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时间:2022-09-06 09:34:00

导语:独家原创: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对当今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学生思想转变,培养其思维灵活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所以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将课堂溶于生活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和思维的发展。

例如: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后,我要求孩子们观察在教室、家庭中的哪些东西上能找到我们认识的图形;在认识了人民币后,让孩子们直接参与买东西的实践活动,并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观察、发现、运用,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发了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数学价值观得以萌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数学教学,学生们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同时由于数学的生活情景化,学生会更感兴趣。

2、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教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年、月、日”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提问几个学生:“你出身的时间是哪年月哪哪日?今年几岁了?你已过了几个生日?”“有个小朋友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悠然而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时老师就查因势利导,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导入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结课这一环节也是如此。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又认识了约数和倍数,学会了怎样求约数和倍数,知道了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老师这儿有则故事,你们想听吗?(从前有个牧场主,他有三个儿子,他在临死之前想把自己的11匹马分给老大1/2,分给老二1/4,分给老三1/6。在不准杀掉、卖掉马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分呢?)到底该怎么分呢?等我们明天学了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就知道了。这样的结课无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相信一定有很多学生课后会迫不及待地寻找答案。

这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老师让学生面对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形成关于该问题的多种想法,提出问题的关键。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在比较自由的氛围中大胆地提出问题并进行问题的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人说,信心是奇迹,信心是心灵的第一化学家,也有人把信心比喻为“一个人心里建筑的工程师”因为当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潜意识就会拾起这种震撼,把他变成精神力量,所以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对学生自信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在学习中能得到成功。数学教学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例如:这样一位数学教师,他上了一堂关于“估算”内容的数学课。开始,在课堂上没有几个学生能说出估算的方法。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估,而是不断地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而且让学生自己根据各种估算的特点给它们取名:“大估”、“小估”“调整估”……。在老师的鼓励下,原本沉默寡言的学生也积极踊跃的发言,回答得不正确老师也给予正面的鼓励,最后,一些还想出了令老师都没有想到的估算方法。老师的鼓励与肯定,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学生得到良性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愉悦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才会主动地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探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与孩子的学是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进行的。沟通是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师生之间如何沟通,用什么样的方法沟通,决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只要懂得如何去与孩子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引导孩子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孩子产生兴趣而被接受。

在数学课堂中,加强生生、师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表现自己,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意识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充分表现自我,使自身的信心得到有效的提高。

比如在“面积的含义”这一节课上,教学例2时,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平面图形和小纸条,方格纸等学具,要求学生想出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若采用小组合作法,则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精神,在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时,几人合作想出的比较方法明显要比一个人想的方法多、全面;而且,一些学生对自己也不太肯定的方法,可以在小组里先讨论,再和全班学生交流,从而感觉到自己方法的优越性。

现在很多老师都是挑选学生来教,如果是差的学生,老师是不闻不问,其实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虽然老师与学生同在一个教室中教学与学习,但讲台之上与讲台之下的距离可能会因为我们的不经意而相差很远。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平时成绩不突出的同学,他掌握了某个知识,想表达,想获得老师的肯定来激励自己,但我们忽视了给这些同学创造发挥的舞台和空间,久而久之,这些同学的思维就被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育给压制了,封死了;还有,我们在采取一些教学措施的时候,比如很多老师在课后进行的补差培优工作,很多时候学生面上点头了,甚至能做得挺不错了,但回头他们可能又忘了,这些往往我们又忽视了,于是,补差培优工作的实效就大打折扣了。因此,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人站在讲台之上,把心放到讲台之下,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用心去满足学生的渴求,用心去完善自我的工作!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1、在课内体验成功

根据大多数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水平,找准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知识的生长点,把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确定为教学起点。在学生熟知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新知识,既便于学生学,又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有一节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听到一位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首先出示了老师自己设计的一个轴对称图形:4个手拉手的小朋友,让学生讨论:

①剪这串小纸人选择什么形状的纸比较合适?

②纸打算怎样折?

③折好后怎样画图形?

④怎样剪才能使小人全部一样而且手拉手呢?

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于是便去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开始,成功的学生并不多,老师并没有心急,而是鼓励学生向周围的学生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人越来越多,快乐的小脸蛋上洋溢着成功地喜悦。在后面的自由创作中,同学们更是信心十足,创作出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轴对称图形。在这节数学课上,老师充分发挥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探索知识、发现规律,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无疑是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

2、在课外活动中体验成功

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延伸和补充,但要注意这种延伸和补充不是课堂学习的简单重复,否则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厌烦。在这里学生全面、扎实的知识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更多的是同学们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应用技巧和深层开拓得到更完美的展示,数学课外活动为同学们展现了一个更为美妙、更为吸引人的数学世界,课外活动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

例如:《怎样学好数学》、《趣味数学》、《数学奥林匹克辅导讲座》、《通过问题学解题》等,广泛的读物成了我们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的好材料.活动中选材要注意可接受性、重方法、有趣味、分层次,要本着“跳一跳,摘得到”的原则。题材简单、方法新颖、富于启发性的问题都易引发兴趣。同时不要因为某些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敏捷反应、独特的思维方式等良好的表现而忽视课本教学内容这一根本,一定要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时时不忘教育学生打好基础,才能做到根深叶茂。因此活动本身也要联系教材内容,如课本的内容用新的方法解决:用课内所学方法去解决更为广泛的问题;用较高的观点把课内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充分揭示规律,统一起来谋求普遍的解法。

【参考文献】

[1]梁秋莲.《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第一期

[2]浙江/杭龙根.《把人性化数学教学带入数学课堂》【J】.校长阅刊2005.06

[3]王晓燕.《让课堂教学更具人性化》【J】.教改荟萃

[4]江苏/窦步云.《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例谈数学教学中的人文关怀》【J】.学科教学2005年第11期

[5]何亚琴.《人文性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7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