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水平提高分析论文

时间:2022-12-17 09:21:00

导语:教学水平提高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学水平提高分析论文

每年高考结束后,我们发现生源差不多的学校,高考成绩却很不平衡。有些学校生源条件较好,但却考不出好成绩;有些学校生源条件较差,考得反而不错。显然,责任在于“教练”,即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教师教得好坏,除教学态度外,则主要取决于他的命题能力。可以说教师的命题水平有多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有多好。凡平时深入钻研教材、重视时事政治的学习研究、课堂提问和测试命题新颖活泼的教师,他所指导的学生一般来说考得就较好;反之,平时不善于启发提问、课堂教学满堂灌、联系实际说不清、命题形式呆板的教师,他所指导的学生是很难考出好成绩的。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年年埋怨高考政治试题难,其实质反映了这部分教师的平时教学与高考命题很不适应。那么,我们怎样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呢?这是每个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要认真研究高考政治试题

政治教师要做到两个“心中有数”:一是对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心中有数,二是对高考政治试题及其答案的特点心中有数,从而提高自己平时命题的仿真性或模拟性。

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具有以下特点:时事选择题要求考生对国内外重大时政的掌握要具体、准确、全面。其他选择题中绝大部分都是以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部分选择题则是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哲学选择题题肢跨度大,要求考生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题干,排错排异,能力要求逐步提高。总之,Ⅰ卷中的70分选择题更加构思巧妙,富有时代气息,形式新颖活泼,如出现了一材多用的连环选择题。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过去那种诸如“政治的本质属性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等于……”此类以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为主的选择题已经陈旧、过时,平时训练应向能力考查靠拢。主观性试题则是变换角度考热点问题,如农业、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年年都热,又几乎年年都考。既考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又考综合运用书本知识和时事知识的扩展式论述能力。大题的考查鲜明地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和舆论宣传热点。

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的答案特点是:简答题既考基础,又考能力,以后者为主,答案虽言简意赅,但要求考生灵活迁移教材观点;辨析题则多以“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型为主,答案要求对所给命题辩证分析,合理成分与错误因素的剖析要有根有据;材料(表格)论述题要求考生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统一;所有主观性试题的答案组织,总是要求或理论和实际、或原理和方法论、或宏观和微观、或正面和反面辩证全面地考虑。据此,政治教师在平时就要学习这种命题方法,发挥高考样题的示范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二、要重视时事政治的学习

政治教师必须关心时事政治,并善于对重大时事政治进行理论思考,才能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政治敏感性。这不仅是提高考试命题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是否真正“讲政治”的问题。这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者虽懂得重大热点问题,但理论思考不够,或者说角度和深度不够。例如: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许多教师都把它作为一个复习重点,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但大多囿于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给学生作些简单对号入座的辅导。而对诸如:当前为什么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分别是怎样的?为什么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我们党等问题的认识就比较肤浅。例如:有的教师在讲“为什么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我们党”这个问题时,只是照搬教材上的四个“只有”、“才能”,不能令学生信服。他们想不到,其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全面建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社会,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了。其二,端正党风是促使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关键。党内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所以,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其三,只有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才能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又如: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也是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注意的一个热点,但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的现状、国有企业不景气的原因及出路?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是否叫“私有化”?为什么?如何看待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看待邯钢经验的实质和启示、“长虹”彩电的降价?为什么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规模经济?所有这些问题以及怎样运用教材知识分析,事实上不是所有的高中政治教师都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再如:可以说没有一个教师和学生不知道李素丽的,但却不一定懂得李素丽事迹的实质和核心,学素丽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从李素丽的事迹中怎样看待人生价值及其实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知道热点,又说不清楚这一矛盾?笔者认为,一方面要重视时事政治的学习,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代会和人代会的有关决议、文件,党报党刊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以及学科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另一方面,要加强集体研究,集思广益。

三、要深入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我曾对学生测试过这样两道题:一是“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调节有何利弊?怎样克服这种弊端?这一作用对商品生产者有何启示?”二是“通过经济常识二、三两课的学习,请列举事例说明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隐蔽性。”应该说这是第一轮教学中这几课教学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但考试结果很不理想。于是,有人又埋怨试题“太难”了。这说明,学生考不好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少数教师平时只知道照本宣科,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造成的。他们的教学目标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是什么”,而不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和“怎么样”,层次太低。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得益太少,充其量只是背了一堆自己都说不清楚的东西。怎样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教材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者要善于把巧题活题引入课堂教学。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堂教学讲风太盛,缺少启发提问或提问质量不高,解题包办分析过多,缺乏主观性试题的有效训练,学生凭感觉做选择题。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重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有的教师还经常使用电教媒体,将各种巧妙的选择题、主观性试题用幻灯打出来,请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争辩、补充,这不失为一种培养能力的好方法。

怎样把活题巧题引入日常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贯彻《课程标准》,优化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问题化。《课程标准》对每个知识点都列出了或识记或理解或运用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这些目标问题化。例如:《课程标准》对“企业及其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提出的“运用”能级目标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说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那么把它变成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做法的理论依据及其对其他企业扭亏的启示。又如:在“当代国际社会”这一知识点上,《课程标准》提出的运用要求是:“列举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几个重大事件,分析说明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教师既可让学生举例说明,也可让学生讨论英国的“疯牛肉”事件,英国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关系,美国炮制的赫一伯法和达马托法案为什么在国际上不得人心,等等。其次,要抓住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来设计问题。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答问、答卷中捕捉问题,建立“学生错题集”。例如:学生往往对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两者的区别分不清,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选择题和辨析题。再次,教师要改进备课方法,以备内容为主转向备问题、备事例、备学法答法指导为主。

四、要合理使用各种复习资料

一要博览,二要筛选,三要改编创新。只有博览,才能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才能提高自己的命题能力,增强教学机智。之所以要筛选,一是因为目前市面上各种复习资料泛滥,良莠不分。有的试题过于呆板、简单,有的试题错误百出。如不认真筛选,很可能给学生造成大量重复劳动或误导学生,使学生形成错误的定势思维。二是只有筛选才能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用别人的复习资料,贵在改编创新。例如:有的教师看了1996年高考政治第19题后,将选择肢作为辨析题让学生分析,或进而提出类似命题让学生辨析,如“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树林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等;有的教师看了“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这道辨析题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此题变化为“要利用自然就必须保护自然”,请学生辨析;有的教师从“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一试题生发开去,设计了材料题,请学生讨论加快农业发展对搞好国有企业的意义。因为要使国有企业的产品有销路,农村是一个广阔市场,所以既要看到目前国企产品“市场疲软”,又必须看到农村市场消费不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从哲学常识和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的重要意义,等等。综上所述,教师要提高改编创新题目的能力,关键是要多动脑筋。

人们常说,题目好出答案难做,这话一点儿不假。怎样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主观性试题的解答方法,笔者认为,一是要注意样题引路,让学生多做主观性试题,让学生参与审题、分析,并书写答案,发表己见,相互补充。二是抓好评讲指导,要善于对“评分标准”或“参考答案”实行重组,指导学生把握答案的内在逻辑及基本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