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改革论文

时间:2022-02-08 03:54:00

导语: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改革论文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现状分析

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言,由于其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学校德育工作任务显得特别艰巨而繁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各条战线,甚至面向国际培养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然而学校的德育跟不上形势需要的状况令人担忧。由于近年来普通高校连年扩招,促使普通高中也不断地扩招,而大部分职校每年录取的新生,一般都是各地中考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因此各职校生源的质量逐年降低。新生的文化基础差,必然伴随着生源的思想道德品质差,这些新生入学后常常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表现为心理烦躁、波动、消沉或狂热,这也使他们的弱点暴露无遗,主要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淡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差,正视困难的能力不足,缺少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正义感,辨别是非能力差,经不起来自现代网络和影视等文化传媒中的不良信息以及社会上腐朽没落现象的诱惑等等。学生的这些缺陷已经成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难题。

值得肯定的是,几年来,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配备足够的德育工作队伍,并形成了一定的管理体系,开设了《德育》《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交际礼仪》等与德育关系密切的课程,还开展了德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然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存在着严重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德育目标失衡。学校在制定德育目标时,有伴随着政治风潮变化而变化和脱离学校实际的倾向。有关规章制度没有具体化,可操作性差。德育的阶段性目标跟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思想意识认识水平不适应。如各年级完成哪些道德品质培养任务或应达到什么要求,往往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阶段指标。由于德育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德育工作事倍功半。第二,德育内容不十分明确,相当部分学校没有根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稳定规范的德育内容,只追求德育的近期目标,收不到长久的良好效果。第三,德育过程简单化。德育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它是以一定的内容为依据,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而目前的现状是:(1)以管代导。有人认为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只要学校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再加上奖惩措施和德育的威严就可以使学生服服帖帖。其实,这种高压式的德育,无法真正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操守,反而容易形成双重人格现象,他们在校似是服从一切制度,出了校门便为所欲为。(2)主客体颠倒。德育过程没有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这个主体出发确定方法、手段,而是简单地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进行说教。(3)德育过程形式化明显。德育过程没有形成全方位的、主体式的定格体系,而是单纯强调某一方面或某一针对性教育,德育活动完成后简单评价,至于学生在活动中知、情、意、行各方面是否发生变化无人过问了。(4)德育工作者不适应时代要求。德育工作者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甚至有部分是其他课程教不了的或者是由一些富余的教师来担当,因此.德育工作者整体水平不很高。这些现状警示我们,改革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要充分认识德育功能

德育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德育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时所导致的变化和结果,称为德育功能。德育功能分为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德育系统内部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和方法等诸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称为德育内部功能。德育系统与外部环境,如自然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称为德育外部功能。可见,德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所以把德育功能简单化是方法论上的错误。

(二)要遵循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1)方向性原则。学校德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完全照搬西方的那一套,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只会将我们引入歧途。(2)一贯性原则。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一曝十寒终究不会取得好的绩效。(3)实事求是的原则。学校德育工作,一定要克服形式主义,应结合社会及学生的实际,精选德育题材,研究德育方法,因材施教,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问题。(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一定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认识,磨练意志,坚定信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只搞空洞的说教,不要求学生付诸行动,只会毒害他们的心灵,养成言行不一的恶习。

