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中学业导师制的运用
时间:2022-02-07 04:46:40
导语:高校教育管理中学业导师制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学业导师制的应用价值
(一)可改善冷漠的师生关系我国高校教育存在师生比例过大、师资力量紧张的现象。这一现象决定了老师每日都在忙着上课,课上完了,这一天的工作也就结束,学生很少能在课外看到老师的身影,师生之间几乎是“形同陌路”,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非常少,关系因此非常淡漠。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学业导师制不仅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和学术探讨,而且,每一位学生都会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全方位的指导。师生关系由冷冰冰的“你教我学”变成了平等、融洽的“朋友”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
(二)可满足高校素质教育的需求目前高校仍是应试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单一,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实践能力不强、创新能力缺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而学业导师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对学生进行的是个性化和多样化教育,鼓励学生在努力学习之余,培养多方面的应用技能,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学业导师制的应用实践
自学业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实行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初步摸索出一套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总结出了一系列教学经验。
(一)明确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学业导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帮助他们了解专业发展态势,培养其专业信心及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科研创新、实践应用和职场竞争能力;三是向学生介绍人才市场的需求方向,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有考研、自主创业、进修双学位等计划的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导师遴选和师生互选导师遴选是实施学业导师制的开始,也是决定学业导师制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遴选环节,常采用教师自荐、学校制定、专家推荐、学生选择等方式。在导师选择上,多采用“双向选择”,即师生互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根据个人专业方向、研究课题来选择到心中理想的导师后,就会积极配合导师的工作,因此学校要尊重学生,合理协调和分配导师,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对于没有选到理想导师的学生,校方要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导师选择的问题。但是,对于初入校门的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对学校以及导师情况都不甚了解,对专业知识又知之甚少,还不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导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采取指定导师的方式,为低年级学生安排导师。
(三)规范管理和科学评价在学业导师制实施之初,由于缺少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导师指导工作呈现出流于形式的趋势,部分导师们认为工作做好做坏没什么差别,所以很少和学生见面,甚至出现只在学期初、学期末和学生见面的现象,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就会严重打击师生的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制定学业导师实施细则,规范导师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对导师的相关工作做出明确、合理规定,使导师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另外,设置了学业导师准入制度,建立合理的导师选聘和考核体系,对导师进行定期考评。向学生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对导师工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过这些工作,使导师更加明确自身职责,并根据实施细则认真展开工作。通过来自学生的调查问卷,导师能够发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规范管理和科学评价,促使学业导师制向既定的方向发展,并实现其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
(四)集中指导为主,分散指导为辅由于受到高考扩招、高校教育大众化的影响,截至2012年底,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2536.6万人。如此多的学生数量,实现导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指导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学业导师制的实践中,大多数学校都选择了“集中指导为主,分散指导为辅”的模式。同一学业导师班级的学生大多来自同一专业、同一班级,且学习经历、生活经历、专业方向等彼此接近。同一导师班级的学生们之间共性较多,导师就可以对他们集中辅导,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个性化的问题,要求学生尽量在集体授课的过程中提出来,教师在个别解答的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拓展知识面、拓宽视野。但对于就业去向、等级考试、专业技能、考研方向等个人就业或深造规划方面的内容,则要求学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分散辅导。
(五)利用现代化沟通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当代大学生大多思想比较前卫、个性比较强,喜欢并且熟悉各种现代化的沟通手段。作为学业导师如果会应用现代化的沟通方式,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短信、MSN、QQ、E-mail、微信,甚至阿里旺旺都是可以成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便捷交流工具。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能提高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效率。在我国,学业导师制的应用不过十余年,发展还不是很成熟,目前还存在着导师资源匮乏、学生积极性不高、制度运行成本高、流程管理不规范、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摸索和改进。
三、结语
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学业导师制度对于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们应充分认识此制度在当前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价值,树立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改进不足,使学业导师制尽可能为高校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服务。
作者:仇伟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系
- 上一篇: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
- 下一篇: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论述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