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道德高校德育工作研究
时间:2022-08-13 08:35:51
导语:优秀传统道德高校德育工作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首先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然后论述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内涵及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基于优秀传统道德的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其具体策略包括营造高校优秀传统道德育人环境、发挥家庭优秀传统道德育人作用、改进社会优秀传统道德育人格局、形成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合力。
关键词:优秀传统道德;高校;德育工作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任务是把党和国家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与上述内容相匹配的指导思想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当代高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涵盖了从初中一直延续到高校的教育,由于高校德育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没有新意,且反复出现,过于重视理论灌输,往往让教师和学生缺乏兴趣。为实现更好的德育,在高校学生心中建立起和新时代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匹配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管是政府机构还是教学实体,都会尽可能地引进和采用西方的高校德育理论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然而,在这种普遍的教学模式下,中国很多的传统优秀道德思想往往被忽视。回首中国的经典著作,我们会发现在中国传统经典书籍著作里面存在着许多道德理念,即使在中国新时代,这些含义隽永的金玉良言,不仅可以使当代高校学生回顾经典著作,还能够促使高校学生在当今社会风气浮躁的情况下构建自身独有的理念和道德[1]。中国传统经典书籍著作对于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坚守道德、强化人生理念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当代高校德育课程使用的教材内容是特别充实的,而且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里面补充了很多新教师,这些教师基本上都可以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设备和视频影音材料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德育教学,甚至有的高校能够自行开发德育课程的相关课件。但是,目前高校德育工作还是存在着些许问题。因此,此部分将从高校德育工作特点出发探究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一)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首先,高校德育工作的专业性[2]。与其他层次的教育教学相比,高校教育偏重于培养专业理论型人才,具有特别显著的专业性、理论性等。高校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因此要求高校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开展工作的时候,可以快速适应本工作岗位的专业要求。高校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性质就要求高校在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密切关注高校学生以后专业发展的总体需求,突出其专业性和理论性,体现高校学生专业研究和服务科学的总体需要,并且按照高校学生的实际状态和德育工作的实际规律在实践过程中进行高校德育工作。其次,高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3]。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由很多专业院系合并而成的,在高考招生里面也基本位于第一、二批次。对于许多高校学生而言,在进入高校的时候,正处于思想活动急剧变化的时期,因此在理解体会德育方面的兴趣不强。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自身定位和人生规划不充分,对于国家社会的实时动态不关心,且在大四的时候又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这些情况造成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二)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不足。1.高校大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认知不足。随着生活成本的日益增加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够更快地满足社会工作的需求,满足各行业的潜在专业要求,这些情况造成了高校学生更关注专业技术的学习,而没有注重对人文社会方面知识的理解。一些高校学生选择人文类选修课,仅仅是为了学分,并没有仔细考虑学习这些人文类课程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大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认知不足,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内涵和意义了解不透彻,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先进性的思想,远离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熏陶;部分大学生人文知识的储备不足,虽然有一定的人文知识,但是在某些具体领域还是有所欠缺,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美学等;部分大学生并未将人文素养落实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也并未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为,因此逐渐出现越来越多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高校大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认知不足,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高校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与过去相比,现在的高校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在教学目的上,高校还是存在着短期功利的思想,更加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德育。在具体的高校教育过程中,更强化智育,忽略德育的教化功能。当代高校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实际环境中,小学到中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考试。更有甚者,部分与素质教育要求严重不符的教育观念,依然充斥着整个学校、整个家庭和高校学生周围,学习目的更加功利化,智育更加受到关注,而德育却无人关注。在当今的中国高校里面,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学习,仅仅是在思想政治相关课程中偶尔的出现,高校学生基本都是为了考试成绩、选修学分和正常毕业去学习,并没有真正改变思想观念。而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教育方式,也仅停留在文化方面比较表象的层次,没有深入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实际内核,也就是文化深层次的理念,这就造成目前高校学生表现出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意识的淡薄,自身发展方向定位的不明确,诚信问题频出等问题,与国家和社会对于高校学生的期望差距很大[4]。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不只是依靠基本表面知识的教育,而要把真正的思想内涵传递到高校学生的心中。学习掌握知识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建立健全人格、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真正目标。3.高校德育教师对教学载体的利用不足。在传统教学理念起主导作用的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主体,高校学生作为思想的接受者和疑虑被解惑的教学客体。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高校教学方式让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偏离,主体性被压制。当代高校学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点,表现为主体意识很强、思维方式灵活多变。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实现教学知识的一致性与完整性,但高校学生的素质并没有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没有发展,导致高校学生失去接受德育的兴趣。在传统的高校灌输式的德育教学中,教学载体的使用方式单一,常常通过纸介质开展课堂教育,即使部分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件演示,以图片的方式进行德育教学,但还是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功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应该利用循序渐进、渐进践行的教学方式进行。随着信息科学技术逐渐发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成果开始广泛应用。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而言,更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科学技术,改善德育工作的教育手段,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升高校德育质量。4.社会转型时期对高校教育环境的影响。由于中国历史的某些原因,在很多人思想里面。依然认为外国的就是好的。在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市场经济里面,高校学生的思想情况也不断改变,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日益泛滥。当今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在向国外学习,但是外国并非所有的都是好的。中国社会应该为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不可避免的全球化浪潮与无法阻挡的信息化推进,都影响当代的高校德育工作。