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教育创新分析论文
时间:2022-01-14 10:00:00
导语:学校德育教育创新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坚持全面的德育理念
在德育实践中,人们往往过分重视了德育中“知”的因素,而忽略了其它方面,如“情”、“意”、“行”与“信”等因素。导致德育的结果是,培养出来的人有很多虽然知道道德准则,能背道德教条,却缺乏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与道德信念。另一方面,人们过度重视公德教育,而忽略了私德的养成。事实上,私德是公德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应该特别重视私德的培养。举个例子,为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德,可当众悬臂高管执毛笔书写小楷。这个高难度的动作和比较好的书写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不断地说“居然能这样写,太神奇了。”此时,可因势利导告诉学生,“此无它,但手熟耳。”同时教育他们凡事贵在有恒心,很多事情只要坚持就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样做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并在情感深处产生了共鸣,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旗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而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懂得过去,热爱今天,创造未来。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比如说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突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讲《詹天佑》一课时,就可以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詹天佑在那种情况下,做出那样的决定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精神的最好体现。詹天佑身上,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在语文学科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必造作,可以利用原有的的课文内容,信手拈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当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和行必须和谐统一,爱国行为的引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比如说英雄革命故事,还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比如说夏令营、升旗仪式等都可以抓住教育的一切机遇更好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到抗洪救灾活动,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学生中开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活动。小到拣起地上的纸片,不闯红灯等。这样专题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相结合才能使活动丰富多彩,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3坚持适度的德育理念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成语道出了凡事要适可而止的道理。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德育存在着过度的问题,主要是道德认识教育过度,对学生开展的道德知识教育过多、过繁、过于教条化与形式主义,这导致了学生比较普遍的反感,进而滋生出抵触情绪。与此相反,应该更加注重潜移默化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信念却被过度漠视与过度虚化。这客观上加剧了学生对说一套做一套的认同与实践。不能不说这是德育的悲哀。基于此,我现在几乎不用口头说教反复唠叨的方式进行德育,也不规定太多的条条框框,而是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行动。我始终坚信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的作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4坚持德育主体理念
坚持德育主体理念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根据人自身、教育与社会需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德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德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从而达到养成受教育者自主、主动、创造性地参加德育活动的目的。这就必须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重视在德育过程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判断,科学地认识自我与社会、自我与集体、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做到根据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理解社会,顺应自然,接纳外界,并自觉参与社会改造,从而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人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方向,服务于社会。在这个问题上我采取同学生一起看电影,一起探望五保户老人,一起义务劳动方式,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5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6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老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7让学生说“我们合作吧”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合作交往能力影响着人们事业的成败。它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有正常的合作交往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应该创造多种机会,让孩子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学生进行交往与合作。为此,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你挣我赶,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学习、劳动都不甘落后。在不断的为集体争光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在教学方面,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配合进行课文表演,或者同座之间商讨一种写作思路。在班队活动中,可有意识的向学生讲中外知名企业是怎样注重员工的人际关系,古今中外一些因合作而成功的案例,如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合作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我还经常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拔河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有一种竞争观念;组织学生去郊游,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起一种团结合作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求知的欲望,也多一份合作的意识。
结束语
新时期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总结,深入实际,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摘要:德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德育理念已不能全部适应现实的需要,所以德育理念的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所难免。
关键词:学校;德育;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凌云.德育教育初探[Z].
[2]红袖.现代德育理念探微[Z].
[3]吴玉杰.德育观念要与时俱进[Z].
- 上一篇:教师新课改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 下一篇:德育的制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