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高校德育的网络效应及策略
时间:2022-04-11 03:22:00
导语:深究高校德育的网络效应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因特网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栽体它培大学生带来巨大功利的时,也增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德育新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当我们刚刚迈进新世纪的时候,人类已经步人一个计算机网培的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已超过2亿,我国已达900万左右,有人曾对某高校学生家庭拥有电脑量进行调查发现近80的家庭已拥有或正准备购买电脑,其中20%家庭电脑已经上网所以正确认识因特网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对于做好新世纪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因特网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1、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
当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括中的各个方面的时候-必然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革命,从而导致一系列新观念的产生。
(1)新的物质观的形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写了人类信息处理和传播的历史。从信息在现代社会中高密度、高速度传播和交流的惊人现状看,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它和土地、资金、人才一样,已经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人们不得不抛弃传统的物质现.重新估量信息作为一种新物质形态所具有的极具开发潜力价值。
(2)新的时空观的形成。网络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造成的障碍,大大嫱短了时空距离,地球在网络上嫱小了,使人类“天涯若比邻,垒球一村”的梦想成为现实.从而导致了新的时空观——地球村”观念的确立万里之外的朋友顷刻之间互通信息,时空距离已不能阻碍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
(3)新的运动现的形成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为人们建构了一个奇异的人造世界——虚拟现实,社会被缩影在这个人为的虚拟世界中,个人作为主体在这个世界中运动,与各种事物发生联系,而这些实际上都是靠信息运动、信息交换来实现的,这一现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事物运动的本质的认识.认识到万物运动的本质乃是一种信息的运动。
2、因特网的广泛运用,有力地促进道德的进步
首先,它使人的交往范围得到革命性的拓展,从而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交往范围的扩大必然使人们包括道德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经常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样关系中,特别是在这些关系的冲突中,人们的道德需要,必然实现新的觉醒。
其次,计算机网络使人的道德行为更自主自觉。伦理精神的基本特点是道德的自觉,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必定是我要道德”而非是“要我道蘸。然而,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人们往往只是由于在乎别人的议论才不得不做有道德的事或不做不道德的事,而难以做到“慎独”。在计算机网培上.网民们在道德上受到新的考验和锻炼。经受住考验和锻炼的道德主体,其道德意志与品格将有新的提高,逐渐成为“自己把握自己”、“自己规范自己”、“自己创造自己”的充满道蘸主体精神的人。因此.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网络社会”的到来,一种比往更先进的自主型的新道德有可能产生。
再次.计算机网络使人们的道德意识更丰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有了一个超时空的天地,人与人的道德关系再也不仅存在于真实世界中,它也存在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人不仅与自己真实世界中的熟人发生利益关系与道德关系,也与网上的他人发生此类关系,从而出现道德关系的无限拓展性。
3、固特网的遣用,带来德育的良好效果
一是加大教育信息量。利用网络特别是融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因特网,不仅符合学生思维的态势,而且能利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智力的开发提供了丰富、有教的思维材料。而且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和提高的空间,丰富了教学信息的表达手段,更易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二是有利于文化传播。因特网的发展,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拓宽了人们获得科学、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为接触和了解别国和其他民旗的文化提供了新手段,还地致新的文化范畴、文化现象的产生。在这种新型文化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生活、交往、娱乐等各个方而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德育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搞活了高校德育工作,提高了工作教率。传统教育方式,基本上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面对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信息传播手段和新一代的青少年,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强难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随着上因特网的不断发展完善,德育工作成功的一课,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专题片及时性优秀的影视艺术等,都可以直接上网,并最终进人高校德育工作课堂,这必将大大改变沿袭多年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拓展和丰富课堂,使教育活起来。从长远看,因特网的建设、使用与发展,有利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还牵动德育工作其它方面的变革。
二、因特网对高校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因特网上不仅体现科技运用的正面效应,而且也折射出人类道德的负面影响,如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黑客等。对青少年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
首先,网络传播的信息垃圾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为道德的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容易导致道德上的侨疑主义、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
