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创新策略论文

时间:2022-09-14 03:12:00

导语: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创新策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创新策略论文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应有的内涵。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无论人们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其实质在于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实现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展。作为班主任,开展创新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自身情况,探讨了班主任创新教育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班主任、创新教育

新课程改革目标还特别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此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时刻坚持创新教育,为祖国培养创新人才。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有一个创新型的学校环境,这是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条件和土壤。创新型的学校环境包括对个体创新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学校因素,包括校长、学校管理、校园环境、文化景观、教学评估及班级气氛等。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还必须要具有创新型的教师。一方面,学生的创新素质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以促进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能力结构和个性特征对这种转化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的大量研究发现,教师具有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低密切相关。例如,托兰斯的研究发现,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具有高创造成果的学生对不寻常的和以独创性为前提的教师和教学方法深感兴趣。这里重点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在于,只有教师具备了教学上的创新,才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创新。教师在一种支持性的环境下,运用创新思维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创新教育已经是每个教体局、教委、学校教研组研究的课题,创新教育是社会开发和利用的无穷无尽的资源之一,因此,实行创新教育是无可厚非的!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确为我们打开了创新教育的思路。它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班主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及对探究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认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未来的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置。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并在教育活动中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创新教育的成果。班主任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他们在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指导下,积极贯彻学校提出的教育要求,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形成风格鲜明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观念与工作方法又必然对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另一面,创新教育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因此需要每个教师不断接受再教育,以提高自己的创新智慧和培养他人创新智慧的能力。

二、支持并保护创新精神

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在传统观念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有着无上的权威,老师指东,学生不敢往西,尤其是班主任。虽然,现在教师已不像原来那样“居高临下”了,但在很多教师心中还有着非常严重的“师道尊严”的陈旧思想,经常在班级管理中要求学生“不能这样”、“不要那样”,固然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养成了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没有主见、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不良习性。这与现代教育观念的要求同样是不相吻合的,学生的创造力就这样被扼杀了。《鲁豫有约》曾经有一期是对童话大王郑渊洁进行的专访,郑渊洁是我国著名的童话大王,他创办和主编的《童话大王》曾陪伴了几代人度过了童年时代,现在他又和儿子一起创办了《皮皮鲁画册》。在那期访谈中,他讲述的一段关于孩子教育的事情令笔者当时为之震撼。事情是这样的:他的孩子在幼儿园读书时,有一次高高兴兴地回来告诉他:“爸爸,今天老师表扬我了。”“为什么表扬你啊?”“老师表扬我很听话!’’郑渊洁的反映却是:“老师这是表扬人吗?“听话”意味着什么?如果老师对我们的孩子要求是“听话”,那等他们长大成人,成为掌管国家命运的人时,那我们中华民族不就成为了一个“听话”的民族了吗?那将意味着什么呢?当时笔者陷入了沉思和反省当中,是啊!中华民族将成为一个“听话”的民族那将意味着什么呢?可见,创新不单纯只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了,它将决定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还有“方苹果的故事”,同是教师,美国的那位老师面对学生画的一只方苹果时,不但没有生气,也没有做出简单的评价,而是仔细聆听了学生的理由,并且还将当天的优胜标志奖给了这位学生,对学生的创意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让这一创新的火花得以燃烧,激发这位学生的创造欲望。我相信,这一堂课不仅使这位学生初步地得到了创新的体验以及创新情感上的满足,而且也一定在心底里留下了一个方苹果的梦。一旦条件具备,或在未来的某一时期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位学生就完全可能“梦想成真”。公务员之家

三、建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

从管理角度而言,宽松的环境应建立在目标管理基础之上。我们现在实行的过程管理,卡得学生过死,不宜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施目标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学生内在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创新,教育者本身应有创新的素质和创新的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参与科研,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长期以来,许多问题的答案都在老师手中,是被老师独占的东西。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老师给予的答案,否则,就都被视为不合标准,也就不可能得到认同,更不可能得到鼓励。由此使我们的学生长期习惯于背标准答案,而不是独立地参照答案,更不可能有对传统的标准答案挑战的勇气。正因为如此,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曾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乃至于成为根深蒂固的学习模式。正是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勇于挑战的勇气,也失去了内在的创新欲望。所以班主任应鼓励所有的学生面对问题时都可以有自己的回答,而且是把标准答案给了学生自己,同时引导他们今后不断去完善今天形成的答案。事实上,当所有的学生都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并不断追求答案的完善,这就是独立探索的精神和能力的体现,正是在这样的独立探索过程中,创造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