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论文
时间:2022-09-10 08:50:00
导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进入21世纪,掌握体育教学特性,利用体育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从爱出发,以信取威,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相互信任教育情景,在体育教学中进德、益智、促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国网为您发表职称论文。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并成为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楷模
进入二十一世纪,体育科学将成为一门于社会最有广泛联系深受大家重视的独立科学,对人类社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体育报刊已达五千余种,每年出版有科学价值的体育文献三万余篇,其数量之多、语种繁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才能适应讯速发展的体育教育发展。就体育教师而言,其知识的更替、新科学领域的开拓、新教学方法的观摩较这其它教师更为明显、突出和迫切。就体育而言,人的体力退化要较知识的老化快许多倍,到一定年龄之后体力必然下降,一旦停止锻炼一个时期就会出现动作呆滞,技术生疏,如果课前不进行身体运动备课,教学中就会表现不出应有的示教水平。优秀的体育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娴熟的技艺,健美的体态??等都成为一种无形而深沉的技艺力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发挥巨大作用,这些因素我们力求向优秀的体育教师学习,努力认真钻研业务,积极参加体育学术会议交流,入选体育科学学会成员,执法全国竞赛裁判工作加强提高本身素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我们力求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语言、行为、心灵的美德教育和影响学生。
二、加强规范性教学,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
体育教学场所一般在室外进行,由于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范围也较广,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很难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新生上体育的第一节课就是课堂常规的介绍,从学生着装、集合、队列、借还器材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体质增强,必须承受一定的负荷运动量,我们认真采取不同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次数、组数和时间,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球类教学比赛中,以规程规则作为学生的行为规范,使比赛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多年来我们把握体育规范性强的特性,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在各种运动操练中严格按规范办事,在体育竞赛中严格公正、准确的执行规则,对违反规则的言行批评教育并按规则处罚,对投机取巧、损人利已等错误行为及时严格处理认真教育。在长期参加严格规范的有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师培养指导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把握集体性的特点,融会贯通思想教育
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目前以班为单位,根据内容不同分性别、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长期在班级中学习、练习、比赛,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先决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游戏和竞赛活动频繁,无论哪次活动都面临一个为集体争荣誉的问题,在这些活动中,每个学生只要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为集体荣誉做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他就能充分体验到内心的愉快和喜悦,把所承担的义务和自己内心的需求结合起来。在体育竞赛中有主力队员、替补队员,还有工作人员和呐喊助威的啦啦队员,每个学生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在为集体荣誉这一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组织、热爱集体的情感,并深入到道德、责任感、义务感这样一个高层次上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道德行为的自觉性,也是体育教师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通过班级教学比赛、拔河赛、集体接力赛等项目使学生明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团结合作才能发挥水平赛出好成绩,否则个人主义出风头及关键时刻不出力,互相埋怨,将会影响集体成绩,甚至导致失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中心环节,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充分把握体育教学集体性强的特性,随时随地把集体主义思想教育融会贯通于教学全过程。多年来我们在体育活动中大力提倡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体育使学生认识集体是由每一个人组成的战斗堡垒,必须以实际行动维护它。
四、公平竞争、克服困难,提高思想品德水平
体育比赛规则确定了强弱、快慢、高低、多少、轻重、长短、远近、大小等数量上的等级和差别,运动员在公平合理,双方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进行比赛。由于竞赛,必然存在输与赢、先与后,因此正确对待竞争,力争上游努力拼搏是每个学生应该做到的。体育比赛不同于文艺节目,不是按既定的乐谱、脚本设计来实现,比赛场上千变万化,比赛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实力,可是最终的结局决定于多种因素的较量;有技术、战术、素质、心理、智力的纵横交错;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妙搭配,体育比赛的结果常常失之于一念之差,得之于转瞬之间;“偶然性”“爆冷门”不时发生,戏剧性变化屡见不鲜。普通体育课虽然不像专业比赛那样的层次,但是其中包含的道理是相同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体育运动竞争性强的特性,组织宿舍为单位的篮球、排球比赛,密切联系实际的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启发诱导学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和磨练,在教学比赛中根据项目不同特点,要求学生“重在参与”,用自己的力量克服比赛中碰到的阻碍和困难,发扬勇于拼搏精神,提高思想作风。即有比赛,就有输赢,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胜负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比赛过程中,我经常讲,单纯以一场的胜负论英雄是不全面的,任何一场比赛的胜利者不可能十全十美,而任何失利者也绝非一无是处,通过课后讲评小结,教育学生胜固可喜,败亦掀然,要雍容大度,我们要更高更快更强,我们也要团结友谊和平前进。
