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
时间:2022-04-13 08:28:40
导语: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于现代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教学工作改革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时期下,素质教育对于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何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实现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小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和基础。另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本质来看,其在德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在素质教育改革阶段,对于推进现代教育深入发展,提升小学生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情况,小学阶段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突出德育教育主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把握,是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的一个要点,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好德育教学引导,是促进德育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在应用过程中,要立足实际,把握本质和内涵,以提升教学质量。在进行阶梯性、分学段推进过程中,要切实把握以下几点内容:(一)引经据典。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其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较为困难,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是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资源开发中的应用,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通过活动方式,使小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潜移默化的对小学生价值观进行影响[1]。例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阶段应用时,可以将一些文化典故与德育教学进行联系。比如熟知的、“精忠报国”、“孔融让梨”等典故,这些典故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通过对典故的讲解,可以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理解[2]。如精忠报国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孔融让梨中的谦让、礼貌品质。(二)由浅入深。中华优秀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要注重采取分学段阶梯性的方法进行推进,能够由浅入深,使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和精神要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认知具有特定的规律,必须依据其认知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工作中应用,需要对德育资源的选择进行把握。例如教师在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理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进行引入,例如“曾子杀彘”。教师需要把握曾子杀彘中体现出的道理,对故事的主旨进行体现,使小学生在听故事的愉悦氛围下,对故事体现出的诚信品质进行把握。在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卧薪尝胆”典故进行讲解,使小学生对“卧薪尝胆”中体现出的精神品质进行把握,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成为一个勤学上进的人。总之,在小学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注重把握小学生的特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道德品质进行感知和理解,潜移默化的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德育观,为打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重要基础[3]。
二、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采取灵活性的教学手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应用,如何对教学方式进行把握,使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采取灵活性的教学手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强调德育要点,突出育之要求。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要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围绕这一点进行教育工作,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小学德育教育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时,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把握,并结合教育资源对教育方法进行活化,突出教育的实用性,避免德育教育沦为苍白说教。例如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开展课堂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围绕传统文化的某一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对“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典故讲解时,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典故体现出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短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述。通过这一方式,小学生可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理解,并且也可以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更好的促进德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二)注重对节庆教育方式进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时,要注重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方法,能够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应用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定期的开展课外活动,使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精神内涵进行把握,使小学生精神品质和道德品质得到提升。比如重视节庆教育,充分利用“五一”、“十一”、“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开展主题节庆活动,使小学生对节日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感知,通过“五一”、“十一”节庆活动,能够使小学生树立国家意识。通过“端午节”、“中秋节”这类的节日,可以使小学生对传统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更好的认知。采取活动的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衔接和结合,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这一方式的应用,还考虑到了小学生之间的群体交流,为小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引导小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结语
小学阶段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要注重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好妥善的安排,使德育教育能够更好的结合实质,以突出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对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善,能够立足于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精神实质,将其与现代德育教育内涵进行结合,在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灵活的教育手段,使教学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的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永辉.文博资源的“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改革推广新思路[J].基础教育,2017,(02):40-47.
[2]于晴.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度的民办高校学生德育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5,(28):228-229.
[3]孟德馨,张强.河北省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J].学周刊,2012,(14):8-9.
作者:杜晓倩 单位:山东临沂高都小学
- 上一篇:隐性德育在高中德育的作用
- 下一篇:学校德育工作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