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对策
时间:2022-08-05 11:38:21
导语: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形成的,高职院校教师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并且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落实教育工作。各大高职院校积极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在此期间,着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全面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实际认知状况进行分析,要求学生真正做到自律,从而帮助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在此之后,将实际养成的习惯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在传播积极、正面的职业价值取向的同时,为后续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在时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下,人们自身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全面结合学生后续就业方向,制订完善的教育方案。高职院校学生想要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就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在高效完成养成教育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弥补自身行为习惯不足之后,为后续高效工作创造条件。本文从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涵入手,结合其具体内容展开阐述,针对如何正确开展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探讨。
一、高职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为社会培养能够有效适应社会,且具备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专业人才。考虑到对高职院校而言,其与其他普通院校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发展导向,进而为社会培养擅长某一技术的优秀人才,通过对职业素养进行细致分析,能够发现其主要就是指就业素质、职业素质、个性特征这三个重要的维度[1]。高职院校学生自身要具备这三项,从而为后续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但是无论是哪一个维度,都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在认识到重要性之后,就要着重开展养成教育工作,如从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文化素养、职业心理、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教育,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从而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养成教育体系。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将我国整体的高职教育工作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工作进行对比,能够发现具有起步晚的特点,甚至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也要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着重提升教育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通过做好职业规划、完成课程结构等多种方式,在重视学生显性素质提升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隐性素质的培养。本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就是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入手,为后续精准落实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一)职业品德
“德”是学生学习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个基础要素,加之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都会对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和实际工作造成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想在社会中成功就业,自身就要具备高尚的职业品德,更要热爱自己选择的职业,在展现出敬业精神的同时,对相应业务进行细致钻研;自身在工作期间展现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融入团队相互协作。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具备这些优秀的职业品德,能够满足就业单位人才需求,进而就会使学生顺利就业。
(二)创新能力
社会各个领域有效发展,近年来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高职院校学生属于未来技术型人才的范畴,学生自身是否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对于未来具体的就业状况具有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全面认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2]。通过紧紧结合时展要求,引领学生在技术方面进行钻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精神等,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三)耐挫能力
现阶段,市场环境竞争力逐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淘汰率也非常高。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能够顺利就业,要求学生要快速适应未来竞争,教师在此期间,着重开展学生耐挫能力培养工作,在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的基础上,加大力度锻炼学生的科学决策能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对策
学生就业方面的各项问题,始终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就业压力会更大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后续顺利就业提供保障。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在实际落实教学工作期间,要着重开展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也具备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职业道德理念
高职院校教师在落实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工作期间,不能只是依靠教学讲解,还要对校园文化进行充分应用,进而有效地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融入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工作中[3]。比方说,在校园内部设置用于宣传“遵守职业道德”方面各项内容的板报,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方面的辩论比赛,举办舞台剧和微电影比赛等多项校园活动;同时还要对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进行充分利用,在此期间融入职业道德理念方面的内容,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高尚情操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理念。
(二)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养成教育效率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各种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在校园中养成的,但是为了满足就业单位需求,学生自身的职业行为习惯还要经历社会的打磨,进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基于此,各大高职院校在实际落实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期间,就要积极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进而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学生在参加多种不同类型社会实践互动期间,要全面认知自身不足,在此期间为自身争取更多的职业实训机会,从而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在校园中参加的活动存在一定差别,前者更贴近学生未来就业,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率。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高效开展订单式培养工作
高职院校在培养优秀人才期间,始终都将就业作为核心导向。高职院校学生自身能否顺利走向就业岗位,取决于自身掌握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这个因素会对学生未来的实际就业状况造成直接影响[4]。教师在开展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期间,逐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应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主,在加快学生就业速度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学生也能及时上岗,在减少岗前培训各项成本的同时,也能高效完成相应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也能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四)创新养成教育方式,增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效果
一是对案例教学法充分应用。高职院校教师为了达到增强养成教育效果的目的,就要在实际教育期间引用大量的案例,主要就是将现实中具有说服力的职业道德案例融入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教学工作中[5]。教师在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对相应的案例进行思考,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深刻体会职业道德在后续就业中的作用,这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道德意识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二是对角色扮演法进行充分应用。学生在职业素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始终发挥主体作用,为了能够提升养成教育质量,就要从学生自主学习、自行体会的角度进行分析,正确引导学生完成“自编、自导、自演”工作,从而保证最终编制的小品和短句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出职业道德方面的各种问题。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快速进入情境,在真正体会工作中面临的职业道德困境时,对“如何做出正确选择”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期间,自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后续有效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积累经验。
(五)保证评价工作具有全面性,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在完成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之后,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使评价工作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6]。如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对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进行评价期间,要勇于打破“只按照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判断”这一评价模式的束缚,而是要真正做到从多个不同角度,对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进行综合考量;甚至教师也可以提前运用与企业管理相似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考核。除此之外,积极组织并开展多种不同形式的职业行为习惯比赛,鼓励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激发学生比赛兴趣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参赛表现及时进行评定,这对学生精准认识自身不足和及时改正具有重要帮助。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期间在着重开展专业技能教学工作期间,也要着重开展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在对学生职业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和管理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快速适应未来企业管理模式,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全面提升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又要着重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效率,从而为社会各个领域发展提供充足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革.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69-71.
[2]浦秦夏.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6):81-83.
[3]李东,刁金香.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育路径探析: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0(21):109-110.
[4]谭洪珍,罗金凤,陈梦冉.高职教师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看法的调查与建议[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5):14-16,20.
[5]乔伟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1):93-96.
[6]程喜杰.健康中国视域下高职学生体育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55-57.
作者:顾娟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人文素养与小学美术课堂文化探讨
- 下一篇: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风格探讨