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模式
时间:2022-03-07 04:29:00
导语:德育管理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未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大发展中职德育工作一直采用班主任工作模式,该模式是德育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德育效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对象的变化和社会对各类国民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级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班主任工作模式已不能很好地完成德育任务。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张的同时,引进社会力量修建的学生公寓拔地而起,许多中职学校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统一入住学生公寓,集中度高,区域性强,学生生活区和教师的生活区分离,形成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学生的第二课堂的德育工作已不可忽视。可是在这个区域内的德育工作,却是旧有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没有涉及的一大空白点。其原因主要有:(1)时间的局限性。长期以来,班主任工作大多是在学生正常上课期间开展,班主任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生活引导力度明显不足。(2)区域的局限性。班主任工作几乎都是在教学区进行,对学生的生活区、住宿区很少涉及。(3)工作内容的局限性。许多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对全班学生学习进行宏观管理,对学生个体教育有所不足。
经验的束缚中职德育团队的工作常被经验左右,团队中的部分成员不思进取,自己面对的对象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去研究、探索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德育团队仍按照普通教育的模式来解决眼前的问题。长此下去,中职德育管理模式很难得到发展。
德育管理忽视了整体性提出“全员德育”的口号十分具有先进性,是基于生命的系统完整性角度总结出来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大打折扣。在德育团队管理中有党、政、工、团等部门,其实到实施着力点上时,却谁也用不上力,徒有虚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能解决好其中各种因素的互动关系,只是等到结果不符合目标时,再去寻找管理模式的症结,没有整体推进的概念。
改进中职德育管理模式的措施
有学校提出构建就业导向的德育管理体系,是德育管理发展的必然,也是适应外在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浙江省奉化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就树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并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追求教育改革的最新创意,探索适应职校特点的德育管理体系。
很多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对德育管理模式的不足,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团体学习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发展“共同愿景”这一项的修炼上,它也建立在“自我超越”的思想上,因为有才能的团体是由有才能的个人组成的。但是只有共同愿景与才能还不够,世界上不乏有才能之士组成的团体,其成员虽然暂时共有一个愿景,却无法共同学习。因此建立好优质的管理模式并付诸实施,必须使管理的团队共同学习,建立共同的愿景。物理学家鲍姆说团体学习要做到三点,即一是要学会深度会谈,二是具有创新而又协调一致的行动,三是学习成员的角色和演练。中职德育管理的团队要进行上述三个阶段的学习和练习,才能使管理模式运行自如,达到预期的效果。
墙外的启示古时候有一个服装设计师,埋头在自家的院子里摆弄来摆弄去,采用不同的面料和布料为自己设计了许多自认为极富有品味的服装,殊不知,有一天当地的服饰促销就在他的墙外举行,人群拥挤得把他院子的墙挤倒了,他才豁然发现墙外的世界那么精彩。传统的德育模式总是习惯于立足本地区、本民族和本国来考虑应该传授哪些道德观念和形成哪些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随着当代科技进步,现代通讯技术和交通设施的发展,地域的限制已逐渐消失,整个地球正日益成为一个村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普遍,许多德育内容如诚实、正直、勤劳、守信等,都具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道德价值范围的通约性,对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道德进步都有一定的启迪和推动作用。当代德育模式正是适应这种趋势,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能适应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情况,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正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德育模式,以适应当代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的趋势。中职德育更是如此,因主体的差异性、复杂性等因素变化,尤其需要中职德育走出去,与社区教育紧密融合,关着门搞德育管理不行,封闭式地实施中职层面的德育管理模式更是万万不行。
谋求点、线、面的结合中职德育管理模式最要讲究的是个性化教育模式的建立,因材施教是教学上特别推崇的方法,在德育管理模式中也是如此。寻找到合适的教育点之后,根据其需求(社会、个人)形成一条循序渐进的教育链,可为学生发展奠定好基础。最高的境界是建立一个稳定的德育管理体系。如某校建立了以全员、全程、全面育人为主要特征的大德育工作体系,包括学校、班级、个人、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网络体系;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规范体系;以政治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疏导、心理上开导、就业上指导为主要方式的行为服务体系;创建了知识传授型、情感默化型、服务解困型、自我塑造型等德育工作新模式,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了心灵的净化。
践行维度的有效评估任何工作模式若是不能付诸于行动,都是无效的,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其德育功能才会充分发挥出来。德育的践行要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实践为主。引进有效评估的目的是让第三方能有个正确的认识,体现德育践行评估的客观性。自律承诺会有意外的收获,它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放在家庭、学校、班级及同学的监督和自我的约束之下,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在个人思考和听取家长看法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标准,确定承诺内容。班委会在班主任指导下对全班学生提出的评价标准进行整合,制定班级《文明公约》。承诺结果由家长、教师和学生自己定期评价验收。这些做法对学生在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建立健康正确的自我形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以上一些对策有助于建立有效的中职德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刘根华(1970—),男,浙江金华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师,华东师范大学2007级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职、高职德育管理,烹饪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