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课外德育工作浅析论文

时间:2022-09-28 11:37:00

导语:职业学校课外德育工作浅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学校课外德育工作浅析论文

摘要:根据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要求和道德养成过程的序列,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安排和有针对性、不间断、有序地开展德育工作,以求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课外德育;系列化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完成这一任务,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就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在发挥德育课教学这一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做好课外德育工作,从而使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更能“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外的德育工作,各中职学校都在开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使课外德育工作从零打碎敲的无序状态,规范为有序的系列化状态;二是如何使学生的德育要求“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品质。所谓课外德育工作有序系列化,是指根据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要求和道德养成过程的序列,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安排和有针对性、不间断、有序地开展德育工作,以求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道德养成过程的序列与目标

道德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养成过程又有一定的序列,通常有模仿―领悟―参与―判断―选择―自主行为―个性化等七个序列。

模仿是指在缺乏自我意识能力的情况下,对于道德要求的适应状态。例如:对某些道德行为和品质的表现是处于模仿状态,并不是自我意识的确立。

领悟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体验。例如:对某些行为和品质的赞同与反对,能从自身的体验中表现出来。

参与是指根据自己掌握的道德规范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并能在实践中加以维护,试图对他人发生影响。例如:对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和品质,不仅仅是赞同而且能自身参与实践;对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不仅仅是反对而且还要干预。

判断选择是指对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反复的认识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入这两个序列的过程,实际上是自我设计道德准则或规范的过程。这种自我约束力,不仅仅是来自纪律的规范,更主要的是自己的意识和责任。

自主行为是指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来行动。例如:能够以身作则地影响他人,致力于建设周围的道德环境。

个性化是指在道德生活实践中,确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并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道德品质。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从道德养成过程的序列中可以看出,模仿、领悟、参与是遵守道德准则(规范)的养成过程,判断、选择是学会道德评价的养成过程,自主行为、个性化是形成自我教育和道德实践的能力的养成过程。因此,德育工作的目标也是有序的系列,是从遵守准则(规范)的初级阶段走向学会评价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形成能力的高级阶段的基础。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和效果,是形成能力。就是说目标和效果,不仅仅是使学生服从道德要求,遵守道德准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将正确的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形成自我教育和道德实践的能力。

显性和隐性德育的迁移与互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而从德育养成的途径来看,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配合,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互配合。所谓配合,实质上是互为迁移、互为补充。

中职学校德育课是明显地直接地表达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任务,是按大纲和教材中的德育理论要求,重视教育要求的正确性、全面性,强调受教育者要接受教育者的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来发表言论和采取行动。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序的,但基本上是封闭的、灌输的显性型教育。

课外德育工作,是隐蔽地间接地将德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它是根据道德工作的客观要求和道德养成序列来设计、安排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强调受教育者参与道德生活实践,重视在活动的实践中调整、完善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与合作的过程。其内涵应该是有序的,但基本上是开放的、疏导性的隐性型教育。显性型教育和隐性型教育,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育功能,两者所追求的德育目标是一致的,效果也是相辅相成的。因而,两者需要互为迁移、互为补充。德育工作需要通过正面灌输,启发疏导,分析讲授理论、开展实践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多渠道多层次地进行这项工作。

当前在显性型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是,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在对自己做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时,常会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会极大地妨碍他们对真理的接受,妨碍他们的进步。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除了他们自身思想上的片面性等原因外,教育者的空洞“说教”,封建家长式的“教训”,表里不一的“言传身教”,都是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的真正原因。相对地说,在隐性型教育中,由于是寓教于活动之中,活动本身成为“教育者”,直接参与活动的都是受教育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分彼此,也可以说是教育者、活动组织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因而,对隐性型教育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而且隐性型教育留下的影响也较为牢固持久。

编制有中职学校特点的课外德育活动

课外德育工作,是要依靠和通过学校的系列活动作为媒介来实施的。一般来说,学校都会按不同的周期安排一系列的活动。如:按学制的活动系列,有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团代会、学代会、毕业教育和毕业典礼等;按年度的活动系列,有元旦联欢晚会、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墓、“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生日、“八一“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运动会、校庆等;按学期的活动系列,有主题班会、主题演讲会、专题报告会或讲座、单项文体比赛、各类活动的评比和表彰等。这些系列活动,都要根据中职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特点来作出计划和安排。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是:“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目标是面向市场、服务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高中级技术人才。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主体又是客体的学生来说,又有年龄偏小,文化知识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偏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待形成,识别是非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中职学校在编制课外德育活动系列时一要突出法制、纪律教育,如通过法制报告会、典型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校规校纪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二要结合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德育活动,还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的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和校训、校歌及学校发展历史等的激励作用。三要和职业指导相结合,发挥职业指导的育人作用,培养具有岗位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合格人才。学校要加强与劳动部门和行业部门的联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如经常聘请有关领导、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优秀毕业生来学校作报告,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从而坚定自己的成才信心。四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专业思想、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面对挫折的意志品质,如经常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五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启发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感悟人生,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些活动系列在编排时就需要把德育的内容由浅入深地安排进去,把道德养成过程的序列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进去。在系列活动中渗透德育,进行德育训练,激励德育的养成,在系列活动中形成自我教育和道德实践的能力。

在系列活动德育内容的编制中,原则上凡是符合和有利于德育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的内容,都可以是课外德育工作的活动内容。通常可分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遵纪守法、批判错误思想、引导分清是非的内容;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内容;丰富活跃生活的娱乐活动的内容等。系列活动内容的编制方式,也同样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是近代史、地方史、校史、古代科技成就、革命烈士事迹、中国古、近代爱国者的故事等。在具体形式上,也要根据中职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及特点来灵活安排。总之,课外德育工作系列活动的编制,在内容上分布面要广,在方法和形式上要丰富多彩,要顾及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情趣,力求生动活泼,以争取最多人数的积极参与。

在课外德育工作的实施中,校长要对德育工作全面负责,系列活动编制后的实施,校长更是责无旁贷。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党团学生会组织,要经常通过座谈、观察、调查等方式,检查实施情况与效果,并及时将了解到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或意见,反馈到下一个活动序列的德育工作中去,使课外德育工作的活动设计与编制更趋完善。一个活动序列,可能要有多个部门协作实施才能完成,学校的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需要共同做好宣传、发动和协调工作,防止课外德育工作盲目开展和失控,要增强可控性和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