进人网络,你就犹如进人了信息的海洋,整个世界此时不过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国际互联网上,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线”上“邀游,不需要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所以个人至上,严重的是制造虚假的、不负责作的和无聊的信息.网上漫骂、人身攻击等现象屡出不穷。这些都滥用自己的权利.导致了无政府主义的泛滥.加尉了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矛盾如1996年北京大学生发生了“Email”事件,在该事件中导致生化系研究生薛燕戈痛失留美机会的竟是其同窗好友;世界上第一名未满16岁的电脑少年犯”英国的莫尼柯在网上有专人震惊的恶行;台湾在对待制造病毒的学生方面,也存在着稍稍谴责和大大佩服并存的问题。至今,不少人尚未将网络上的不道德视为真实的不道德。网上自己既不能驱使别人也不会被别人驱使,这容易导致忽视道德普遍性和个人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盛行。
其次,网络传播的伴生品毒害了学生的心灵.使人际情感的疏远和道德拎漠现象甚至犯罪的行为产生。
网络空间到处充满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对青少年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导致青少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网络传播的伴生品就应运而生.它像一样极大地毒害了学生身心。在“人一机一人”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会使学生失去引起了解生括、接触社会滨践书本知识的机会。德育需要情感的作用,而计算机网络的传播,使人与人直接交往的机会少了,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而且容易产生“代淘”等社会问题。
在网络空间里,一切都比现实世界自由,容易使人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更危险的是,网络交流随意性,隐蔽性使青少年成为侵害的对象。据报道,垒球已有近50万个黄色网址(《中国青年报》1999年1月20日)它严重毒害了一大批辨别力和抗拒力不强的青少年,引诱他们不经意地走上亵渎人类文明的道路,网络犯罪作为一种崭新的犯罪形式已呈现了“低龄化、“专业化、国际化”、“动机多样化、隐蔽性强”等新特点。(《扬子晚报》1999年5月28日),网络传播的这些消极的东西,像一只无形的魔掌,暗中控制着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学生。
最后,周络传播的跨文化使传统道德规范受到严峻的挑战,冲击了青少年学生未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社会是人类为自己开拓的另一个生存空间。如果说早期的局域网还不足构成一个社会的基础,传统道德还适用并够用的话,那么,以垒球性、开放性、垒方位的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社会”正在动摇传统社会道德的基础。由于信息环境的开放性,使多元化、多元价值在网上发生交往。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惜自己是互联网络“根据地”的优势,向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人侵,再加上美国少数人还有独霸世界的欲望,必然会带来明显的政治和文化色彩。
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异质文化,特剐是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是目前一千严蛾的闻题。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异化的思想的冲击,甚至会盲目地认为西方一切都比中国好。在网络道德规范还尚未发展成熟的今天,由于新旧道德规范并存、交替、更造从而造成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节,而中国的传统教育往往是教导式地向学生灌转一些伦理道德思想,使他们树立起正统的世界观、,k生观、价值观。但在网络社会,一切都是呈现开放的状态,单一的思想很难将学生的头脑柬缚住,髓络上各十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文化的传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思想旋祸中走出来,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要针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改进我们的教育方式。我们不能为了维护传统道德而拒斥电子空间闯人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也不能听任网络道德失范无序状态存在,或消极地等待着自发的道德运行机制的形成。
当代大学生作为。网上一代”,网络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定位置.如何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历史帆遇的同时抵御其消极作用?这已是摆在我们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世纪之变的一项德育新课题。
三、对策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
在网上,学生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点击自己想要的内容,政工工作者完垒可以去设计一些能吸引他们的网页与来访者进行交流。由于网络的隐蔽性特点,学生的思维变得轻松起来他们更窖易说出自己的真正思想观点。这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也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但是.目前政工干部在使用网络方面的能力不强,进行网上教育时常表现出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加强政工干部的网络知识培训,以提高他们在网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效率。
2、弘扬人文精神、维护侍统文化
在信息论技术不断飞跃的21世纪,在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所史的重任.高等教育尤其如此,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先锋和桥梁作用世界上先进的思想、文化,经常首先通过高校这座桥梁获得交流与传播。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出具有中国古代人文传统和当代人文精神的软件.传播主流文化和健康向上的信息。
3、健全网络法规,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网络法规尚未健垒,高校政工干部在网上耐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吃力,教育有关部门应及早出台强有力的网络安全法规,规范网络阵地。并建立具有权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过滤,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与学生接触。同时,各高校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联合有关部门运用法律和行攻手段取缔非法和不健康的网站高校政工干部应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提倡文明上用,不做网上不健康信息的传播者。
- 上一篇:漫谈国家赔偿与刑事赔偿的区别
- 下一篇:物资公司关于强化成本管理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