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德育管理

时间:2022-08-13 08:18:42

导语:新课改下的德育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课改下的德育管理

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德育创造了新的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教育的可操作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的情况下,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必须先面对智育和德育孰轻孰重的选择。就学校实践而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为办学宗旨,不仅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会深得家长的拥护,使自身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从社会意义上讲,道德教育能培养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公民,不管这个公民是学者还是商人。而智力教育却只能培养专业人才,这种专业人才一旦道德缺失,将会危及社会,其破坏力不可估量。因而,学校管理要坚持优先发展德育的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大德育思想,切实把德育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切不可空喊口号。

二、建立健全学校管理机制和德育工作体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按照总体目标和学生的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要把党团组织和学校日常的政治思想工作、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等全部纳入德育体系之中,统一领导,统一安排,分工合作,建立统一的德育领导小组,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充分发挥“五支队伍”的作用

1.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学校领导、中层干部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教育,定期召开学校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制定学校德育目标和措施寻找依据,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既肩负着“设计师”的使命,又肩负着“施工员”的重任;既是校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助手,又是学生成长的保护者和引路人。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五个深入”“、五个心中有数”。“五个深入”,即深入课堂,深入教室,深入操场,深入宿舍,深入学生家庭。“五个心中有数”,即学生简历心中有数,学生家庭情况心中有数,学生特长爱好心中有数,学生德育教育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状况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把学校德育工作做得扎实细致。

3.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特别是政治教师的作用。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课堂阵地,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寓德育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加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引导教师注重课外教育,做到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课余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把学生当作志同道合的挚友,与他们打成一片,促膝谈心。重视第二课堂教育,组织各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要把身教与言教结合在一起,以德教人,以身示范。

4.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是学生的骨干,也是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的纽带和桥梁。他们生活在学生中间,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准确反映学生心声。他们参与学生的学习、考勤、纪律、卫生等管理活动,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对班干部的管理和教育应做到: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培养,时刻注意班干部的表率作用,使之在政治上堪称楷模,在学习上身为表率,在工作上身先士卒,在生活上宽以待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给他们一定的权力,放手让他们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踏实勤奋,兢兢业业,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我,使他们从内心感到,把班级工作搞好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班主任要认真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以更多的关心和体贴支持他们的工作。

5.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德育教育中最有生机的力量,要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要做到: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不断地学习、净化自己的灵魂,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开设“建议箱”,让学生直接与学校领导联系,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给学生自我教育提供用武之地,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充分施展才华而健康成长。如成立“校园之声”广播站,举办各种文学小报、黑板报、宣传栏,使学生在活动中处处受到熏陶和启迪,使德育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主流文化教育

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情趣,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价值观上的升华。在开展校园活动时,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氛围。

五、注重加强学校、家庭之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是爱的教育,需要倾心、倾力,但学校的爱的教育与家庭的爱的教育不在一个层次上,家长需要和教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有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大有希望,这样,家长就会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相反如果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已经毫无希望,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及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就会丧失,这样的学生很可能放任自流,无形中加大了教育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