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篾灯笼文化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研究
时间:2022-07-16 09:44:46
导语:竹篾灯笼文化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竹篾是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或者成条的薄竹片。它可以编制成各种形状的物品,如竹篮、篱笆,灯笼等。竹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项目,主要包括选竹、破竹、泡竹、破篾、划篾、编织、收口、烘烤、滚浆、糊纸等十几道工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竹篾灯笼的编织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成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本文对如何运用竹篾灯笼文化开展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希望能让学生爱上竹篾灯笼编织技艺。
关键词:竹篾灯笼文化;小学德育;开展策略
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小学生无论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是自身的道德素养,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教师把竹篾灯笼这样一种非常新颖又讨孩子喜欢的传统文化项目和孩子的道德培育工作相结合,对于新时代小学德育的创新工作有很强的引导价值。教师要拓展德育教育的视野和眼光,树立全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在竹篾灯笼的编织和文化传承中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竹篾灯笼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竹篾灯笼编织手法复杂、程序多。人们编成一个成型的竹篾灯笼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学生来说,竹篾灯笼的编制是一种锻炼,可以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当代小学生从小娇生惯养,遇见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习惯于退缩,缺少斗志和拼搏的精神。竹篾灯笼可以寓教于乐,使学生沉浸于竹篾编织的无限魅力之中,感受竹篾灯笼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竹篾灯笼需要学生在手工艺人的引导下一点点的学,一点点的练。学生错过任何一个步骤,都难以完成一个竹篾灯笼。这就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每一个步骤,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虎头蛇尾。那么,教师和手工艺人通过耐心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小学生的毅力,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和发展。(三)培养学生修身养性的良好习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竹篾灯笼具有修身养性的特殊功效。尤其是在当今浮躁的文化环境下,竹篾灯笼编织可以使学生沉下心来,远离各种低俗文化,陶冶他们的精神,使其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赶走。竹篾灯笼历经几百多年的传承、延续和洗礼,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竹篾灯笼文化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一)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行知说过:“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竹篾灯笼程序复杂,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才能领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教师只有千方百计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从竹篾灯笼编织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消除学生和竹篾灯笼编织之间的陌生感,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教师和手工艺人务必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并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针对一个步骤进行练习。学生只有学会当前步骤,才能往下进行新步骤的学习。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竹篾灯笼艺术编织比赛,看看谁能够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编织成一个竹篾灯笼。然后,对于编织成的灯笼,教师可以送给学生,借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关注课程过程,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竹篾灯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手工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使命。在竹篾灯笼教学课程中,教师和手工艺人既要重视技巧教学,也要把竹篾灯笼的主要文化特征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在竹篾灯笼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下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产生由衷的认同。竹篾灯笼寓意吉祥和丰收,其应用形式非常多,如婚庆、过年等。传统手工艺人为了装点喜庆的场景就会编织竹篾灯笼,为活动内容增添文化气氛。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应用形式,使得竹篾灯笼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这么说,竹篾灯笼作为一种真正的手工艺品,是手工艺人情感的寄托。它既有功能性内涵,也有美学内涵和生态内涵,非常精致美观,是人们互相馈赠的居家珍品。教师和手工艺人要鼓励学生带着创新思维学习竹篾灯笼编织艺术和文化。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一些有趣的充满想象力的竹篾灯笼,使学生从一个个融合了现代和传统元素的竹篾灯笼中获得对传统文化的感悟。或者,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手工艺人的创作工作室,通过一个个的作品使学生去感受手工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比如,有的竹篾灯笼做成了一个灯具,打开灯光后,“太极”设计元素在灯光下转来转去,寓意连年有余,美好吉祥。灯具整体外观以圆为主题,太极元素与古文字的结合增添了其古朴的文化韵味。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便可大大加强学生对竹篾灯笼艺术的向往之情。(三)推进家校联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家长在德育教育中一直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家长作为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是给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比教师要多。因此,家校联合教学是运用竹篾灯笼文化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引导家长对竹篾灯笼文化加强认识,帮助家长重视德育教育。如教师可以成立家长群,经常把学生在校的一些竹篾灯笼手工艺品发给家长,使各位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教师在德育培育上所做的创新之举。家长看见自己孩子亲手编织的一个个小小的竹篾灯笼时,一定会为孩子巨大的创造力感到骄傲。这样就能激发家长学习竹篾灯笼艺术的欲望。家长在感受到竹篾灯笼的德育教育价值之后,也会自觉地从网上购置竹篾,观看竹篾灯笼的编织视频,在家和孩子一起练习编织。在亲子编织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他们和家长的交流频率也会更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熟练程度以及审美素养。(四)开展激励评价,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鼓励和激励学生的重要性。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做事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没有持久性。然而,对于竹篾灯笼深厚的编织技艺以及文化内涵,教师如果没有适时的激励,小学生就会半途而废,使竹篾灯笼的德育价值大打折扣。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要将其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一,其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也不一。因而,一些孩子在编织竹篾灯笼的过程中经常受挫。他们又比较自卑,不敢向同学和手工艺人请教。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就要在竹篾灯笼的编织和传承中和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帮助关系,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赞美的眼光,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三、结束语
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我们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竹篾灯笼,能寻求民族的文化之根,捋清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竹篾灯笼具有非常优秀的实践性和文化性。它利用简单的材料,一条条竹篾,一张张油纸便制造出样式不一的竹篾灯笼。教师要深入学习竹篾灯笼文化,形成自觉性和使命感,让小学生徜徉于竹篾灯笼的艺术世界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张雨湉,陈芝贤,费本华,吴智慧,陈红.中国不同地域竹编工艺的发展现状[J].世界竹藤通讯,2018,16(06):37-41.
[2]王凯丽.竹编艺术欣赏[J].服饰导刊,2016,5(04):1.[3]石文.竹编工艺及流程探索[J].西部皮革,2018,40(03):49.
作者:杜万石 单位:广东省普宁市流沙北街道西陇小学
- 上一篇:应用型高校德育工作路径探索
- 下一篇:普通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