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班主任德育
时间:2022-07-03 05:02:28
导语:浅谈职校班主任德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更应该肩负起育人的重担,为祖国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余,更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养成。作为一名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更应该把德育工作看成重中之重。“育人”工作是一件极具艺术性的工作。在中职学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带着张扬的个性,有着不同的想法,甚至有些桀骜不驯,特别在这个个性发展的社会,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难点。要管理好每位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必须做个有“心”之人,对学生有爱心,对教育有耐心,用爱心传递爱,以德育促进德。
一.欣赏鼓励、传递温暖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进入中职院校,对很多家长和学生来说都是“无奈”之举。有的是中考失利,有的是成绩太差,有的是家庭性格的原因……总之,初来到学校,学生都是迷茫而灰心的,所以入班我就制定了第一个德育目标———鼓励。“来到这里,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只要肯努力,我们就能学到比别人更多的技能”诸如此类的鼓励,我在开学班会上,平时的早读中,时常给她们讲起,撒播爱心,传递温暖,让孩子们不再感觉孤独和迷茫,低人一等,反而是渐渐有了信心,有了学习生活的激情,更有了回报父母的感恩之心。
二.细心呵护、润物无声
教师,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爱。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从接班那一刻,双手捧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更要捧着一颗爱心。面对一群性格迥异的学生,即使爱如潮水,也不能一涌而出,不同的幼苗,不同的浇灌方式,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化作细雨,润物无声。初入班级,总有一些让老师特别“留意”的学生,有一些同学在初中表现很优异,因为中考失利来到这里,总是埋怨命运,我会举一些例子来鞭策她们,让她们重拾学习拼搏的乐趣。对于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也从来没有放弃他们,任其破罐子破摔,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利用很多课余生活时间细心观察,发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有的人承担班干部的工作,发挥她们的特长,充分地扮演主人公的角色。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班也逐渐成为一个融洽的、温暖的、团结的集体。在课下,我和学生们以姐妹朋友相称,与她们共站在同一条线上,携手并进,共同渡过难关,享受荣誉。还记得去年我生日那一天,推开门听到学生高喊“老师您辛苦了!”继而响起了全班为我唱的生日歌,我激动得眼泪当场落下,和她们像一家人一样轻松愉快的相处,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回报。
三.尊重人格、发展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尊,同时也需要别人的尊重,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是如此。教育家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来考虑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人格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德育工作才能长效展开。班里大多数学生都很爱面子,自尊心很强。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我会特别留意她们身上的潜能。有的同学文化课不好,但对专业课感兴趣,有的同学善于做手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出人才。因此,我们应善待每一位学生,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为目的,承认学生的千差万别,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其整体素质。
四.感恩行孝、以身作则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世界上的情感很多,但是只有一种爱的付出是本能的、不讲回报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最执着,最真诚,最持久。因而作为子女应时刻把感恩记在心中,化成行动。“感恩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晨诵《弟子规》、“感恩之星评选”、公益社会服务活动等,把感恩教育与学生真实生活融合起来,弘扬传统美德。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生活中我会从小事做起,为父母为身边人做好事,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我们班的感恩之星评选在周日班会上展开,一个月四周,分别是四个主题:“感恩亲情”、“感恩友情”、“感恩老师”、“感恩身边人”,每次我都会第一个站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感恩事迹,引起学生共鸣,这样抛砖引玉的方式,带动了班级感恩活动的热情;早晨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感恩,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让感恩行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不是每位学生天生就是一棵参天大树,通向学生心灵之路的也并不都是肥沃的田野。在这片土地上要获得丰收,需要辛勤耕耘,加强田间管理,更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只有教师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我们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动,还要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育中去,用教师特有的语言和行动去唤起学生的热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热情!
作者:薛冰 单位:平顶山外国语学校
- 上一篇:微信德育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 下一篇:中学德育平台拓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