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德育管理有效策略研究
时间:2022-06-10 04:37:38
导语:农村中学德育管理有效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来源复杂,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乡村的纯朴学校变成了城乡结合部学校,超过半数是外来工子弟,他们的父母基本没时间去培养管教自己的小孩,小学阶段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正确的引导,他们各种不良习惯已渐成。当他们踏上初中,会给整个初中三年的年级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先“堵”,虽立下各项规章制度治标不治本,只准能与不能,但对年级管理呈立竿见影的效果。然后以治本为主的“堵”“导”并施的管理方式。最后以“导”为主,正确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1世纪,新科技革命已经把知识经济带入,社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人格、心理等方面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而不断提高。这给新时代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教育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农村初中教育管理工作。“大禹治水”体现这样一个哲理:“堵者,逆客观规律而行必败;导者,顺客观规律而行必胜。”此哲理对整个初中年级的德育管理工作很有启迪。笔者从事年级组长工作多年,认为在进行年级整体管理,应考虑三年的德育整体规划,采用“大禹治水”的办法,“弃堵”“行导”,堵者,就是“只准规规矩矩,不准乱说乱动”。否则,就是训斥、批评、甚至处罚。导者,以思想引导为主,就是“活而不乱,管而不死”,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贴近社会实际问题、学生生活、学生成长需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要,但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先以严“堵”开始,使年级的整体面貌越来越好。
一、以治标为主的“堵”
七年级的学生,作为起始年级的新生,来自属地各所小学,生源复杂,同时把各种原因养成的各种不良习惯全都表现出来,从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心理来说,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但如要继续放任下去,将会给后期管理带来不堪的后果。无规矩,不成方圆。此时结合学生的前期所表现的情况,制定本年级以“堵”为主的制度,从治标开始。(一)规范年级学生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例如,有年级特色的学生管理条例,仪容仪表的规定,七年级学生的红领巾配戴规定,校服穿着规定,把教学区设置成禁食区的规定,手机管理制度,静校制度等各种约束性制度。(二)量化规章制度,定期评比,形成良好风气年级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量化评分标准,通过成立年级学生自治委员会,对每个班进行量化评分,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快速形成良好的班风。(三)制定年级学生个人档案,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个人档案主要记录学生在校的各种行为,包括闪光点和不良行为,作为学生德育评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通过学生个人档案,让学生清晰知道自己整个成长过程,同时更好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迅速把自己小学生的身份向中学生角色转变。
二、治本为主的“堵”“导”并施
八年级的学生,已从新生的角色转变,对学校已熟识,同时结识很多来自不同小学的,不同班、不同年级的同学、朋友,甚至一些外面的社会青年,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很想在同学朋友面前表现自己,这个阶段也是他们最严重的反叛时期。单靠“堵”,在年级整体管理上已力不从心,越靠强硬的制度去管理,越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只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此时打架、手机、谈恋爱、偷东西等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出来。新时代下德育管理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的结合:与心理教育的结合、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与社区教育的结合。(一)与心理教育的结合。著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以往学校进行德育教育,通常以“灌输式”和“说教式”等简单粗暴直接的方式将德育理念强加给学生,泯灭了学生内心世界的主观体验,致使学生知与行的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创设一个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为使更多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提出了“小活动,在德育”的口号,从而通过活动中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成效。这个时候年级除班会课和学生级会主要思想教育阵地外,积极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带给自身的冲击感,进而真正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最终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举办“弟子规年级诵读比赛活动”,“我为什么要读书”年级征文比赛,“学生是否允许带手机入校园”班际辨论比赛,“我的理想”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晰道理,改变自身行为。(二)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都放在家长学校的建设,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一些德育复杂的教育问题通过家长的亲情感召、倾心关爱往往很容易解决,家长的主动参与和出谋划策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难以估量的教育资源。八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出现的说谎,无故旷课,手机问题,网络游戏等各种不良行为,通过落实家访工作,约谈家长回校,了解学生课后的真实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关爱,与家长共同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充分利用好家委会开展好家长学校工作,推广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和成功经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三)与社区教育的结合。200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社区教育有如下定义:“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级部充分借助本地社区的志愿者,定期安排志愿者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填补了学校教育的空白。例如,对于打架和偷窃等严重的行为,让社区民警志愿者向学生普法,讲解青少年犯罪等案例分析,让他们知道因自己犯错而所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对于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拍拖问题,邀请社区家综服务的志愿者组织专门的讲座,让志愿者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谈心,共同探讨在异性交往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教导他们正确的人际交往认识,以及在异性交往中合适的言谈举止,同时讲述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在身心上可能会发生的变化等心理和生理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对异性产生好感与好奇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又要在异性交往过程中杜绝不良的社交现象。
三、以生为本的“导”
心病还需心药医。九年级的“导”,主要的工作是通过各种的手段,把有困惑的学生“导”入正途。根据九年级毕业生的心理适应性、年龄特点,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选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他们,让老师和学生心灵相融,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运用正确的心理学知识去研判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一)充分利用本校的心理室咨询平台。一些学习过分紧张的学生,因成绩大幅波动而受挫折的学生,因单亲家庭原因引起困惑的学生,让学校心理老师积极地介入,正确引导他们主动面对,同时鼓励学生多去心理室主动和老师倾吐心事。(二)借助兄弟学校的力量。一些成绩上不去但品德好的学生,他们担心考不上职中,开始自暴自弃,级部主动邀请职校的专业老师过来给他们开座谈会,给他们提前讲一下中考填报志愿的事项和职校的一些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消除他们心中的困惑。同时借助学校团委与本地高校的合作,开展“导师制”,让大学生与他们建立信任,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青春疑惑。(三)借助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力量。邀请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回来,以过来人的角色,对后进生和优生传授经验和教训,为他们解困,让他们少走弯路,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对待后进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转化工作,寻找他们身上闪光点,创造条件,积极扶植,予以发扬。对待优生,要时刻提醒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要求他们在集体的表扬声中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同时立足自己的优点,对自己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并且在年级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四、结语
经过以上“堵”“导”并施的三步曲,年级的德育工作效果显著,各种不良现象得到根本的抑制,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等得到了健康发展,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有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和思想实际为本,弃“堵”行“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目录(2006年度)[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20.
[2]许学东.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思考[J].学校管理,2011年第2期,39~40.
[3]石福文.浅谈德育工作的“堵”与“导”[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2005年.
作者:黄伟洪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
- 上一篇:大学历史教学德育思想培养分析
- 下一篇: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