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时间:2022-04-21 04:46:00

导语:深究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究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高德育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化效应,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针对当前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拓宽德育内容,改进教育形式

德育工作的重点应突出主旋律,着眼于新一代人爱国精神、奋进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引导学生把爱国之情升华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举,要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思考、辨析,从而领悟人生的真谛。

德育不能偏离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基础,在安排和操作上应树立整体系统观念,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扎扎实实地从基础道德、基本行为规范抓起,由低到高,逐步深入,有计划地向系列教育活动顺序推进。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生理特点,提出不同要求,使教育分层次地实现。

同时还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使三者形成合力,协同作战,促进德育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

二、发挥主体作用,强化自我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德育工作实效性最终体现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学生是形成德育效果的主体,他们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是衡量德育效果的客观标准。要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同时还需遵循德育规律,特别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使德育从“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

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德育能力

教育有示范性,教师的示范在德育过程中具有更明显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具有优良人格的教师才能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学习做人的楷模。教师的人格是德育影响的传导因素,学生经常是通过教师的人格来衡量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的,如果教师深信某种德育影响的正确性,并能做到身体力行,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这种德育影响的信任程度,从而自觉接受这种德育影响,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

教师运用德育手段的能力和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可接受性,这就要求教师只有具有较完备的德育理论知识,掌握实施德育的基本技能,提高运用多种德育手段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使德育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从而提高德育影响的说服力、感染力,增加德育的实效。

四、强化道德实践,深化德育改革

在新时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会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包围在校外的游戏厅、录像厅、网吧,市场上的黄色、暴力等。面对这些不良现象,教师要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务,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要求,积极引导他们进行道德实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参观,请专家讲座等。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辨别美丑、判断对错、区分善恶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只有在道德实践的活动中,经过有目的、长期的、反复的改造过程,才能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锻炼道德意志,增强道德信念,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