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工作论文
时间:2022-05-30 11:10:29
导语:中职德育工作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分析
健全的中职德育工作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优化企业一线的人力资源,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虽然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德育工作组织松散,机构不健全
在德育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没有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级德育合作指导委员会。与此同时,虽然许多中职学校已经建立起由学校校长负责,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主管,学生工作部门主抓,教学部门积极参与,团委、学生会密切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但仍然由于认识不到位、政策不力以及措施不到位等原因,许多学校还没有建立起学校育人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对接的良性互动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德育工作往往偏重于校内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政治教育而忽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职业素养培育。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建立起了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但仅限于专业上的合作而忽视了育人上的合作,校企合作难以实现协同育人的深层次融合。
(二)德育内容传统,方法陈旧
中职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多为按照上级教育部门、行政部门的安排或指令展开工作,内容多为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内容、方式方法等都脱离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脱离企业的生产实际。德育内容没有紧扣中职学生的特点,没有根据中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设计职业化人才所必备的道德教育内容。不能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法制教育以及生涯规划发展教育为重点的,有系统、有层次、有特色分层递进的德育内容体系;从德育方法上看,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德育工作的方法及途径亟待创新。大多数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都是以一些常规形式来开展,诸如新生入学教育、在校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顶岗实习安全纪律教育等,基本没有结合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因而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基本得不到解决。
(三)德育建设层面低,缺乏多主体参与
中职学校进行道德教育,其根本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一批人格健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整体上看,中职学校德育合作的层面较低,多远化主体的参与程度不高。中职学校对德育环境的认识局限在校园内,仅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来倡导学生健康成长,没有好好利用企业中大量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要求。具体表现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与顶岗实习、技能训练等结合,且缺乏统筹管理;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的协同育人模式运行不畅;中职学校没有坚持德育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没有将校企合作开展德育作为亮点和特色推广。当前,很多学生对有关道德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依旧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并且不能做到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外化为自身的行为,道德认知与行为处于分离状态。
二、影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归因分析
中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在强化立德育人全过程的同时,也应抓住关键环节,厘清思路,对于目前呈现出的现状问题追根溯源,探寻中职德育工作新思路,形成德育工作科学、规范、精细的新格局。具体来讲,导致以上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政府及学校领导等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政府及学校领导等多方教育主体对德育工作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到位,是德育工作的合作效能未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原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需要政策环境的保障,而在实际中,地方政府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德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不够,也没有出台相应政策法规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德育工作。近几年,中职学校在较快发展的同时往往只重视扩大招生规模、建设新校区、与高职衔接提高就业率等等,却对学生们的道德教育有所忽略。由于德育建设的深层作用短期内很难显现,许多中职学校领导在观念中就缺失了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因而,学校往往只重视培养学生“外在的”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对学生“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要求反而降低。
(二)德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有限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在德育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道德品质、个人修养、人格魅力等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性。然而在现实教育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在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示范性作用。(1)教师德育观念的缺失。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仅注重传授文化知识,或是只关注学生们的考试成绩;(2)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往往只强调道德知识的学习,不去进行实践,忽略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脱离了实际生活,在德育课程中所学习的知识也就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
(三)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薄弱
在对中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是道德知识内化的关键环节。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道德教育主体缺失,自我教育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教师常以某种强制性方法如批评、禁止或是单纯传授道德知识等来矫正学生的道德行为,忽视品德内化规律,使得育人过程仍停留在表层阶段;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课堂中得不到发展,教育过程过分强调一致性;与此同时,在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和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更多的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和考取各种从业资格证来装备自己,却忽视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甚至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感情,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严重不足。
(四)网络虚拟德育途径的拓展有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媒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网络传媒中所渗透的道德知识、道德评价,以其独有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因此,网络传媒必将深刻影响并改变中职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言行方式。由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再加上好奇心强,辨别能力不高等原因,如若大量的不良信息通过网络渠道传播,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但目前网络作为虚拟德育工作的创新载体并未得到德育工作者的重视,没有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因势利导地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领导对校园内部及外部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也并未重视,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也局限在学生日常实习实训中,没有利用网络优势优化信息传递和沟通功能,及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市场人才规格、岗位要求、用工需求、职业发展和企业文化等信息。
三、改进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推进中职教育的德育工作,学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与促进就业为导向;把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有机统筹,强化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功能。
(一)完善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
学校应创新德育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并形成独具特色的立体化德育工作育人体系。
1.创建自上而下的德育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保障德育工作的落实。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总负责,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政教处团委具体操作执行,其它处室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领导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德育工作,定期调度、定期督查,随时调整工作策略。
2.创新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机制。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安全教育周”、“体育文化节”、“艺术文化节”、“法制教育月”、“文明礼貌月”等主题系列活动,组织法制报告会、心理健康报告会和避险逃生演习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就业、创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3.重视业务精湛的工作队伍建设。(1)应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根据德育工作发展的需要,选拔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充实德育工作岗位;(2)将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将班主任班级管理业绩纳入教师评聘职称和评优树先的考核体系中。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积极推广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3)重视德育课教师培训。定期安排德育岗位的教师进修培训,提升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增强德育工作的责任感、执行力,努力培养一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德育工作队伍。
(二)创新德育内容与教学方法
创新活动育人德育载体,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发展为中心,导、学、做统一”的育人新模式,着力塑造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时代中职学生。
1.德育目标具体化、生活化、层次化。学校德育目标应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具体制定,使德育工作更系列化、条理化和科学化。如高一年级学生可以实施行为养成教育、礼貌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成初步德育认知;高二年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等,持续推进德育工作落实;高三年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创业和职业生涯教育等。
2.建设心理健康疏导教育平台。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测试软件建立严密的德育管理软件系统,心理咨询规范化,档案材料数据化,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生心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心灵之声电台,建立心灵港湾栏目及举办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心灵俱乐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导师队伍,班主任实行持证上岗,建立专兼职教师为主,全体教师和家长参与,班级小导师团队协助的立体队伍。
3.创建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开展班级网页建设,并组织优秀班级网页评选和展示活动,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及时把握学生的上网心理,密切关注学生的上网动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指导学生正确辨别和运用社会网络信息资源;学校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的网络交流平台,指导和服务学生就业。
(三)规范校园文化与校风校纪
学校文化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承担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因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创新育人载体的有效途径。建设校园文化,要注重营造浓郁的人文环境,建设环境文化,除此以外还需注意以下三点。
1.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社团文化。(1)结合自身特色、专业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职业性强、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就业实力;(2)加强智能型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报告会、讲座、发明创造展示等活动,使师生了解和掌握相关行业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技术等,提高创新能力;(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校园娱乐活动;(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关注其发展动态,加强引导,推进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之成为活动育人的引导平台。
2.注重引进企业理念,建设管理文化。将行业企业经营理念、企业运营与管理标准等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每学年联合举办一届技能文化节。运用企业管理策略管理实训室和校内车间,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高度融合,创新实践育人的有效新形式。通过文化交融来架通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铺设中职学生长足发展的高速路,开通中职学生技能提升的直通车。
3.严肃校纪平安校园,创建和谐文化。学校应切实把立德树人工作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切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德育制度落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关于加强学生管理的若干规定》等规章制度。每班制定班规、班级誓词,凝炼班风,打造班级精神。建立值班管理体系,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严肃校规校纪、整顿校园秩序、创建和谐校园。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中职学校内涵建设上来,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创新育人模式,为培养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强大技术人才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杨前高倩单位: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上一篇:学生公寓人文教育论文
- 下一篇: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