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时间:2022-08-21 11:27:48

导语: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中职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入学平均年龄16岁左右,正处于青春转型期,对人生的认识处在一知半解阶段,是心理发展最富特色的时期。客观地说,在他们当中,有积极向上的学生,有努力学习的学生,有遵纪守法的学生,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存在不足的学生。这一小部分学生,就像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作为班主任,我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在不断推进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后进生更多、更全面、更丰富的关心。

一、呵护心灵,从精神上关怀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曾说过,“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精神关怀”更深刻、更准确地反映了班主任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表达了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首先,班主任要仔细观察,真正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家访和平时对他们言谈举止的观察,找准“病根”,摸清“病情”,来“对症下药”。其次,班主任要学会在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关心学生,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并相信他们都有积极进取的愿望。最后,精神关怀还要求班主任具有爱心,特别是后进生自卑感很重,只有注入了爱心才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创造一个民主和爱的教育氛围,慢慢地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我们以爱心培育爱心,让师生互爱,相互砥砺,品德共进。

二、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教育合力,共同

促进后进生的成长有人认为,学校教育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五天的学校学习,取得了一定积极效果,但双休日的社会影响,就抵消了一切教育成果,真所谓“5+2=0”。因此,单纯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应当担当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教育合力的桥梁和纽带。

(一)学校的正面教育

后进生既有较强的消极心理,又有一定积极的心理因素。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就是要逐步促进他们思想上、学习上的消极因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在学校的正面教育中,除了用严肃的纪律去约束他们,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营造热烈的环境氛围、培养健康的班级舆论,带给他们正能量。比如,班级可以开设主题班会,肯定先进学生的好人好事,同时批评少数同学的不良行为,在班级中形成一股正义的力量。特别是对后进生,需要在某些最佳时机———选择那些最能显现他们特长和优点的时机,如运动会、文艺演出、某次考试进步等,或委以重任,或肯定表扬,定能够让他们重新找回自我,拥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未来的种种困难和磨炼。

(二)与学生家庭的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后进生出现的问题往往与父母的言行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因此与家长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每一个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同,为了使沟通更加顺利,班主任还应该注意沟通中要尊重家长、平等交流,肯定孩子、轻松交流,先疏后导、达成共识。在沟通方式上,班主任除了可以通过最常见的开家长会或家访的方式来实现家校的通力合作,还应该发挥学校已成立的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如举办家庭教育实践经验交流活动,总结教育子女的经验,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作用;评选优秀家长,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总之,家校的有效沟通,才能保证双方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的统一。

(三)与社会力量的协作

中职生不仅是学校的人,更是社会的人,学生无法脱离社会的影响。社区、娱乐场所、广告宣传、网络等,这些都会对后进生的价值观、道德品质、知识积累等造成正面或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合理利用可控制的社会资源,防止和克服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比如,班主任可以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义务家教等,能引导学生践行学校所学的社会公德,帮助学生品德的成长,并内化为个体的品德。只有拥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有足够的正能量抑制外来的诱惑。班主任只要善于做“有心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教育价值,就能够很好地整合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

三、指导后进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人生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职后进生往往在职业方向、目标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缺失了人生目标,没有了今后的奋斗方向,他们容易迷失自己,更无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因此,后进生更需要班主任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辅导。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对“自我”进行分析———能力、性格特征、盲点等方面,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正确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并在目标指引下,去计划自己的人生,逐步向理想靠拢。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转化过程中也许会遇到故态复萌,反反复复的状况发生,转化工作或有困难,或有阻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因此,需要班主任有坚定的意志、满腔的热情和循循善诱的耐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以德育促进后进生的成长,鼓舞他们不断进行自我挑战,引领他们前进的方向。

作者:卢灵灵 单位:德化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2]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