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德育教育研究
时间:2022-04-13 08:39:37
导语:运动员德育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法律、道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在体育院校,加强对优秀运动员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运动员德育教育体系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德育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体系
德育的内涵包括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意志和性格,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法律、道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在体育院校,加强对优秀运动员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从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原因等几个方面分析,阐释对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高校德育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需要。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承担着为省、为国争光的光荣使命,他们不仅应具备过硬的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有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意志,还要有顽强拼搏的作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此才能创造优异的体育成绩,在竞技体育赛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竞技体育人才培育的体育院校,应着眼于优秀运动员的德育教育,促使其长远发展。2)优秀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决定。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相对于普通大学生有其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心理上,虽然优秀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培养了很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但是他们对情绪和情感控制能力不强,有时在训练和比赛中会因为一时的输赢而患得患失。优秀运动员大多是青少年,正处于教育关键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生理上,优秀运动员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系统有时会受到训练、比赛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伤病情况的困扰,导致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不足[1]。因此,做好德育教育可以缓解他们的生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其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平时的训练和日常竞技赛事中。
2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能够推动更多新型体育后备人才的涌现。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人才栋梁,他们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我国体育发展的未来。通过德育教育,可以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得到加强,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提高新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输送优秀苗子。2)能够端正优秀运动员思想,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德育教育可以端正其思想,包括对运动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意志和性格的教育,激发他们训练和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诚信道德教育,可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荣誉感,端正训练态度,明确训练目标,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他们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时刻牢记为祖国和集体荣誉而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奥林匹克理想的伟大目标[2]。3)能够教育运动员远离兴奋剂。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禁用药物,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欺骗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体育职业道德,同时也极大伤害自身身体健康。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使用兴奋剂带来的危害,提高他们自觉抵制兴奋剂的能力,增强他们必须远离兴奋剂这一高压警戒线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必须平时刻苦训练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运动员思想德育教育现状。①运动员重视竞技成绩而忽视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运动员竞技水平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观情绪、临场心理素质占据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竞技能力、比赛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了竞技成绩。但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运动员往往注重体育项目技能的反复练习,而忽视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主观情绪的控制。②学校和教练员对运动员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体育院校更注重优秀运动员竞技体育技能的培养,而对于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德育教育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抓得不够。为了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使运动员最大限度地掌握体育项目动作技能和方法,教练员往往是授课时间多而和运动员思想交流少,因此导致运动员有时出现思想波动而无法及时得到疏导,思想容易走向极端,产生了个人主义倾向,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减弱,不利于队伍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③家庭和社会对运动员德育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家庭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社会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往往只关注运动员竞技比赛取得胜利时的荣耀和光环,不会注意到他们在成绩背后付出的不懈努力和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2)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教练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在运动队中,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朝夕相处,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我国,大多数教练员队伍是由专业退役运动员组成的,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作为运动员的表率,教练员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思想道德工作方式,避免以命令和惩罚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应使用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取得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②德育教育模式单一。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日常训练,只有少部分时间用于学习文化课,这形成了运动员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和思想道德素质不佳的现状。有的学校在德育教育方式上以批评教育为主,没有专门的、科学的德育专家和教师引导教学,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提升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
4构建行之有效的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体系
1)丰富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①思想政治教育。在优秀运动员体育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体育理论的学习、身体素质的锻炼和体育技能的练习,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具体表现为运动员受到新时期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成绩与金钱、恋爱与事业时不能正确处理其中的关系,导致训练和学习效果下降。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教育运动员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树立为我国体育事业增光添彩的坚定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3]。②中华体育精神教育。“中华体育精神”由祖国至上、敬业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等内容组成,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晶,是引进、消化、吸收西方文明之后的创新型优秀文化。它位于中国体育文化的核心层,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因此,作为中国优秀运动员,接受中华体育精神教育是必不可少的。③奥林匹克理想信念教育。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的精神发展,以此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当今,体育运动旨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竞技体育运动也不例外。作为优秀运动员,应认真学习领会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在训练和比赛中遵守纪律规则,积极树立公平、公正、友谊和奋斗的观念,愉快训练,赛出风格,赛出水平。2)拓宽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方法。①完善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运动员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建立相关完善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领导的分工职责,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相关党政领导还应深入到运动员学习、训练一线,积极走访,了解当下运动员的思想动态,除了通过谈话、讲座、会议和文件等传统形式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搭建完善的“互联网+德育”平台,从而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帮助解决运动员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真正体现德育教育工作的意义[4]。②运用多样化手段创新德育教育形式。一是课堂、训练间歇教育。在教学课堂、训练间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运用具体的动作、实例分析得失。参加公益劳动、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军训等实践活动,在具体经验中感性地认识德育教育的内涵,领会德育教育的本质。二是运动队文化教育。通过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等网络载体,抓好运动员基础教育,开展演讲、辩论、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开展融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德育教育。三是榜样示范教育。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运动员模仿性强,道德榜样往往能够打动他们的内心,榜样相对于理论知识灌输更有力量。因此,领队和教练员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并注意挖掘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运动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3)建立高素质的德育专职教师教练员队伍。在实施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建设一支领队、教练员、政工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相结合的体育德育教师队伍。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要成为教师教练员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在与优秀运动员日常教学和训练过程的近距离接触中,领队和教练员必须自觉参与运动员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把它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工干部和思想政治教师要经常深入优秀运动员队伍,密切观察运动员思想状况动态,对不良苗头及时发现、沟通、纠正,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5结束语
由此可见,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正视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的现状,认真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丰富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方法,以期构建和创新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德育教育体系,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燕,陈瑛.合肥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2(6):89-92.
[2]郭凤丽,王知绽.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J].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36+238.
[3]华检.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思想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4(18):122-123.
[4]沙金,高鹏.论全面发展视域中的体育与学校体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2):107-111.
作者:吴文婷 单位:南京体育学院党办校办
- 上一篇:中职幼师生德育工作研究
- 下一篇:小学语文德育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