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5 10:33:13
导语: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经济结构重新组合、云计算、大数据盛行的新时代,这样的时展背景对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德育工作效力欠佳并面临着诸多发展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进行高校德育的重大现实意义、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创新性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源源不断地输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校德育;传统文化;德育氛围;大数据;高素质人才
高校教育包括高校学生美育、德育、音育、体育发展等的方方面面,尽管如此,长期以来高校德育一直被摆在高校教育的优先战略地位,众所周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只有抓好高校的德育工作,才能推动高校其他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高校学生无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占据多高的政治地位、手握多大的权力都需要先学会做人,做人是不仅一门修养更是一门学问,判断一个人是否会做人的标准根据其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来衡量,助推未来社会发展建设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有高尚的品德情操、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高超的为民服务的理念,倘若一个学生的文化成绩再高、学习能力再强,但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优良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成为祖国发展需要的人才,比如云南的马加爵案、复旦大学的林森浩投毒案、完美学霸吴谢宇弑母案,这些都给世人敲响警钟,让逐步走向犯罪深渊的人迷途知返。可见,人的品德不是天生具备的,需要后天不断加强教育才能实现。
一、高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高校加强德育工作有利于在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提供一把保护伞。在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的复杂社会形态下,高校德育应放在所有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当前的国际形势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各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容易使人们的思想会受到世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稳定的价值取向,通过德育工作可以让学生在复杂的国际变化形式面前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自觉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指导自身的实际行动,真正贯彻德育工作的方针。第二,高校德育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学校一直都是传播继承传承发扬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接受主体,在高校浓郁的教学氛围中自觉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侵染,让学生明显地感觉到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目标要求,对自身言行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良好的德育环境能够使学生感受浓郁的文化氛围、指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熏陶、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加强高校德育时效性面临的挑战
第一,学生自身没有树立正确的三观。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思想解放、物欲横流、追求个性的新时代,大学生或多或少受到时展的影响,传统观念在她们身上日益消弭,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特立独行的新理念、新思潮。首先,这些大学生将自己置身于世界的中心,认为自己拥有改变世界、改变一切的能力。用无谓的生活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按照自己的判断标准选择和评判一切,并跟自己的喜好意愿行事。其次,有些大学生保持孤僻的心态拒绝周遭的一切,不与周围的人和事产生联系,既不主动奉献自身精神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也不合理利用社会公益力量实现自身发展。这种冷漠的处世态度与错误的价值观有很深层的关系。再次,有些大学生只关注自身利益发展,而忽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需求,并不隐瞒赤裸裸的利己主义,为了获得自身最大利益、获取功名利禄。他们面向个人而非社会,个人需要疏离甚至相互冲突的状态,包括社会需求、功利主义和道德以及人类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第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产生影响。信息的来源渠道广泛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开放无限制的信息传播平台。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层出不穷,在海量信息的包围冲击之下,青少年正处于道德意识、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辨别是非能力和正误判断能力较弱,青少年找不到前进的正确方向,这时互联网容易成为大学生滋生道德失范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不少大学生会出现认知偏差,多元价值观和纷繁复杂信息的侵染逐渐削弱社会的主流思想,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更有甚者,大学生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自律意识下降、自控水平降低,缺乏网络时展下应有的担当感、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大学生可能成为传播错误价值观、反动言论的助推器。另外,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过度依赖不利于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际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逐渐弱化与周围人的情感关系,使得人际关系被淡化甚至消弭。大学生开始排斥周围的人和事,形成扭曲的人际交往价值观,失去正常的社会交往模式,心理不健康程度日益严重。总之,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正在冲击着社会主流意识的引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巨大挑战。
三、加强高校德育的创新发展策略
第一,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督管理力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对社会发展有利的积极因素,又有对社会不力的消极因素。作为新兴起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物,互联网技术必然是一把双刃剑,在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重大发展优势的同时,也使德育发展面临巨大的风险,所以,要顺势而为积极抓住互联网为德育工作带来的有利条件的有利因素,使互联网助推教育升华从而使德育迈入新的台阶。高校管理层要主动承担起把控互联网的责任,培育担当感和使命感以及责任感。合理、安全、有效地实现互联网在德育方面的有效融合。另外,高校要不遗余力强化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督管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干净的德育网络环境,高校要及时清除对学生身体心灵产生危害、动摇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违法政治言论的错误的思想理念,积极弘扬传播充满正能量的人物事迹事例,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观点,自觉抵制多元价值观的侵蚀。第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这是提高大学德育实效不可或缺的前提。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离不开校园环境的熏陶侵染,环境影响人的行为能,表达和思维构建,一个人在应该形成良好品德的时期却反其道而行,一方面与他的先天遗传有关系,另一方面离不开后天的教育。一是要重视高校的道德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高校育人自然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优美、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开展。扩大德育建设的宣传力度,挖掘校园的文化资源,比如校园广播、校园官方网站、报亭、横幅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使大学生在文化校园氛围的渲染中自觉建立起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大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的影响和多元思潮的侵蚀。使大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固有的道德原则,过滤消极的道德观念,促进自我的全面提升,让大学生明白社会是一个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个人都与周围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依存的。这种相互依赖使人们相互要求或认识到某种社会规范体系。这项要求或规范是个人的生活生存发展在社会中的道德。
四、结语
发挥高校德育研究的实效性始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和终极任务,在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应该与社会文明的高度充分融合,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深厚的爱国情感、遵守国家法律和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树立大局意识和国家长远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方的利益关系,做出正确的利益取舍,加强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但目前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仍然与高校教育目标存在较大偏差,用孤僻冷漠的眼光看待世界、赤裸裸的功利主义、严重的叛逆心理和道德失范现象在高校学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元信息对高校学生的包围侵染,不加过滤和筛选的海量信息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造成迷惑和干扰。这需要从制约高校德育时效性的两方面制约性因素入手,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平台的监督管理,利用好互联网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利因素,及时筛选去除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不良导向信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德育环境,同时加强高校德育自然环境的建设,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阵地,宣传主流价值观和先进典型的人物事迹,使学生不知不觉接受校园环境的熏陶和侵染,提升对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
参考文献:
[1]邹太龙,易连云.大数据时代境遇中的高校德育发展[J].江苏高教,2018(4):63-67.
[2]王俊杰.高校德育现状与创新发展思考[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58-61.
[3]孙晓峰.高校德育管理机制构建及运行中的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1.
[4]秦秀清.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作者:李朝军 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学结合探析
-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