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教育研究

时间:2022-06-18 03:42:18

导语: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教育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接触的社会生活较少,学习资料严重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中学课程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发课程德育及法治教育的途径。本文对如何在农村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进行了探究。

一、农村初中道德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重知识传授,轻道德体验。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明确规定师生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参与者和引导者。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教师讲的累,学生也听得晕晕乎乎,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无法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无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及道德素养,也不能提升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造成学生听其课,不信其言的状况,缺乏道德体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二)重考试成绩,轻道德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育课程中属于副课,不属于重要课程,常常被学校和学生忽视。学校领导与教师认为,初中学生应以考试成绩分数为主。法律知识、法治意识等可以在高一级的学校学习。他们长期形成的这些观念思想,阻碍了提高学生的德育与法治素质,部分学生形成了高分,低人格的现状。从而使部分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三)重理论传授,轻生活实践。传统的德育教育始终停留在口头形式上,没有对学生思维及社会行为产生实际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就不能完全靠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而应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生活,用多样化、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目前,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有关概念及法律条文,无法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失去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真正内涵。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重视德育教育,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传达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学校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信号,已开始在全国各级政府及学校中,形成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的共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始逐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凸显学生教学主体的教育理念成为新课改的重点。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开展日常教学,通过与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必须强化用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展示案例,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等过程,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独立思考、主动分析,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情感、素质,使学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不断强化道德体验。(二)紧贴学生的生活,开展德育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对道德与法治进行了改革,不只是对人教版原教材的修改完善,而是在框架、结构、编排、立意上全部重新设计,使该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更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真正走进社会、接触社会、认知社会、从中感受道德与法律规定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友谊的天空”一课时,为了让初中生学会珍惜友谊、正确认识友谊,学会和多数人和睦相处。针对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有限的实际,授课教师应该适当选取生活中及同学之间的案例,结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正确认识“哥们义气”,男女生之间的友谊,网络交友及交友的智慧等内容。教师要以学生身边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初中生内心对友谊的向往。学生通过讨论身边案例的方式,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认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由于初中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以初中生在生活中的真实困惑为突破口,把“讲授道理”转变为“事例反思”,通过身边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三)理论联系实际,渗透情感思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形势下,中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能有效防止中小学生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为实现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初中学生的身心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应该联系学生生活中接触的事物,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平等的身份,融洽的关系,活跃的氛围,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以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正确分析、认识社会生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德的目的。(四)教师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人的教育中,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重身教。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做到以身作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成为“反光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学生。新时代的教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道德与法制课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产生尊敬的心理,做到听其言,信其道。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立德树人。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结合学科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紧贴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作者:陕彪 单位:临夏市枹罕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