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融入德育教学机制创新
时间:2022-12-03 03:23:07
导语:儒家思想融入德育教学机制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当今中国社会,儒家德育思想依然具有相当的高度,例如在我国高校德育教育中它就能够起到相当重要的指引与启发作用,帮助高校德育教育实现自我突破。文章提炼了儒家德育思想中的“人本思想”内涵,希望我国高校德育教育能够领悟人本思想精神与高校德育结合的必然选择属性,深入探究高校德育结合儒家人本德育思想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德育;儒家德育思想;人本教育;必然选择;机制创新途径
在中国儒家政治哲学思想中就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要思想,它就是当前人们所说的“人本思想”的基本雏形。儒家思想就强调“要以人为本位之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注重人性,崇尚理性,坚持仁义良知之说,引天理人性。”儒家这一思想就主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注重人文教化、道德理念的重要思想。而在当今社会,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也追求以人为本,当代教育就正在挖掘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丰富内蕴,希望倡导“以人为本”以服务于当今社会,争取通过先人优秀思想理念培养能够复兴伟大中国梦的自由、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
1儒家德育思想中“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
儒家德育思想传诵千年,其中以“人本思想”颇为著名。人本思想即是对人首要地位与价值的肯定,也是基于哲学理念上的“人”、“神”、“物”相对应思想。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强调人权,反对神权,所以在《论语•雍也》中就有“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它所表达的用意就是应该将人的生命和现实中的人事都置于首位,强调依靠人自身的力量来解决人世间的所有问题,而并非依靠诉诸鬼神等等超自然力量。所以说儒家就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思想,特别强调人高于万物的固有价值。所以总结来讲,人本思想中的本就是指对人生命、情感、本能、意志和人格价值的尊重,将人作为是世界本真与最高的存在,全面肯定人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这种人本思想被上升到人道德主体意识的高度,希望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即“德性基于人性,发乎人之内心”。道德的根源应该在人与生俱来的道德主体精神与力量上,这种道德主体力量倡导人本思想个性的萌发,所以它尊重人的个性,希望在当前的高等德育教育中倡导个性、尊重人性、完善品性、唤起学生作为被教育主体的个人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在人本德育教育中寻找到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之路。
2儒家人本思想与高校德育教育思想的融合
儒家人本思想影响当今教育已经成为常态,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中就希望融入经典的孔子儒家人本思想,这也被认为是当代德育教育背景下的必然选择。2.1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儒家人本德育教育的结合。儒家思想是维系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重要枢纽,而当今我国社会则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端正人们思想行为,二者在思想建构方面有着共同追求,都追求对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人与社会和谐关系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关系的有效构建过程,形成一种良好的基于人的道德氛围。所以说对于高校德育教育而言,社会中所流传的人本思想德语价值就能被借鉴来用,且它所提供的素材足够广泛和多元。高校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住这种历史继承性特征,且融入时代精神建立二者的融合机制,改革德育教育方案体现儒家人本思想极为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实践价值。2.2高校德育教育中人本精神的缺失与人本教育的全新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在德育教育中严重缺乏人本精神,这是因为大量的传统应试教育内容导致高校德育教育中人本精神的缺失,客观讲其已有的德育教育存在片面性与刻板性,未能深入了解大学生需求来思考教育改良。实际上,当今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能够作为高校德育教育指导来引荐儒家人本思想融入的,二者的融合能够打破传统高校德育教育中人本精神的缺失,也能弥补教育者主体地位的严重丧失,平衡受教育者的心理失衡问题,帮助他们找回教育主体意识内涵。因此当前高校德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一条提升他们德育品质功能的路径,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的完整人格[1]。
3高校德育中融入儒家人本德育思想的机制创新途径
高校德育中融入儒家人本德育思想,实现融合机制途径创新势在必行,为此高校必须思考教育机制改革与更新完善,提出以下几点有效途径以实现自我德育教育突破优化。3.1明确人本核心、普及人文关怀德育教育理念。首先高校必须要革新自身的德育教育理念,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与文化性,为此高校需要引入儒家人本德育思想,明确人本核心建立二者教育融入机制,在高校普及儒家孔子的人文关怀德育教育理念。具体来讲,高校就是要将德育与大学生的自由、尊严和人生目标都结合起来,实现教育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并通过它来突出德育中“人本”思想的教育内涵。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首先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人的追求,然后再塑造健全人格,满足人在物质、精神层面的双层次需要,建立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人本德育理念,凸显对人的关怀与爱护。实际上,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心态不够稳定,所以在学习德育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存在思想困惑,为此教师应该围绕他们困惑、关心的问题给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以此来首先构建师生之间彼此和谐交往的有利关系,善于倾听来自学生的反馈,并促成平等交流过程。在如此轻松融洽的教育氛围中,大学生的价值就被凸显,而他们的自信心与人格也会被逐渐完善,人文关怀德育教育内容也得以普及[2]。3.2学会“待人”、“爱人”和“为人”。在儒家德育思想中,“待人”、“爱人”和“为人”是人本教育思想的三大关键。首先是“待人”,大学生已经成人,具有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教师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待人接物”,这也是中国德育教育中的基础,即对传统礼仪的学习,是每一名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乃至日后的社会生活中都必须要遵守的。其次是“爱人”,这是儒家德育人本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儒家中将“仁”作为是“爱人”的核心伦理思想,“爱人”要做到“仁”,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形成爱,这也是“爱人”的最高原则。高校教育中应该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之方”传授给学生,并教会他们“忠怒之道”与“克己复礼”,将这些儒家人本思想融入于高校德育教育机制中,就能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包容精神,保证他们在学会自我尊重的基础上也实现对他人的关爱,最终结合整体培养大学生集体本位的观念,彰显“爱人”之于人本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最后就是“为人”,“为人”是君子之道,也是儒家思想中的重点。高校需要结合儒家德育人本思想塑造大学生作为君子的人格,因此需要在人格塑造中做到教育有针对性,结合现实机制展开教学过程,例如开展德育教育辩论会、演讲比赛等等来塑造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可以将他们拉入到社会社区中,通过各种社会教育活动浸染他们的人性,完善他们的自我人格,形成大学生“高风峻节”的人格品质与“出淤泥而不染”的伦理自觉。当然,高校也需要发掘、培养道德典范标兵,利用他们的感召、带动作用促进人本德育教育目标的形成[3]。
4小结
儒家人本思想这一经典的德育思想需要结合历史文化沉淀与当代社会思想融合建立教育机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德育思想二者的唯物辩证特性,实现高校德育教育优化。
参考文献
[1]刘旭方,史玉娜.儒家德育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西部皮革,2017(8):196-197.
[2]曹红红.儒家文化视角下的现代大学德育策略建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11):86-88.
[3]常晖芳.孔子人本德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德育改革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0.
作者:马娇 单位:衡水学院
- 上一篇:初中英语德育教育论文
- 下一篇:改革开放40年来德育课程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