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论文
时间:2022-05-18 10:24:00
导语: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小学生又富有情感,往往情感胜过理智,因此,激发道德情感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想象性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伦理性的道德情感。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我认为:
一、运用教材,深挖内涵,产生想象性的道德情感
思想品德课教材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引导学生想象,使之进入情境,从而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
1.找准激情点。激情点就是教材中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引起情感共鸣的关键点。在选取激情点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教学重点选定,二是激情点本身要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如江西省编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九课《团结友爱、助人为乐》中有一个小故事:雷锋得知小周父亲得了重病,悄悄地以小周的名义给小周家写信、寄钱,小周得知后,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一事例充分表现了雷锋不为名,不为利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这是课文的重点。同时,小周非常感动,不知说什么好,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关键点,激发学生情感。
2.积极引导,充分想象,进入情境。确定激情点后,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进入情境,要抓住故事中人物情感变化的原理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人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如上例,老师就要抓住小周由“乐——愁——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感情变化的线索进行分析,并启发学生去想象小周的内心世界。可以让学生进行如下分析:①小周是个乐观的小伙子,接到家信后,笑话不说了,家乡小调不唱了,为什么?因为无钱给身患重病的父亲治病,心里非常焦急难受。②雷锋是怎样知道小周的父亲生病的呢?雷锋发现小周情绪发生了变化,就主动询问,小周不说,雷锋就设法打听。这说明雷锋主动关心同志。③雷锋为什么悄悄给小周家寄钱、写信?雷锋把同志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帮助他人不图名、不图利。④小周“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小周内心对雷锋深深地敬佩和由衷地感谢。经过上述分析,雷锋的精神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获得了小周的情感体验,崇敬雷锋,热爱雷锋,学习雷锋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起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情感效应。
二、设置情景,情绪感染,激发直觉情感
直觉道德情感是由某种情景、某种氛围直接引起的一种情绪体验,在教学中可通过情景教学、情绪感染,激发学生的直觉情感。
(一)情景教学。所谓情景教学就是通过故事、图画、实物、表演等手段设置道德环境,形象直观地表现某一个道德观点,说明某一个道理,提出某一个行为要求或喧染某一种气氛,通过情景还可以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起丰富的直觉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动机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1.喧染气氛,造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少年儿童情感的产生与特定的环境和氛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哀伤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悲痛的感觉。如:在一年级《我爱爸爸、妈妈》这课书教学时,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疼爱,孩子对父母无比的依恋,这种体验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有的。教师根据这一实情,在引入新课时,请一个小朋友独唱《我的好妈妈》,歌声使同学们沉浸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之中,父、母疼爱照顾自己的许多场面在同学们脑海里浮现。此时爱父母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油然而生了。紧接着老师组织同学讨论:“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为什么?”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激动地叙述着父母是怎么爱自己的,自己非常的爱父母,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直觉情感。
2.理解观点,产生体验,达到情理交融。有些道德观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必须借助于情境教学,产生情感体验,才能理解和掌握它。如: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第二课书《要有民族自尊心》时,什么是“民族自尊心”?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老师通过图片,介绍亚运村规模宏大,结构新颖,设备先进,这一切受到国际友人的交口称赞。通过这一情景教学使学生产生国家强盛,受人尊重而感到自豪的体验,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民族自尊心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思想体现在鲜明形象时,儿童才能理解它。”通过情境教学达到了既明理,又激情,情理交融的目的。
(二)情绪感染。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
1.以言激情。语言是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教师以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去进行教学,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如:在《建设祖国,人人有责》的教学中,教师满怀豪情、热情奔放地介绍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大讲前辈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努力奋斗的动人事例。教师的情感通过语言转移给了学生,学生倍受鼓舞,情绪激昂。又如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学中,老师首先播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录音机里以低沉、悲痛的语调描述了十里长街的悲壮场面以及首都人民发自内心的深切的哀悼。此时,教室里寂静肃穆,学生眼含热泪,沉浸在极其悲伤的气氛中,学生产生了对无比崇敬的情感体验,的伟大形象深入到孩子们的心里。
2.以情激情。对于一些有不良行为习惯和消极情绪的学生,教师要以真情与爱心去关心、亲近、了解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三、开展道德评价,深入明理,产生伦理性道德情感
判断是非,辨析明理是思品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道德观点对人们言行的是非、善恶进行判断、分析的评价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分清是非,深入明理,还能与自己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伦理性道德情感。
1.运用辨析题进行评价,产生荣辱感。一般在课堂教学的巩固阶段,老师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认识,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辨析题,供教学的反溃、巩固、深入所用。在组织学生辨析的过程中,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正确的言行学生就会更加肯定、赞赏,从内心接受它;对于错误的言行,学生就会否定,鄙视而舍弃它。如在进行《谁的心灵美》一课教学后,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出了一道辨析题“甲同学把自己一本破了封面的课本悄悄地换了乙同学的一本好课本,乙同学发现后大喊大叫,上课了还不罢休,丙同学立即把自己的新课本递给乙同学,并说:“别叫,课后再把这件事查清楚。”三个同学谁的心灵美,为什么?通过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同学心灵美,因为丙同学遇事想到别人,想到集体,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甲同学的行为是损人利己,心灵不美;乙同学虽然没有有意去损害别人,但为了个人的利益,影响大家上课,这种行为也是不美的。大家有了这种认识后,很自然对丙同学会产生敬佩、光荣、羡慕、向往的情感,对甲、乙同学的行为就会产生羞耻和不愉快的情感。
2.组织实践活动,开展道德评价,产生爱憎分明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校外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真实的道德环境里产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如:某老师根据现代儿童自我意识强,可对他人却是漠不关心的实际,组织了冷餐会。(要求每一个同学带一样食品参加冷餐会)冷餐会上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只顾自己拣好的吃,不关心他人,有的还发生了争吵。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提出了“冷餐会上为什么会争吵?”这一问题开展道德评价,同学们纷纷发言:“冷餐会上的争吵是因为一事当前,只考虑自己,不关心别人,同学之间不能谦让。”通过辨析明理,使抢吃、多吃、争吵的同学感到羞愧和内疚。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组织了第二次冷餐会。这一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关心、互相谦让,友谊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大家感到非常的愉快。老师又组织大家进行评价:“第二次冷餐会,为什么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愉快?”通过讨论,大家深深地认识到: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人和人之间,只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才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通过这样的评价活动,可以形成对好人好事的赞扬、向往,对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批评、指责,可以引起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 上一篇:国土局科学发展观监察调研报告
- 下一篇:国土局科学发展观经济调研报告
精品范文
1道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