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德育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08 06:34:00

导语:中外大学德育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外大学德育分析论文

一、德育目标

一般来说,在一个国家中,学校的德育目标最能反映这个国家教育的阶级性和国家的意志性,也就是说,能反映这个国家学校德育的政治倾向性。因为不论什么性质的国家,通过学校德育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这一点是共同的,中国和美国也不例外。

由于文化传统和国家政体的不同,中美两国学校德育目标存在明显的差异。

我国的德育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把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强调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的统一性、一致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美国的德育目标比较开放,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至今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大学德育目标。我们只能将其基本内涵概括地表述为:力图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国精神、守法精神,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用的、让人满意的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成为积极进取的美国公民。

由此可见,美国的德育目标中似乎很少有政治性的成分。其原因主要是:它没有长期受文化侵略和经济压迫的历史;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悠久;民众民主思想基础较深厚。在政治方方面,对内。阶级统治地位处于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对外有输出和扩张的条件和优势。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可以培养“不问政治”的合格公民,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它的德育目标并不是真的没有政治性要求,而只是将其以隐蔽的形式富于其中了。例如,政治性要求表现在爱国精神和守法精神之中,这两种精神被看成是社会政治制度在高等教育中的表现。

我国有受侵略、被占领的历史。有与殖民主义长期斗争所需要突出的民族性的传统。在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威胁下,我们常常把民族性作为抵御发达国家的文化同化、争取民族生存的武器,因此,特别注重国家安全,政治稳定。我国的民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法制还不健全,在社会生活中还保存着较强的封建色彩,强化政治、稳定政治常常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国的德育目标政治化倾向比较明显。

另外,还有值得一提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较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高等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培养一般劳动者,似乎没有必要通过德育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中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一部分人,而是强调高校德育目标与公民教育目标的等同性。而我国由于经济落后,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低,接受高等教育者还只能是公民中的少数人,所以,高等教育就不只是培养一般的劳动者,还要为各行各业培养领导者和接班人。因此,我国的高校德育目标一般比较高,尤其是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要求。

二、德育内容

(一)我国高校的德育内容

(1)政治思想教育

这种教育是我国高校德育的特色之一,它要求学生有稳定、健康的政治思想;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能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具有政治敏感性、洞察力、鉴别力,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政治取向务实积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能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与主观世界,能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明辨是非。

(2)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

这项内容虽然与美国相似,但其真正的内涵却大不相同。我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有社会主义的公德和道德品质;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s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将个人的利益与祖国的利益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和修养水平,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

(二)美国高校的德育内容:

(1)公民教育

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做一个忠诚服务于国家的、适合本国文化的“合格公民”。从公民教育的目的性中可以看出,它既包括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又包括了法制教育。在美国社会,人们一般认为合格的美国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我是美国公民,我热爱这个国家”的思想意识。教育则力图使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年学生具有优越感和自豪感,从而为这个国家奋斗。这种优越感和自豪感的激发主要是通过美国的成就教育和西方文明史教育实现的,实际上,主要表现为历史教育。法制教育是美国高校德育中最直接的政治性教育。美国高校中的法律教育是建立在合理、科学的法制教育体系基础上的。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都规定了具体的教育内容,并且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中小学主要讲法律的具体内容和条文、大学则侧重讲法律的形成、演变,即从社会背景中去分析美国的法律和制度,把法制教育同介绍美国社会特点,分析美国社会制度,介绍议会、内阁、法院的构成结合起来。法制教育的归宿点就是要说明美国法律的合理性、权威性、神圣不可侵犯性。

(2)道德观、价值观教育

重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导向一直是美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特色之一。美国高校的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尽管受到高度重视,但目前却没有统一规范内容和管理措施,主要靠各州制定大纲和措施。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就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维护私有制,所以,美国高校的德育浸透着个人主义的东西。尽管他们解释个人主义不是自私自利,不是贬义词,但他们承认个人主义就是个人的前途、命运要由个人创造、个人奋斗、个人争取,其实质是把个人的前途、命运放在首位。私有制决定了在这个国家里个人主义必定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学校德育的灵魂。所以,他们强调的是个性自由、个性发展、自我完善。

(3)健康的人格教育

人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及个性特征。

美国德育专家指出:人的思想乃至行为所出现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心理出现了障碍,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甚至发生疾病的表现。他们认为:学生一些心理深处的问题不可能通过课堂教育,搞各种活动得到解决。有些学生将其埋在心底,精神孤独、抑郁;有些学生则将其烦恼以不正常的行为表现或发泄出来。因此,加强健康人格的教育和指导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国,个人的独立、平等、自由意识、乐观进取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品质被认为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现。

三、德育的途径

(一)我国的德育途径:

(1)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加以研究

各高校设有独立的思想政治教研室和“两课”基地,专门开设德育课程。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思想品德课、形势政策课、法律基础课等,这些课程作为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培养、确立社会主义的理想、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高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变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它能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所以,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决定其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我国从1986年首次提出校园文化这个格念起,校园文化建设热潮就随之兴起。校园文化作为大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可以使有形教育向无形教育转化,有意识教育向无意识教育转化,外在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化。这种校园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了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还包括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它涉及到学风、校风、社团活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观念形态和优美、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各高校主要是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专业技术咨询、社会扶贫帮困等。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社会灌输、事实疏导、自我教育、自觉服务等德育功能:这种活动被一致认为是不可替代的教育形式,是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业务素质的课堂。

(4)重视专门的大学德育队伍建设

各高校都有一支专门从事党务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他们同其他专业人员一样,都属于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二)美国的德育途径:

(1)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

美国高校虽然很少有专设的道德教育课程,但普遍开设历史、公民学类课程及有关专题。例如《公民》、《美国宪法》、《西方文明史》、《现代社会》、《民主问题》等,同时还开设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社会制度等有关专题讲座。另外,还通过开设语言和人、艺术与社会、宗教、伦理等有关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某种道德熏陶,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选择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美国高校不仅重视在文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同时,他们也注意在理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培养结合起来。他们要求对每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2)通过心理咨询培养健全的人格

心理咨询作为指导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排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减少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的事业,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里。现在,心理咨询在大学教育中已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进行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其中心理辅导(又称心理咨询)的道德教育功能较为显著。因此,如果说美国大学中有一个专门机构与德育有关的话,那就是心理咨询类机构。这类机构有固定的编制、行政拨款的经费和正规的工作制度和规划。这里集中了一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专家,全面为学生提供发展咨询、适应咨询和障碍咨询。

(3)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服务,增强德育意识

美国的大学课外活动渗透了德育意识,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一是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各类学术活动;二是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的校园文艺与体育活动;三是校庆、国庆、入学及毕业仪式等全校性的活动。社会服务是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多种形式的义务服务,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如募集资金、竞选宣传、环境治理、慈善工作、为老人和残疾人服务等。

四、启示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尽管中美两目的高校德育有些地方有相似之处,但很多地方却有不同,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我们应该在坚持自己的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美国高校德育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1)我们应该重视心理各询指导,发挥兵指导性德育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要加强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工作,把心理咨询与我们做个别的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模式,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服务。

(2)要重视发挥教学主渠道的渗造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纯而又纯的德育工作时间会越来越少,靠增加时间来加强德育已不可能。惟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提倡教书育人,减少德育中学生的“防备意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和美国大学教育中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的异同,从而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美国;大学;德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