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人才建构德育管理机制
时间:2022-08-13 08:19:17
导语:培养创新人才建构德育管理机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不断凸显,人类已进入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时代。各国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聚焦到了人才素质,尤其是人才创新素质的竞争上来。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异质性创新知识的拥有者,包括知识创新人才、技术与产品创新人才、管理创新人才和制度创新人才等。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坚实的创新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创新能力等基本素质。高等学校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源,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它不仅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且也是科技人才集散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创新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确立人生追求的关键阶段,高校德育管理自然就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谓高校德育管理体系,它是一种以人为核心,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为规范教育管理、学籍管理、社团组织管理、生活管理、宿舍管理、学生活动管理等,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环节庞大且层次复杂。它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宽容合作的团队精神、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创新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具有独特的功能。尤其是针对高校这一特殊组织中的特殊人群,德育管理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对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我们追求的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德育管理体系,首先,它应该能够激活大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其次,它应该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激情。第三,它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品质。最后,它还必须要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紧迫性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它是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子系统,是使受教育者知、情、意、信、行不断发展的完整过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理应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德育管理体系自身的局限导致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出现了不适应性,以致人们在德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偏见和认识误区,认为德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不大。就高校而言,德育管理体制不顺、规划不实、落实不力、运行不畅、机制不活等问题还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革命给高校德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正在成为大学生接触世界、把握人生的主渠道,给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为高校德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德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西方敌对势力借机利用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我国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企图通过“不战而胜”的思想战略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由此带来了人们思想上的种种波动,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也日益趋向多元化。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对我国高校德育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改革开放给高校德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高校德育管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市场经济的求利、竞争、自主等特性在大学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打上烙印,使其在思想意识、学习态度和日常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长期积压的问题不断凸现出来,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心理调适能力及行为控制能力、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与智力水平也出现了明显的反差。这些变化都给高校的德育管理观念及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然而,许多高校仍然沿袭或固守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封闭的德育管理模式,管理效益低下,直接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进程和质量。
3、高校自身的问题也给德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教育对象构成的日益多元化,其思想、观念、行为等方面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现在的大学生一方面有着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独立意识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等优点,另一方面又存在辨别能力低、自控能力差等方面的不足。传统的高校德育曾经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对象的变化,高校德育管理无论是在认识上、机制上,还是在方式方法上都存在一些陈旧过时的东西,造成了“强调教育,弱化管理”的现象。虽然一些高校纷纷推出配套管理举措,但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应高校自身特点的德育管理体系,以教育代替管理的现象仍十分突出,致使德育管理处于相对滞后的被动局面,游离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如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给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三、加快构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的步伐
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整个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识。面对新的希望、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的高校德育管理,如何适应并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构建和完善德育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德育管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决策、指挥、协调和控制功能,努力开创德育管理新局面,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建立动态开放的德育管理系统。德育管理是为德育的育人功能服务的,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创新人才的培养必然对德育管理提出改革的要求。高校必须尽快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主动的、开放的、注重实践的德育管理系统,以达到整合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实效的目的。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合理规划德育发展目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管理体制。要打破“围墙”,开门办学,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高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员关注的德育管理机制,实行全员参与,强化有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学生管理职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互联互动的动态开放的德育管理系统。把立足点放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中心上来,主动发挥基层组织的德育管理功能。
2、建立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系统。加大科学管理力度,促进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化手段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管理的时效和水平,是推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德育管理放在一个大系统、大背景、大环境中研究,纳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探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德育管理方法,实现高校德育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要加大投入,加快现代化步伐,在学生管理部门办公室配置计算机、建立互联网等现代管理设施,主动促进学校与经济社会、与世界各高校及相关行业接轨,促进学校内部综合信息传递与交流,以便随时调控各个层面和层次的德育管理工作,实现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3、建立素质优良的德育管理队伍。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素质优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校德育管理队伍,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要把德育管理队伍建设问题与当前高校的机构改革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对德育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的再设计。通过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制度规范,加强队伍建设和投入,促进德育管理队伍的合理流动。要有计划地抓好对德育管理队伍的培养提高工作,引导和帮助他们把德育作为一门科学去钻研、去开拓。尤其要加强专职德育管理队伍和工作人员中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改善队伍知识结构,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德育管理队伍的骨干和主导作用。
4、建立资源优化的德育运行机制。完善德育管理运行机制,整合教育主体、客体和环境育人的力量,是适应并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进一步优化高校德育资源配置,形成以教育为先导、以服务为基础、以管理为依托的宏观德育格局。要着眼德育管理运行机制的转换,健全体制改革的配套管理。结合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着力研究和探索学分制与自主学习并轨条件下的学生管理机制转换,把握管理的重要环节和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德育管理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以宿舍为基础群体单位和管理基本环节的管理机制,改善学生宿舍的软硬环境,树立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政治方向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激活主体的深层次需求,形成丰富的、进步的、稳定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创新人格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5、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机制。强化目标意识,量化管理指标,建立适应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德育管理评价机制,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转变的重点。德、智、体等综合测评是对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力求运用科学手段对人才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进行反馈督导,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德育功能由虚变实。要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状况,建立和完善校、职能部门和院系班三级评价机制,加强德育管理评价的督导性,实行多层级评估。要建立激励创新的德育管理评价机制,激活大学生督导创新意识,设立德育创新奖,通过评比先进,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潜能,在学生中培养积极上进、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鼓励高素质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加强适应新时期德育管理研究,建立科学的德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学生成长全过程管理重要保障,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德育管理
- 下一篇:创建职教德育管理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