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德育工作
时间:2022-10-18 02:51:58
导语:浅谈中职德育工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发展,这对于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讲不仅仅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因此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中职院校的学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型人才,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加以注意。基于此,对中职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德育工作
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应该对学生的德行产生冲击,应该是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周围的人能够和谐相处,保持爱心、诚实守信、勇敢坚强。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德育是关键,只有突出的德育内容才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以此顺利地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一、当前中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存在反感心理。根据笔者对多所中职院校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到,很多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程存在反感心理,一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本身就是因为文化课程学习的基础薄弱,因此想学习好专业技能然后走入工作岗位,因此对于文化课的学习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排外心理,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就是教师的一种思想大换血,是一种唱高调的行为,因此不仅没有学习兴趣,同时还带有很大的反感情绪。(二)中职学生的思想比较极端,心理较为脆弱。当前的中职院校中很多学生都是“90后”或者“00后”,他们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并且还有些因为中考的失利或者家庭原因等成为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这样在青春期进入中职学校中学习,会有思想叛逆情况的出现,并且个性上也比较张扬,表面上看去非常自信,其实内心非常自卑,也非常脆弱,常常出现极端的行为。例如,本身是学生做错了事情,但是教师只要批评几句,学生就会选择一些办法回避学校和家长,以此对教师进行反抗,更有些学生内心非常自闭,不愿意与人沟通。(三)学生对待学习缺乏热情,责任感非常低。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因为在应试教育下考试失利所以才进入职业学院学习的,在初中时因学习成绩差导致常常处于不被教师重视的位置上,因此也常常成为被批评的对象,这样在学生心里会认为自己处处低人一等,会认为自己比较差,因此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缺少一种认真的态度,常常表现出一种消极的状态,责任感比较低,目标也不清晰,社会道德感缺失。
二、提升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教师要贴近生活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教书育人为主要职责,因此教书和育人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只是单单从传统的角度对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教学进行理解,而是要从书本内容出发,改变以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形式的枯燥性,改变教学形式的单一性以及课堂和学生实际相脱离的现象。把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并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逐渐接受思想理论课程,消除反感心理。例如,在道德提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站在消费者和不良商家的角度上进行讲解,让学生说出自己曾经被骗的故事。(二)在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基本心理情况和学习情况已经非常清晰,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脆弱的心理,给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提升自信心。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固定的情境中开展礼仪训练,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法律知识进行了解,以此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培养了一定的道德素养,而且还能实践教师所教授的理论内容,进而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和法律情况有所了解,这种方式比传统生硬的讲述更有效率。并且学生的自闭心理也能够得到释放,通过和教师以及同学交流,敞开心扉,有利于学生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三)教师注重对学生信念和理念。的教育中职院校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人才,也是基础人才,不可或缺,但是因为长期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多学生迷失了生活的目标和生活的信念理念,对未来没有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加强教育,利用书本中的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生活的理想和工作的目标。综上所述,本文对中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文的讲述能够给中职院校教师一定的启示,提升学生的德育情况。
作者:胡蕾 单位: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合群,黄成忠,李召旭,等.以合格职业人为导向的中职德育立体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21):63-68.
[2]王顺媚,邓娴芬.中职校长德育使命的重塑与更新[J].大家,2010(10):161.
- 上一篇: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困境与出路解读
- 下一篇: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