣传邓小平理论那样的红色网站,又要有坚持正确导向,同时能体现出海内百川、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样性于一体,学生乃至广大社会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站。
(2)要创造思想类网站网络传播的鲜明特色,将可读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网站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互联网求快求新的特点又使网络新闻缺乏权威性和指导性。学校办思想类网站,就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学校要尝试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学生工作信息的,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都可以利用校园网。其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站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库,开避德育教育的新路子。
3.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
学校网络管理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他们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学生,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4.学校德育教育要在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前瞻性的探索
(1)要确立终身德育理念。单纯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的需要,一次性教育已经过时,与终生教育理念相适应,学校德育应树立终生德育理念。
(2)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我们可以以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向实践能力和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延伸。
(3)在德育教育的方法方面,我们还要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和“参与”的方法。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 上一篇:教育局党建工作安排意见
- 下一篇:人防办社会责任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