首先,目前社会上充斥着不良风气,造成学校教学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忽略了德育工作,造成高校学生只关注专业技能的学习。其次,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学生提供知识查询和信息收集的便利,但是网络里不良信息的冲击,让高校学生极易迷失方向。因此,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高校应该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采用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思想内涵强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优秀传统道德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优秀传统道德的内涵。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一代一代的先贤圣人一直从事着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古今历史变化的原因,形成了中国传统独特的思维方式。经过长久不断地演变发展,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墨家、道家、阴阳家、农家、法家和其他学派理论为辅助的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对中国历代人们日常的生活行为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巨大影响[5]。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基本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表述:注重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提倡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国家承担相应的义务。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1.“天下为公”的献身精神。奉献精神强调采用公义去压倒私欲,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将自身奉献给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奉献精神是中国爱国主义思想的理论。2.“忘利思义”的重义精神。“忘利思义”的重义精神告诉人们,在面对“利”的时候,应该采取的是一种克制理性的约束精神,不贪不义之财,以义为先。3.“威武不屈”的人格魅力。“威武不屈”的人格魅力告诉人们,应该重气节,讲操守,坚持正义,面对强权暴政,必须守住原则、坚持真理,有骨气,维护人格尊严和自身独立。4.“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不仅是个人修养,是自身德业,是自强自主自立的根本;这更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是五千年中华民族强盛不衰延续至今的精神力量。5.“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中国自古就有仁人志士的说法,具有仁爱精神的人就是志士,就是君子,这是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世间的博爱精神。2019年7月6.“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宋朝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一抒胸臆,慨然而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尚中贵和”的和谐精神。在当今社会中,和谐社会是最好的中华民族精神注脚。和谐是中国思想里最高的理想和最美的描述,社会和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一直存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发展中。8.“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应该做到与人相处宽厚包容,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9.“乐事劝功”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不仅是为人处事过程里面的美德,也是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是一个人自身品质修养的组成部分。通过高校外部的德育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道德转化为高校学生内在品德,进而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二)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重要性。第一,丰富高校思想道德素养教育内容。目前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根据特定的社会需求,采用相应的思想理念、政治视角和道德品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影响,让高校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推行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活动,能够丰富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内容。与目前高校采用的其他学科的传统教学内容相比,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内涵思想更丰富多彩、思想内容更全面可信,不仅可以贴近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有利于做好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四十年的中国改革开放让西方各种思潮进入中国,多元化的思想文化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既有积极进步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社会问题,如高校学生信仰归属问题、高校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取向问题等。目前高校学生正位于人格品质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国外的多元文化影响,甚至部分学生迷失自我。因此,强化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就显得特别关键。面对高校学生中间日渐滋生的拜金主义和不断出现的极端自由主义,高校必须认真审视和利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中的人生理想与道德准则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让高校学生真正明确正确的人生方向。因此,通过采用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传承传统道德理念,从而进一步培养高校学生的传统文化道德素养,这是目前提升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效果的必经之路。第三,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思想博大精深,和谐思想是其中的关键一点。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依靠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思想的继承和推广。随着中国国民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校学生的就读率每年都在提高,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普及的方向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指导高校学生按照传统文化里面的具体要求,达到“仁、义、礼、智、信”,实现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和谐融洽,这样高校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会持续践行和传承中华传统道德,和谐社会才会在高校学生的不断实践过程中逐渐巩固。第四,保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人类历史的魅力是因为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共存、丰富多样。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上古玛雅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已经在历史长河的前进里消亡了。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却在数千年的时光里面依然传承,这就表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具有包容精神的思想内涵。因此,在当前高校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思想教育,不仅可以维护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同时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三、基于优秀传统道德的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形成了独有的思想文化系统,可以为当今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价值。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目前的高校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情况很不顺利。由于目前高校教学思想、教育方式及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同,导致当今高校德育工作开展形式特别单一。然而,当今的高校德育的授课方式却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高校德育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都是理论性的,枯燥乏味,授课形式还是以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很难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这方面的内容。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因为独有的性质,教条主义和程式化教学方式依然存在,让学很难真正理解学习内容的内涵,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封建思想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创新,提出新的开展策略。(二)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对策。第一,营造高校优秀传统道德育人环境。