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层次化实施策略论文
时间:2022-09-13 04:44:00
导语:道德教育层次化实施策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历来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层次化”原则,能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使思想品德教育取得实效。
一、学生年级(低、中、高)的层次性
中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序的。逐步深化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知识的积累,行为的强化,体现出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进程。近几年,我国现行的几个德育大纲中,己通过改革,体现出道德养成教育培养目标的层次化原则要求。我们应根据各年级、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为基础,各年级各有重点,相互贯通的思想品德教育系列。比如,在初中,初一年级,以抓学习目的性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二年级,建立以“防分化,促转化”的目标管理,创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廉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初三年级,以人生观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为主,让学生作好第一次接受选择的准备。
二、学生道德水平(良、中、下)的层次性
中学生不仅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存在着好、中、差的不同层次,在思想道德品质上也同样存在着不同层次。对道德品质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依据德育大纲提出的目的要求,着眼面向全体,进行分类设计,实施分层教育。在中学,对思想品德处于中上位置的学生,注重社会理想价值观念的教育。理想价值观念是指未来的先进价值观,对现实生活在相当大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对中上等学生进行理想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远的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后进生这一层次的教育,固然也要进行理想价值观念的教育,然而按照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首先应从他们的行为规范抓起,以贯彻《日常行为规范》为中心,实行“学和行”的有机结合教育,使他们熟悉“知”,领会规范要求,同时,抓训练,见行动,并努力增强其自律能力。
三、道德内容(褒、容、贬)的层次性
如何引导学生在多种价值观的道德冲突中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施道德内容的“层次化”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不外两种层次,一类是道德褒扬,一类是道德批评。为摆脱这种“非彼即此”的绝对化模式,应将道德内容分解成三种层次,即增加一个道德容许层次。所谓道德容许层次,是指人的道德行为从动机和效果看一般属于利己不损人,或者主观利己,客观利己且利人。对这类行为如果褒扬则显得评价过高,而遣责它又显得评价过低,于是人们一般对此表示容许。在对学生实施“层次化”道德教育中,要使他们认识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行为都可能兼有超前性、滞后性和现实性的不同因素,道德褒扬的行为反映的是人们对理想道德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前性与现实性的结合;道德批评的行为反映的是陈旧落后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心态,体现的是一种滞后性(当然也会有某种现实性);而道德容许的行为则是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对现实生活
所作的一种简单适应,它是一种最低水平、最低层次的道德肯定行为,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多层次中的一个低层次。我们的道德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把高层次要求做为目标,把低层次要求的普遍实现,作为侧重点,逐步向高层次的道德水平努力。公务员之家
四、道德教育方式(外、内)的层次性
教育按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形式,可分为二个层次,即外界教育层次和内在教育层次。外界教育,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内在教育,主要是指学生的自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品德的形成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地去掌握(领会、巩固、运用)这些规范并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为了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为了品德的自我完善而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决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道德完成(知、行、意)的层次性
就受教育者完善自己的道德过程来说,可相应地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在对中学生进行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教育时,不能忽视教育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以道德观念判断、选择的余地,不是教育的放弃,而是教育科学化的增强。二是行为层次,道德教育的关键是由知到行的转化,如果只有道德知识,没有行为,就不能形成品德。精神品质的外观形式是行为,行为训练可强化其精神品质,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手段。因此,要善于抓住机会,让学生进行行为实践。三是情感层次,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对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体验,诱发道德情感,这是促使道德观念保持稳定持久的必要条件。有了道德情感,就能自觉地抑恶扬善,保持“慎独”,形成道德习惯和完善境界。道德完成的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逐步提高的,只有三个层次的积极配合,才能有助于道德观念的接受、形成和保持。
- 上一篇: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动因研究论文
- 下一篇:新企业所得税法特点及影响毕业论文
精品范文
1道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