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发展论文

时间:2022-02-08 03:02:00

导语:高校德育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德育发展论文

一、促进贫困大学生和谐发展的价值

近年来,高校贫困学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在老师的教育下,他们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理想崇高,健康成长。但是,在少数贫困学生中也表现出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和谐发展。一是心理上的自卑与焦虑。他们常常愁眉不展,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不苟言笑,遇事退缩,给学习生活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二是人与人关系上的冷漠孤僻与自负。一些贫困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为了不在众人面前暴露弱点,不愿坦诚地与人交往,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还有一些贫困生,表现为一种过分的自负。三是人生价值取向上的利己与排他性。由于贫困学生大都来自于偏远农村、破产企业或特殊境遇的家庭,生存的窘迫和人生的艰辛与失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一些贫困学生过分强调自我利益的满足,对集体的事业漠不关心,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家庭的面貌”,甚至还有些贫困学生置社会道德而不顾,急于发展,于是“傍大款”、“陪游”等现象也应运而生。

因此,正确把握贫困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努力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对于实现大学生的个人成才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高校德育的价值目标。《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里提出的“合格”与“可靠”主要是从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来说的,也就是从“人的社会关系层面”来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发展的主人,人是主体,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都是能动自觉的。因此,人类发展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教育是发展人的事业。人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目标,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全体大学生的发展。贫困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使他们自身发展受到诸多影响。因此,在高校德育中,如何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合理可信的德育活动,使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关系等,是德育的价值目标所在。

2、促进贫困大学生和谐发展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又是的理想追求。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视野内的第一个层次要求就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而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又是建立在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贫困学生由于承受的压力不同,他们身心素质是否和谐,他们的情感与品德是否和谐,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关注贫困学生的和谐发展,就是促进贫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没有和谐发展就谈不上全面发展。

二、贫困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人的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包括个人和人类的和谐发展、个人和集体的和谐发展、个人和他人的和谐发展、个人自身内部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指高校贫困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自身的自觉组织下,其内在规定和外在关系上的自由而协调发展。内在结构的和谐主要指内在各要素如心理、意识等的丰富、平衡、有序,以达到孕育最佳功能的发展。也就是指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交往、学习、创造等能力都可以得到和谐发展。从外在关系上,指贫困学生不断适应教育环境,并充分利用环境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天关系。

其具体要求是:在心理维度上,具有和谐的心境。即具有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状态,并能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现实感知的充分性,能客观、正确地估价自己的能力,并依其能力现状承担相应的任务;较好的心理适应性,对大学的学习、生活能积极应对,无过度焦虑感,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困境并能主动应对等。在人与人的关系维度上,具有和谐的交往。能乐于并积极与人交往,能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感情,也善于与人沟通,寻求理解与支持,并能建立起诚信负责、与人为善、互利合作、公平正直、亲亲善善、人际和谐的关系。在人与社会的维度,具有和谐的道德行为。能形成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能按照《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努力培育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能正确选择人生价值,具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理想崇高、敢于创造的品质。在人与自然的维度,具有和谐的共处意识。能树立较好的环境意识、生态道德,自觉爱护和积极适应环境,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善待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的一部分,不以自我为中心,爱护其他生物,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努力学习,提高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