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校园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建设。建设好校园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可以弘扬高校的优秀校园文化,突出高校德育特色,积极推广校园精神。目前,高校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工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对于这一情况,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要确定高校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对高校学生造成的影响,让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辅助作用。在推进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建设之前,高校要充分听取优秀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方面的专家学者等人的理解和建议,采取其中可行的建议进行执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宣传部门,必须充分利用好高校现有的校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途径,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的作用。在高校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高校师生必须共同总结、完成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形成校园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高校必须切实开展主题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以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元素为主体的校园活动,让高校学生真正积极地参与其中,充分激发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学习的兴趣,让高校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魅力,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本质精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领会理解。因此,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增加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元素是关键一步。高校务必关注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积极推动高校学生主动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让高校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感受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第二,发挥家庭优秀传统道德育人作用。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是实现心灵净化的重要法宝。家庭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为人处事,因此要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道德净化家庭生活的文化氛围。首先,要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书籍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家长必须要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读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经典,还要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读书。其次,尽可能多欣赏中华古典音乐,因为中华传统古典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再次,多练书法,书法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的确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其能够培养学生做事情的毅力。最后,多下围棋,世事如棋,让学生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培养辩证思维。对家庭内部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育人的推进而言,应该在树立公平、平等、尊重、鼓励的原则上进行。提高家庭道德教育可以实现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协助作用,但其前提必须是要提升家庭成员的整体文化素养。家长要时刻关注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中华优秀文化道德教育里面的家风、家训正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伦理性的实施载体。优秀的家庭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家庭教育中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分量,给学生创建一个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良好家庭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的道德育人作用。第三,改进社会优秀传统道德育人格局。直接面向中国各阶层的社会教育和高校教育、家庭文化教育相比,其活动范围更加广泛,传播力度更加迅速,其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各阶层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完善社会教育的育人方式,是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统一,建设提倡、发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社会良好氛围。首先,社会中的各级各类文化教育组织和相关单位必须要树立道德育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主动地投身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传承相关工作。其次,把传统的民族节日作为文化载体,重视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让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真正根植于高校学生的心中。最后,要充分利用社会的舆论作用,要向高校学生传播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传播正能量。第四,形成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合力。社会环境对高校学生的高尚人格品质、优秀思想品德和正确价值取向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必须充分考虑目前社会环境中的精神文明程度和物质文明程度,认真寻找可以借鉴的素材,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高校教育在这方面要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改进完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推进多种社会活动,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强化正面信息宣传力度,给学校教育输入正向的能量,减少负向能量的不良影响,提高高校学生的辨别能力。学校文化传统教育和家庭文化传统教育都有着一样的教育对象,双方应该积极进行交流互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推进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强化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并且能够通过手机电话、微信等新型联系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到双方互通。另外,家长必须要积极配合高校的德育工作,如实反映学生在家中的日常表现和行为动态,助力高校学生快速成才成长。家庭只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家庭里面的成员,也是社会里面的成员,大家都始终处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四、结语
中国著名高校教育学者王纲、秦齐老师在关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研究课题里面提出,现代高校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当今这个大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大环境中,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仅会导致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在教育传承过程中缺失,更是可能让高校学生在成才成长的发展过程中,个人价值取向、道德理念发生偏离,这对于目前四十年改革开放正在进入深水区、矛盾丛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是不可接受和后果难以预料的。只有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的积极作用,充分完善高校德育教学方式、积极采取多媒体设备开展德育课堂教学形式,才可以让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真正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都培炎.全面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视域:学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3(19):4-8.
[2]佘双好.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从家训看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6-122.
[3]舒维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2):35-36.
[4]杨潘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124-128.
[5]梁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28):39.
作者:裴珮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上一篇:大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