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效途径诠释
时间:2022-07-19 06:35:00
导语:小学德育实效途径诠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现代德育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而小学德育又是德育的基础阶段,在教学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四个途径,即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性;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讲求教学的艺术性;增强小学教师人格魅力,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德育途径
传统的小学德育工作由于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社会实践性,教学缺乏艺术性,加之部分教师缺乏人格魅力,导致德育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德育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考验。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工作实践就德育工作方法的改进作一些初步探讨。
1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长期以来,小学德育工作采用的基本上是学科教学模式,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获得的是道德知识,而不是美德本身,小学生成为道德知识的“容器”,成为一个个“美德袋”。要想提高小学德育实效,必须彻底革除学校道德教育中“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1.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道德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道德发展既不是一个自生的过程,也不是单纯环境强化的产物,而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己建构的过程。这个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儿童是自己道德发展的主人。现代德育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所以说小学德育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小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并让这种作用体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增强敢于进行道德体验的勇气,培养他们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毅力和高度的自制能力,才会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不断前进,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实效真正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我们必须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参与到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和活动中,加深体验,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1.2指导学生自我教育
任何教育最终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行动。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因而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愿望,然后给予指导。可以让小学生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以少先队员自己的身份去感受大自然,获得热爱大自然,祖国山河非常美好的体验;去做“自然小卫士”、“环保宣传员”,懂得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可以让小学生转换角色,让他们以别人的身份、别人的视角去参与体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别人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和完成工作时的喜悦心情与成就感,形成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例如让他们当一天“父母”、“老师”、“工人”、“农民”、“解放军”、“售票员”、“交警”、“记者”等。可以让小学生进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情景中去体验,以设定的事件和设定的环境为体验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平时不易遇到但未来很可能出现的有意义、积极向上的事情,以丰富经验,作好克服挫折的心理准备,获得宝贵的人生财富。例如设定一些“困难”和“难题”等。
2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性,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以小学德育实践课为例。首先,教师要以德育内容为中心,并且围绕中心设计活动;其次,要求设计的活动具有可操作性、感染性;最后,活动的组织要有序。总的说来,就是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发。一次好的主题班会课,可以让学生热情高涨;一次生动的小品演出,可以让学生哽咽在喉……以三年级“我和父母交朋友”为主题的德育实践课为例。通过班主任精心组织、筹划,学生们以多种形式来展示他们风采,分别以四个小组进行汇报,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调查,制作了父母档案卡或以歌舞的形式,或以小品的形式,或以朗诵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理解。通过此次德育实践课让学生自觉树立爱父母、敬父母的意识,并将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开展这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且具有时代气息的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道德知识、情感、行为、意志、品质等,最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德育实效。
3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并且讲求教学艺术,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3.1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其它各科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从语文、数学到历史、地理等,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小学数学学科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并能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小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小学史地学科最易于具体、形象、生动地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教学,教育小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可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治小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体育学科在体育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朝气蓬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并通过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3.2讲求教学艺术
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需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激发兴趣。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义,他们则不感兴趣,因此德育中要改变呆板、命令式、灌输式、强制式的教育模式,将德育内容渗透在游戏、谈天、生活之中,创造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寓教于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因材施教。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性格、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切勿“一刀切”。三是循序渐进。小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始终处于成长发育过程,随着年龄段的不同,心理差异也十分明显。要按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施教,不能性急,切忌“揠苗助长”。四是适当宽容,以情动情。要善于严格要求学生,也要善于宽容学生,适当的宽容有时能收到惊人的教育效果。
4增强小学教师人格魅力,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小学德育实效
“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作为小学教师,不仅要时刻自警,还要时刻想着怎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4.1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对个体行为具有深刻的影响,处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小学生年龄小、独立性差、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小学教师一定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以身立教,这样才能使自身的言教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才能使学生从自身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的道德准则可信,从而激励他们积极行动。
4.2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要热爱学生,以对祖国未来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满腔热情地爱护并全面关心每一个小学生,要信任和尊重学生,对缺点较多和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更要亲近和帮助他们,切忌偏见和偏爱。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和日常行为表现;了解社会和家庭环境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4.3加强针对性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差,因此小学教师要多运用生动感人的题材、形象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不要给他们讲空洞的大道理和难以理解的政治概念,防止成人化;要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分清层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循环反复,不断加深;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以及个性差异,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教育方法,坚持因材施教,避免一般化。
4.4坚持正面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未发展成熟,情感不稳定,这时候对他们作什么影响,就塑造怎样的他们。因此小学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坚持正面启发,积极引导,使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标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坚持以表扬为主;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批评并指出努力方向,但是注意防止简单粗暴,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
- 上一篇:诠解历史中德育渗透探讨
- 下一篇:食品安全与卫生实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