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多元化手段开展初中德育活动
时间:2022-02-10 08:48:56
导语:如何用多元化手段开展初中德育活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初中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作为青少年的他们,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和无限潜能不可忽视。如何针对初中生的成长特点构建行之有效的德育策略,就成了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初中德育的要求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借助多元化手段开展初中德育活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初中德育;策略
班主任被称为“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在引导初中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在文化上教育学生,更要在道德上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实现德育的内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力度低、对德育工作缺乏重视等问题依旧存在,在部分班主任的眼中,德育甚至成了一个“可以舍弃”的内容。如何让德育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围绕初中生落实多元化的德育,这是摆在初中班主任面前的新问题。
一、实践活动,生活中落实德育
在针对初中生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教师必须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成长特点形成一个清楚的认识。作为具有独立思想的青年,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利用个人的经验来总结德育理论的基本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其所经历的社交活动、社会现实、日常交流都能够成为推动德育的动力。当班主任尝试利用多元化手段落实德育工作时,要对学生的实践经历予以足够重视:在实践中落实德育,借助实践活动提升德育的内在价值。教师可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关于德育的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接受德育、乐于接受德育的良好意识。以实践活动“水滴石穿”的教学为例,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活动计划,建立完善的活动体系。教师为学生准备纸板、塑料板、石板等材料,在教室内组建观察角,利用矿泉水瓶制作简易的“滴水喷泉”,要求水流以极缓慢的速度流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结合实践活动整理客观现象,对“水滴石穿”中的德育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微小的水滴击穿石板的现象中,学生看见的是持之以恒,进而形成了“做任何事都要不断坚持”的意识。一些学生则从相反的角度进行考虑:坚硬的石板尚且能够被微小的水流击穿,我们的意志不如石板一样坚强,如何经得起“小毛病”的腐蚀?要时刻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环节的德育工作借助学生的实践而开展,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从而得出新的观点。借助实践活动,德育理论与德育知识从真实的环境中表现出来,在后续的教学中,德育的价值将被进一步升华。
二、游戏互动,游戏中落实德育
初中生虽然正在向着成熟化、现实化的方向成长,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在心理活动上依旧偏于“未成年”的层次,在围绕初中生落实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抓住初中生的天性开展德育:利用游戏激发初中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学生喜欢的、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德育。教师可与学生开展互动游戏,在互动的过程中设计多个角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促使学生接受德育。以经典的“老人摔倒无人扶”的社会话题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两组,要求学生分别扮演老人、路人两个角色,向学生展出如下情境:你走在街上,看见一个老人摔倒了,你会怎么做?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自由发挥:学生可以扮演一个“坏老人”,污蔑学生,讹诈学生,不断尝试伤害学生的正义之心。也可以扮演一个“好老人”,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肯定。而扮演路人的角色,也要针对情境作出不同的选择:面对摔倒的老人“见死不救”,承受道德与良心上的谴责;对老人伸出援手,得到老人的感激,或者被老人讹诈。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现实生活中的事重新展示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掌握新的德育知识。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开展游戏互动,在游戏的过程中落实德育。对于学生的“害怕承担责任”“害怕被人污蔑”等问题,班主任要积极引导:无论在何时,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远都是伟大的。借助游戏互动,让学生感受“德”的真正价值,不断升华德育效果。用游戏来吸引学生,往往能够让德育发挥出新的育人作用。
三、线上交流,网络中落实德育
与现实环境中的德育活动相比,线上的资源、活动更为丰富,在落实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有关教学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德育知识,激发学生的道德观念。作为学生的灯塔,班主任要尝试将德育的阵地转移到线上环境中,在利用线上资源、平台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依靠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分享德育知识,积极进行互动,从而提升德育的育人价值。教师可利用线上技术开展交流互动,在线上的交流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德育理论,围绕固定的话题搜集资源,寻找灵感,在新的平台中规划德育计划。以爱国教育活动为例,如果仅依靠语言开展教学,不断向学生强调“祖国的成立多么艰难”“民族的发展多么艰苦”,则整体的教学活动很难发挥出预期效果。在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可选择经典的影视作品、历史故事在线上平台中进行分享,在光阴、文字的变化中感受祖国的动荡与抗争。对于初中生来说,德育不仅要满足教育的需求,更要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这一环节中,可选择《南京,南京》《建党大业》《十月围城》等作品与学生进行互动,感受历史人物与事迹,使学生尽早接受德育。在完成育人任务之后,可要求学生独立搜集并分享资源,将爱国故事、抗战故事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出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借助教学软件、社交平台组建线上讨论小组,将学生的观点、感悟记录下来,与资源共同保存。这样的教学,能够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育人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接受德育的机会。在未来,有关德育素材、德育理论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新的条件。
四、文化传承,文化中落实德育
随着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初中生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积累多元文化知识,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思想、观点与学生的思维意识相互碰撞,进而形成独属于学生的道德观念。在初中德育活动中,班主任可尝试借助文化的传承、发展来落实德育工作,在文化中引入德育元素,在文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依靠文化来支撑教学,让后续的教学工作体现出新的价值。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选择特定的主题来开展德育活动,借助文化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古典文学作品中对于“忠诚”的描绘为例,一方面,古人推崇“士为知己者死”的绝对忠诚,另一方面,又强调“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的睿智思想。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使得学生产生疑惑:对于古人的“士为知己者死”来说,是否要始终忠诚才算得上道德高尚?如果真的如此,为何又要提出“贤臣择主而事”的观念?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基于文化素材所提出的问题要由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可对德育的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引导学生对文化素材的“真正含义”进行思考。“贤臣择主而事”,“事”的是忠君明主,是能够得民心、平天下的领袖。而“士为知己者死”,强调的是个体的忠诚、感恩——领袖对个体给予了厚望与支持,人们才无以为报,只能舍命报恩。这一故事强调的是个人道德意识的表达。二者之间并不冲突。在文化中落实德育,能够让德育活动体现出新的价值:一方面,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帮助初中生形成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在有关角色、故事中接受德育,形成高尚的品格与伟大的人格。班主任可扮演一个“导入资源”的角色,鼓励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自由发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总之,针对初中生开展德育活动,可选择的教育方法极为丰富。在引导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抓住德育的有关要求、初中生的成长特点落实教学,在德育中,将文化、情感、历史等元素引入教学活动当中,借助多元化素材进行德育。活动更丰富,情感更真诚,德育才能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少美《运用多元化手段开展初中德育活动的思考[》,《学周刊》2021年第18期。
[2]孙鹏《浅谈在初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第9期。
[3]姜娇《让德育之花绽放课堂——初中班主任教育策略探究》,《祖国》2018年第11期。
作者:杨顶刚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中学
-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 下一篇: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及母语负迁移现象
精品范文
10如何传承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