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工作思考
时间:2022-03-09 02:56:58
导语:高校德育工作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处在首要位置,它是开展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衡量高校教育成败的重要指标,德育教育的的落实情况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关系着国家、民族未来的兴衰。本文从德育工作在高校的重要地位、影响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因素以及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
在高校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等问题,进而阻碍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其效果比较小。因此,怎样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这是当前高校应当尽快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德育工作在高校的重要地位
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高校德育教育能够指导学校整体工作、学生健康发展,并为其提供保证与动力;同时还能够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传播、发展先进思想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高综合素质水平人才的重任[1]。
二.影响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因素
(一)教育途径较单一
主要体现在高校德育教育通常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方式进行,不能渗透到其它各学科的教学中去,仍然采用传统的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的手段,很少采用德育实践活动、情感上熏陶等方式。
(二)德育经费与师资力量投入不足
德育资金是开展德育教育的物质保障,师资力量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两者的缺乏一定会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资金投入不足,会导致很多的德育教育活动不能开展,阻碍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步伐。德育师资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其一是德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不高,不能采用有效的方法实施因材施教,甚至出现打骂、体罚的现象,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二是德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不足,通常是一人身兼很多班的教学,甚至连专业也不同。
(三)德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激励、评估、合力机制并不健全,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足、热情不高,不能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合理评估,学校与家庭间缺乏沟通,德育步伐不一致,甚至与社会出现脱节的现象,不能协调统一,使德育教育的成效较低。
(四)德育教学忽视差异和形象
大多数学校仍然进行共性教育,忽略了学生生活背景、思维方式、性格等个体的差异。应该大力鼓励教师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社会实践、实物图标等多种手段进行有差别的道德教学。
(五)不健康媒体内容产生的负面作用
电视、网络媒体对学生影很大,比如现在流行的各种真人秀类节目,虽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快乐的平台,但是也在无形之中给学生灌输了拜金主义、追求刺激等不良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可能会使学生误入歧途。而网络环境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学生们还不能很好地分辨,从而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2]。
三.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实践,让德育工作“活”起来
高校德育工作应当将品德评价、实践锻炼、情感陶冶等方法综合起来,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在德育教育中,应当将教育者和学生的单向关系转化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对于社会焦点或者较为敏感的话题,应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从各个角度让学生展开辩论,以便旁观者、参与者均能够从辩论中得到某些启示;促进学生对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思维能力,师生在对话时应当处于平等的状态,以便进行思想的交流;此外,还应当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各种的德育教育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的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并利用社会调查、社区访问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社会与道德的了解。
(二)通过校园活动,让德育“效”起来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发奋成才”,教师“爱岗爱生”,科研人员“实事求是”,行政干部“一身正气”,在校园中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同时,根据大学生心理、年龄等的基本特点,开展各种的文化活动,让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在文化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提高德育的艺术性、科学性,并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三)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与我国的重视显性教育不同,很多国家重视的是“隐性教育”。美、法等国家非常注重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比如在发育教学中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外,还培养学生对民族语言的热爱;生物课程教学中,融入了尊重生命、帮助弱者等等。而我国将德育教育和专业教学分裂开来,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率。所以,应当充分借鉴国外高校德育工作中“渗透作用”等的教学方法。
(四)学校、社会、家庭应当共同努力优化德育环境
周围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人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教育。所以,高校德育工作应当将依托大学生生活环境,对德育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环境)进行优化,让三者建立起统一的教学合力与合作机制。社会德育主要是建设德育的大环境,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认知提供良好的氛围;家庭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修养与行为习惯。家庭、社会、学校这三方德育力量齐抓共管,促进大学生德育的健康发展[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德育工作离不开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离不开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离不开符合时展的德育教育方法与内容,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应当对德育工作的条件、环境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良好的组织、管理,并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合力,一起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水平的人才。
作者:宋静 单位:南阳医专
参考文献:
[1]原凌雪.关于高校德育工作困境的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16+24.
[2]李淑慧.高校德育工作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4,11:133-134.
[3]余昌海.关于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1:42-43.
- 上一篇:雷锋精神对小学德育的作用
- 下一篇:队伍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意义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