(三)要有明确的德育工作具体内容

1982年,我国把“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正式写入《宪法》。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再一次强调:“学生的‘五爱’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思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再一次重申,把“五爱”教育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五爱”教育要求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第一,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整个德育系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立志献身祖国。第二,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首先,从爱父母教育出发,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在家能孝敬父母,那么到社会,就会尊敬和关心一切年长的人,在与人相处中,也会讲道德,与人为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漠不关心,就很难指望他到社会能去关心别人,更谈不上爱家乡、爱集体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中华民族忧患意识非常强烈,历史上有无数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他们的忧患意识总是与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正在逐步繁荣富强,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不高,而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要有高素质的国民,就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这就是要求当代学生要有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提高自身素质。再次,要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锻炼。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着“韦编三绝”、“悬梁刺股”、“怀书丽耕”、“凿壁取光”等许许多多刻苦自励、发奋读书的故事,这些都是值得当代学生学习的。最后,要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古人很重视道德修养,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把自我修养作为每天必修课。“君子慎其独也”,则是更高的修养要求。一个人在公众场合,往往较注意自己的道德形象,当一个人独处时,仍要严守高尚的道德标准,这就很不容易了。只有在不断的自省自律的实践中,道德修养方能得以提高。第三,狠抓养成教育。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具体措施就是强化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落实,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把“五自”教育(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教育)和“四自”能力(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培养作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加以探索与实践。第五,坚持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中心,着重解决学生的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和劳动观念等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使学生自觉维护和建设良好的集体风气。第六,抓好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衡量全民素质水准的重要标志。学校抓好社会公德教育,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当前青少年学生道德面貌主流是好的,道德情感是健康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行为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状况。比如,社会“公德心”淡薄。在公共场合下,青少年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损坏公物,上公交车不给老人让座等行为比比皆是。又比如,道德思维存在模糊性和矛盾性。许多学生对一些道德观念、道德概念认知、判断和辨别存在困惑与矛盾,常把大款、大亨、大腕当作崇拜偶像,把金钱、别墅、宠物看成辉煌人生的象征,出现了道德观念取向上的偏差。再比如,不少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自私、懒惰、缺乏社会责任感已成为部分学生的通病。他们崇尚的是以我为中心,在学校不主动参加集体劳动、值周劳动和公益活动。这些不良现象,必须通过长期的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才能得以逐步解决。第七,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当代青少年学生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他们在学习、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进行评估、决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观念,其支配、影响着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方向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方向,那些被肯定的有价值事物,会激起学生的热情,促进其积极创造与获取,从而影响着他们的实践活动的方向。二是动力作用。价值观是构成实践活动自觉性的前提,当价值观初步形成后,学生会按照自己的生活准则坚定不移地去行动,形成一定的思想动力。三是养成作用,价值观对行为的长期支配,会使学生的行为既出于内心又带情绪性,经常重复和强化,最终养成习惯。当代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具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在学生中认可程度较高。但值得警惕的是少数学生价值取向已开始显现出物欲化、功利化倾向,他们倾心于对金钱物质的不适当追求,埋头在过度膨胀的自我设计之中。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四)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和途径进行教育。要更新道德教育观念,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灌输教育是一种封闭的教育,它试图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输作为促进受教育者发展的根本,忽视内因的作用,忽视学生的立体教育,而学生的道德需要来源于学生的道德实践,学生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所以道德教育变“灌输式”为“参与式”,道德实践是关键。而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1)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各学科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寓于整个教学过程。(2)充分发挥图书馆、德育室、党团活动室、校史展览室德育功能。(3)通过办手抄小报和黑板报,创办各种宣传栏,教室内外悬挂名人名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创造一个绿化、美化整洁的校园,使学生在优美的学习环境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4)开展德育的系列活动,把德育内容落实到实处。如坚持升旗制度、军训制度,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文明礼仪活动月、尊师重教活动月等等。要注意德育活动的基本方法:一是在活动前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向,准确把握学生思想上的兴奋点和困惑点,使活动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要使活动既能淡化思想教育痕迹,又能在活动中陶冶情操,要设计出既保证有思想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又具有新颖生动、富有乐趣和感染力的活动方案。三是精心组织和开展活动,时刻把握活动走向,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保证活动按预定方案顺利开展。

(五)要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

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一套管理班子,十条管理主线”的管理体系。“一套管理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管理主线”是:(1)校长一学生科一班主任一学生;(2)校长→学生科→文明值勤岗→学生;(3)校长→学生科→班委会→学生;(4)校长→团委→团支部→学生;(5)校长→教务科→科任教师→学生;(6)校长→住管员→学生;(7)校长→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学生;(8)校长→总务科→后勤人员→学生;(9)校长→家长委员会→学生;(10)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实行这一德育管理体系,将营造出全员齐上阵的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学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培养青少年的灵魂工程,其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任重道远。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工作进一步做好。

[摘要]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在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充分认识德育功能;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明确德育工作具体内容;选择正确的德育方法、策略和途径;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