五、结合实际教材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区别于其它教学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实践性强。掌握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掌握运动技术要经过泛化、分化和自由化三个阶段。经历动力定型的过程要学生付出很大的体能和体力,在练习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感觉;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例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活动,在此情况下就需用坚强的意志来克服一系列心理情感。掌握运动技术的过程是一个锻炼身体的过程,也是培养共产主义意志作风的过程。跳高是一项以失败结束的田径项目,在学习练习中,正确进行示范,鼓励学生用于挑战自我,征服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项目是女生的一个困难教材,给她们一些特殊关照,运用启发诱导方法,肯定她们动作掌握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与表扬,树立信心,这种多鼓励、多帮助、多启发表明了教师对她们的理解和体谅,使她们感情上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调整,自尊心得到补偿,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从自己实际出发,确立奋斗目标,稳步提高。体育教师这种无形和有形的心理关切,可以达到慰其心、增其志、长其识的教育效果,使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些项目的学习任务,在课后小结中,从跳高和跳箱这些项目取得的点滴进步与成功加以引申:人的一生也正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弱点,不断的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得以进步发展,鼓励学生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要包乐观主义态度,像对待跳高和跳箱一样,勇于克服困难,具有超越自我精神,使期思想境界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体育教学中抓住其实践性强的特性,结合体育教材特点和突发事件反复地、耐心地教育学生,根据运动技能掌握的阶段,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勇敢顽强,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的刻苦练习,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公务员之家
六、体育教学中促进“心育”的方法
1.沟通法。体育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同他们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信任体育教师,愿意跟教师进行沟通,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
2.互助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多让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营造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温暖法。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教师采取尊重、理解、关怀、鼓励和信任的态度,帮助其明辨是非,正确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对曾在体育运动中有过某种挫折的学生,教师需要关心爱护他们。
4.竞赛法。人的挑战性是人产生快乐并坚持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学生其运动能力也往往较差,教学中要注意调整形式,让活动的形式适应不同运动能力学生的心理需要,使有抑郁、焦虑心理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5.激趣法。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对具有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与调节作用。
6.感染法。教师除启发、鼓励学生的信心外,还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带头去做练习,当他们成功完成这一技术练习时,能很快消除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顾虑,增强自信心。
7.诱导法。对于部分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极慢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使之能正确对待自己,放弃自暴自弃的不良思想。
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结合体育特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艰苦的,内容和形式是独特的。在教育的态度上教师要从爱字出发,以信取威,不搞以威取信和以压制服,创造和谐融洽师生相互信任的教育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耐心说服、诲人不倦的精神,不厌其烦的教育学生、磨练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其进步要充满信心,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我们体育教学就以运动和身体联系为基本手段,对学生机体进行理想培育,并在提高人的生物潜能的培育过程中,进德、益智、促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将努力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人才而勤奋工作。中国网为您提供教育论文服务。
参考文献:
[1]葛新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分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58-59.
[2]崔树平,周月红.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验与研究[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3]黄瑶.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08,(7).
[4]管格,邱晋军.高中体育特长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9).
- 上一篇:德育教学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影响论文
- 下一篇:德育教育在农村重点高中的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