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05-05 03:21:41
导语: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和保障。学校要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多数学校依然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有些学校虽然做了大量的德育工作,有时甚至搞得轰轰烈烈,但效果不佳,其中原因,值得思考。
1.“五育并举,智育为首”仍是教育主流。虽然各校高举“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旗帜,但实际上仍然是“智育为首”;虽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的,德育工作被大多数人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
2.德育工作重形式,轻过程,无结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现在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真实写照。学校只重视方案、制度等形式上的内容,轻视德育过程,结果根本就无从谈起,一系列德育方案、计划都是纸上谈兵,德育工作被边缘化。
3.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方法陈旧简单。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定位“高、大、空、远”,远离学校与学生实际,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人为地被拔高,造成教育的表面化、形式化,不能真正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德育内容政治色彩过浓,总是跟着社会政治形势在转,学校经常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发文突击开展热点政治教育,违背了德育工作的长期性、系统性规律;德育方法陈旧简单,有些教师仍然采用防范、压制的教育方法,缺少必要的疏导与沟通。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名无实。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一致、与社会教育内容的不相符,一些家庭“封建家长制”的意识仍然十分严重,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不足;社会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也明显不够。
5.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学校最棘手的问题。在农村学校,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他们平时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异常,有的甚至会违法犯罪。学校对这些学生的管理力不从心,老师就是使出浑身解数,有时也感觉无可奈何。
6.德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现阶段德育工作实效难以评估,德育工作考核难度大,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科学化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在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方案中虽有德育工作的考核项目,但在具体评估操作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操作可行性小,致使德育工作再次被边缘化。
1.以人为本,确立学校德育工作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与充实,但对人的发展将始终成为德育工作的永恒追求。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内心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是非观念,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心态融入飞速发展的新社会。
2.因人而异,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要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来开展教育,尤其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创新德育工作载体,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既要加强课堂内的政治、文化、专业课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文体活动,还要加强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社会考察、团队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全员参与,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德育的力量在于它的全员性和渗透性。各科任教师要根据各科教学大纲中的德育要求,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力求做到一课一个体验,解决一个问题,指导一个行动,培养一种习惯。
5.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要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也要融入到家庭教育中,更要融入到全民教育中。通过教育要引导全体公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全体公民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净化社会大环境,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王涛 单位:灵台县西屯中学
- 上一篇:植保植检工作要点
- 下一篇:业余党校德育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