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院德育管理的实施
时间:2022-08-13 10:40:21
导语:高师学院德育管理的实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德育是学校教育阶段推行的道德教育活动。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心理需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9年召开的全球性的教育会议,研究面向21世纪的教育,就提出了“学会关心”这一令世人瞩目的课题,把德育提高到迎接21世纪挑战的教育对策的首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教育尤其是德育,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目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德育管理也面临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德育管理不仅是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行的,对高校,尤其是作为培养特殊人才———人民教师的高师院校来说,尤为重要。
1德育管理的基本内涵
高师院校德育管理是教育者通过教学管理、校园活动等一些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对学生施加综合影响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历程中,德与智的教育应该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其中德育应“渗透于诸育之中,贯穿于诸育始终”。[2]作为培养未来的人民教师的高师院校来说,更应该时刻注重学生的德育管理。高师院校的德育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来实现,通过计划组织、调节控制、监督检查等诸多手段,把德育从时间、方法、内容上等与学生的其他方面活动统一协调起来。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都能受到德育的影响和熏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以肩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
2高师院校实施德育管理的原则
我国一向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及德育管理,多次通知及文件提倡加强学校德育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各项活动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但是根据高校以及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高师院校实施德育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多层次管理原则落实德育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队伍。学校德育管理队伍是由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影响,并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职责的所有人员组成。由于高校德育对象的多层次,高校德育教育管理也应该遵循多层次管理的原则,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小组等多个层次与学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学科教师、生活教师等多个层次管理相结合。同时,应通过组织理论学习、讨论交流、培训进修、工作实践等途径加强德育管理队伍自身的队伍建设。
2•2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原则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越来越意识到学校、社会、家庭在德育管理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不断协调的关系。学校可以根据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计划的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如参观、考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更好地联系实际。因此,可以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专项负责此项推广与实践。当然,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中,学校是德育管理的专门机构,学校应主动承担起德育管理的任务,遵循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有效地发挥德育管理的能动性。
2•3自我教育原则马克思主义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自我教育是“协调整体素质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决定性力量,是增强整体素质功能,推动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强大动力。”[3]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善于区别真伪,善恶和美丑,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要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自我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与教师无关的,事实上它是需要教师能够通过鼓励、激励等途径,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让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使自我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3目前高校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德育管理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高校德育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3•1没有完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校仅仅利用行政手段,把学校的意志强加于学生,使学生以绝对服从为前提,这种强制性的德育教育,是以外部压力的形式发生作用,学生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这种教育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短暂的。要想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仅靠外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有赖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激励学生努力去自我实现。”[4]不管外部条件多么重要,只有在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时,方可见效。因此,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说教的单一的教育形式;必须重视体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3•2没能正确摆正教师的权威位置学生面前,教师是绝对的权威,知识比学生深厚,阅历比学生丰富,既是社会价值体系的代表者,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生要发展,要成才,社会价值观念和人类文明成果都是他们所必需的。在高校的课堂管理中,很多教师往往不能正确摆正教师的权威位置。有的教师一天到晚板着脸孔,学生稍有不对,便加训斥;有的教师不分方式的惩罚学生。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3•3没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大部分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意识,课堂活动几乎是满堂灌,教师更多地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而忽视了自己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只管讲好课就行了,至于重视情感那是一件画蛇添足的事情。这显然影响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师往往只围着讲台转而不下讲台,对违反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不能及时给予巧妙、合理的管理,学生已习惯于对教师的提问保持沉默、不敢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课堂教学行为极易产生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影响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达成。
4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本科生德育管理的有效方法
4•1与教学管理相结合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因此,德育管理应与教学管理紧密结合,根据德育目标和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管理和服务等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道德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渗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在进入课堂之前,精心准备,思考安排怎样的流程,提出怎样的问题,进行怎样的引导,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捕获学生的心灵。科学合理的引入德育教育,对学生加以启发、引导,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4•2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学校要根据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范围,精心设计各项活动,将道德管理与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活动等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德育管理者做好各项活动的规划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同时对各项活动应给予指导,合理的启发、引导学生。
4•3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虽然学校教育在三者中起着主导作用,但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德育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以提高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5结语
德育管理是高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管理者的高校行政人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都必须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摸索,探求最适合的德育管理,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 上一篇:市长在建筑管理推进会讲话
- 下一篇:德育管理中家校联系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