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分析论文

时间:2022-03-01 04:41:00

导语:小学德育工作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德育工作分析论文

一、情感沟通,共建和谐的教育氛围沟通从心开始。情感教育是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沟通的桥梁与纽带。研究表明:人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矛盾仅靠分析有时并不能得到解决,而是更多地需要通过交流感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和理解对方,谁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谁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主人。可见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学生的情感是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心去呵护、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树立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达到和谐的教育氛围,才能为德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做到:1、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总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感变化表现出来。教师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做个细致的有心人,及时准确地捕捉、了解学生思想行为的真实动态,把握学生情感。2.尊重学生人格。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尽管这对矛盾的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所不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人格尊严是情感的核心,教师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人”,才能真正地尊重他们的感情;才能意识到他们内心世界的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区分不同性质的情感对教育不同的反作用;才能注意到学生的情感与其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问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到学生学习、品行差异性的根源。3、多肯定孩子们的进步。有位教育家曾说过:鼓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利用各种场合和手段以恰当的方式对他们予以肯定;当然还要注意批评性语言运用的艺术性,委婉的批评效果往往优于直截了当的批评。二、旁敲侧击,点到为止。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变幻莫测的。教师只能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一定程序上了解其中一部分的表现,这不利于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更有教师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教导他们,时间一旦长了,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会感到不耐烦。教师认为这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障碍的学生是不识好歹,不可教也;学生则认为这样的教师烦人。在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我感到有时一言不发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有时简练、精辟,言简意赅的一、两句话却能达到点击要害,点石成金之功能。1、点的时间。要把握恰如其氛,恰到好处的时机。2、点的技巧。充分运用体态的“无声语言”和简练精辟的有声语言相结合,旁敲侧击,点到为止,点中要害,做到“软点"与“硬点”的结合。三、心灵感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悟”就是学生通过对教师所授知识和所提要求的心灵感悟、心领神会,达到自我校正、自觉自省和自我教育。其过程是:在教师教育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领悟、渐悟、顿悟到觉悟,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行为。这要求教师:l、给学生一个“悟”的时空。凡事不能也不必要说的太白,德育工作者对某人某事的心理、想法或行为也不必要让学生摸得一清二楚,让学生对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言行点化,“先做后学,且缓说破。”留给学生一个感悟的时空和余地。否则,“水至清则无鱼。”2、给学生设置“悟"的悬念。四、严而有度、把握好分寸,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侯,坚持适度原则,在德育工作中更是如此。教师作为教育者与学生作为被教育者,两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格之间,只有坚持适度原则,无论是做人的要求、学习的要求、生活的要求都应适度,这样的要求、规则或制度才可能是有效的、可行的。“适度教育”管理水平非一日之功,需要教育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经验,厚积而薄发。“适度教育”给学生一个带有一定约束的自由发展空间,在不越轨、不出格的状态下,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律精神。“情感教育、点化教育、悟性教育、适度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灵活运用的,其中,情感沟通和感悟人生事理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点化教育”和“适度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手段,它们共同贯穿于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总之,其本质是发挥学生心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德育教育手段的创新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