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开展实施论文

时间:2022-12-08 11:59:00

导语: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开展实施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开展实施论文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2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了深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方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教育方针;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近10年的改革,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的规模、数量、结构、布局和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各高校的现状千差万别,但是“生存和发展”是大家面临的共同话题。而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育人”才是教育最本质的功能,所以,立足子学校工作的全局,与其他工作相比,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摆在全校工作的首位,只要是在学校,无论我们做什么方面的具体工作,都要有育人的意识,育人的举措,育人的目标,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认识上产生认同,情感上发生共鸣,思想上实现升华。

1平等相待

彼此尊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人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受客观外界因素如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影响,又要受主观内部因素如原有思想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制约。这就使得人们形成或接受某一思想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一个主动选择和建构的过程,有赖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平等人格的认同和尊重。在此过程中,任何不平等的做法,如强制、嘲笑、辱骂等,都会使思想教育过程受到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对象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平等、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对自身的需要、能力、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他们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我发展,更加注重自己的观察、体验、比较、思考,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反感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做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不再是简单的灌输与接受、说服与被说服的关系,而是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的平等主体关系。这就要求教育者淡化外在的权威性,消解受教育者接受的被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令你行”“我禁你止”,而是在比较自由,平等的气氛中彼此尊重,互相交流。

2求同存异对症下药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受到主体的思维能力、经验、知识水平的限制,又要受到主体在认识中所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限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是难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追求一律,而是在承认差异前提下进行双向交流,通过彼此交流将差异充分暴露出来,使其既处于双方的反驳之下,又处于自己的怀疑之中,从而达到求大同存小异的目的。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承认差异,敢于接受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只有正视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才能找出其问题的症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适时引导导之以趣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并不是否定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要求教育者放弃对被教育者的引导和调节。引导与平等并不矛盾,引导不等于限制,平等不等于放任。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良好的教育效果与教育者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当代大学生虽然思想活跃,但是由于其生理、心理、思想认识等尚处于发展之中,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在沟通中可能会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不当的选择和判断,使其提供的某些信息成为有效沟通的干扰因素,因此,教育者要通过情境设置、话题转换、节奏控制等方式来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并选择有针对性的能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与他们促膝谈心,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否则将会发生偏离甚至逆转。

适时引导要注意导之以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必须要有趣味性。一方面所传播的思想信息本身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一般地说,人们所感兴趣的,是那些期盼已久,与自己需要、爱好以及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另一方面,传播信息的方式、方法也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避免干巴巴地说教,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使教育对象在兴趣陶冶中受到启迪。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适时引导应该是隐形的、渐进的,它分散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如果目标指向过于明显,教育对象可能会误认为是“洗脑”、“愚弄”,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总之,在引导过程中,要做到宜疏不宜堵,宜导不宜训,宜细不宜粗,宜稳不宜急。

积极倾听和风细雨过早、过多的评论,会给教育对象造成一种压力,使其不能继续表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断。同时,由于受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教育对象传递的信息可能不准确,或者因某种原因刻意隐藏其真实想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只有积极倾听,才能理解教育对象所传递的信息,了解其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失。倾听是沟通的前提,我们面向生存的最直接活动与其说是对话,不如说是倾听。公务员之家

倾听是尊重,是对说话者人格的尊重,是对其思想的尊重。倾听是理解,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的交流。倾听的核心是思考,在倾听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不断地进行观察、辨别、判断、选择,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甚至在瞬间作出决定,或是肯定的评论,或是由此展开的讨论,等等。

总之,缺乏思考的倾听,就失去了意义,最终沟通过程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教育对象面临复杂的内心冲突,或者突发事件时,我们往往只需要倾听其诉说,让人把话讲完,就能化解或缓解其思想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倾听实际上有助于发挥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的作用。

倾后并非听之任之,还要和风细雨地开导。要想调解人们内心的思想矛盾,脱掉掩饰人的内心世界的思想上的“大衣”,必须象“南风”那样徐徐吹动,象春雨那样润物无声,使教育对象从你的语言、表情、声调中体会到温暖的友谊和关怀,从而产生信任感,愿意听你的话,达到彼此之间的思想共鸣。即使当时不理解,也会耐心地把话听完,过后琢磨出道理来,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批判和帮助,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反之,就会给对方造成一种心灵反感或戒备情绪,就会把思想上的“大衣”裹得越来越紧,关闭心灵上的大门。这样,不管你讲的道理多么深刻,也无助于思想问题的解决,到头来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