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道德与德育策略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26 11:10:00
导语:网络时代道德与德育策略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德育管理对策
论文摘要:分析了当前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现状。指出学校德育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纬度来进行管理。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断“触网”。
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学习知识提供了新的课堂,为青少年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为青少年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拓展了新的空间,等等。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池田大作对话时所说:”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份。这种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网络化给青少年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近年来,青少年“触网”后的道德问题以及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断引起各界关注。
一、网络时靴青少年的道德现状
1.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
网络既是信息的宝库,又是信息的垃圾场。而青少年正处在学习、成长的高峰期,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其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对一些不良信息辨识力差,很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网络内容所吸引。
网络自身具有的平等性和互动性,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去接受和传播信息,最重要的是网络本身又具有隐蔽性。青少年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隐蔽性的“保护”下,通常会浏览一些如黄色、暴力的内容,这样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就逐渐减弱,任由自己去追求刺激和感官的满足,而全然忘记道德和法律。
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网络社会中的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替代,在“人—机—人”这样一个极其封闭的环境里,很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疏远和冷漠。一些青少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上网,整日沉迷于网络,与他人直接接触、沟通、交流的机会就会减少。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淡化,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失去或弱化,缺乏社会责任感,以致于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他人与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产生缄默孤僻、冷漠、紧张和不合群的行为。尤其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中,由于人们是以“符号”身份、在“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交往,感受不到对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反应,往往会做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出的粗暴、无礼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青少年民族意识弱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道德之邦。我国西周H:期就提出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儒家道德劫范体系的核心是“仁”,汉代以后,“三纲五常”成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革命先行者刊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观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国家一直把“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作为公民的最高道德准则。2001年9月,党中央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却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公民道德和行为规范。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数据中心统计:国际互联风上传输的信息有90%以上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中85%来自美国,他们以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低毁、侵蚀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时,网络的传播也使道德价值趋于多元化,诸多的西方道德价值观的人侵,给青少年学生的道德选择带来了困惑,加上这种选择的自由性,使学校德育容易失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进行文化侵略和渗透,冲击着学生未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轻易地摒弃本民族文化而崇拜西方文化,从而引发自身的文化危机。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米特曾毫不掩饰地说,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等于是拒绝现代化,中国只要不拒绝,我们就有武器。西方国家对我们的“西化”企图昭然若揭。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很容易被裹着西方腐朽观念的“糖衣炮弹”所击中。La〕许多的青少年盲目崇拜西方国家,认为国外的月亮都是圆的。可见,网络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和价值观念,弱化着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把中国的传统道德,传统文化都抛之脑后,丧失了青少年的民族意识。
3.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青少年网络犯罪不断滋生
杜拉凯将失范注释为“一种社会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致不能为社会提供指导的社会情境。‑}s}在网络发展初期,新旧道德规范并存、交替、更迭,造成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钩,引发了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进而滋生了很多网络犯罪。
由于网上操作的匿名性与隐蔽性,网上缺乏相应的信息保护措施,加之一些青少年心理上的不成熟性,道德责任意识、自律性不强,又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幻想,这使他们极易产生破坏冲动。加之青少年时期易于表现自己,因此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有些人破译他人网络密码,窃取、篡改他人网上IF息,甚至以传播病毒为乐事。更有甚者为了贪图和益,窃取其他网络用户及其他公司、企业的账户,夕中渔利,给他人、社会造成极大损失。还有些人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在网上散布虚假信息,揭人L私,毁人形象,甚至于恶意中伤他人。
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事物,它有着许多的积极影响。有助于青少年了解社会的发展,培养了青少年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全球化意识(但我们在享受这一现代技术的快捷、高效时,对它的负面影响不可掉以轻心,应大力进行网络道德建设。
二、学校德育管理的对策
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存在不在于网络,而在于日常的道德教育。因此网络道德教育不应仅仅作为针对网络行为的应时之举,而应作为学校道德教育乃至社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一味地将网络本身视作洪水猛兽。那么学校德育管理如何应对网络德育的一系列问题呢?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家长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提高警惕,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首先,家长在观念上要转变,不能一味否认网络的积极作用。其次,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利弊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身作则,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培养孩子良好的网络道德。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家长自身素质提高,才能赢得孩子的敬服。即使发现孩子沉迷于网络,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以引导为主,要以开放、平等的态度多与孩子交流。公务员之家
同时主动与学校和教师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以使教育做到及时、有效、针对性强。
2.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作用
(1)学校应转变德育教育的观念
德育工作者只有把握住网络条件下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努力更新观念才能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世界近百年的德育理论和实践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o〕我国的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仍然普遍采取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进行灌输的教育方式。在网络条件下,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增强,直接的灌输容易产生排斥,因此,德育工作者可以用提供参考意见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引导,将引导和自主构建结合起来,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判断的能力,而不是把需要执行的道理规范直接灌输给他们。德育活动要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基本理念。
(2)发挥德育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的作用
从广义土说,每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他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德育工作应积极宣传,正面引导,深人到教职员工中,争取他们的支持,让他们自觉地配合,共促学生健康成长。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比专职的德育工作者作用更大。
(3)加大宣传力度,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要重视校园网的建设。通过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将学生的上网需要和网络行为纳人到校园网中进行直接的管理与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组织班级主题班会或主题辩论、讨论。通过这种形式,大力倡导文明理性的网络道德观念,提倡网络化学习的活动方式,批评具有危害性的、错误的网络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形成健康正确的舆论导向,用良好的班级价值观和舆论影响班级成员的网络道德观念。
3.呼吁社会共同关注网络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关心学生的成长
首先,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对网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加强网络建设,规范网络运作,完善网络立法。其次,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净化社会环境。再次,支持保护青少年学生的社会组织的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使网络成为真正全面造福人类的工具,让网络道德深人人心,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的网络道德社会,让学生健康成长。
- 上一篇:西部大开发产业结构转变研究论文
- 下一篇:试论消费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